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应用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小学到高中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既具有小学阶段的激昂情绪特点,又具有高中阶段思虑世界与人生的思维特点。这就导致初中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经常出现情绪波动较大,混淆不同事件重要性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便常常会遇到“挫折”,并产生消极情绪。对此,教师应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学生以积极的眼光与习惯认知世界,以此辅助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学生由于心智的不成熟,容易在不良情绪的驱使下进行不良的行为,如因为心情不好而故意上课走神等。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之后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导,以至于教育效果不明显[1]。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教师在“亡羊补牢”的基础上,还应当未雨绸缪,提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教育,使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思想观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一、关注校园教育,建设积极环境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因此能够划分给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数量较少,而要保证教育质量,教师就不能以理论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而是应当为学生建设具有心理方面积极影响的学习与生活环境[2]。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将课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到校园中,从校园环境、文化、校园活动、教师行为、心理课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建设全面的积极环境。在校园层面,教师应当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向学校提出要求,将校园的景观设计与积极的校园文化融合在一起,以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内容的渗透教育。校园环境的建设可以从学校与学生两个方面入手,在学校方面,教师可以结合美术教师、语文教师共同为校园的各处场景设计积极的文化主题。比如,学校的操场应当确定健康、拼搏、超越自我等文化主题,并且在围墙、宣传栏等场所应当添加相应的图画。而在学生方面,教师可以联合美术、书法、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共同开展主题创作活动,要求学生以积极的思维创作符合文化主题的图片、文字作品,然后由教师将这些作品作为相应场所的装饰。在班级层面,教师应当与班主任和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对班主任等教师的日常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3]。比如,教师应当了解任课教师们对学生的日常评价用语,然后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方式与内容进行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以此增强其他课程评价的积极心理教育价值。总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建设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环境,以此增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关注网络教育,深入学生生活

近些年,互联网通过手机已经深入到了大部分初中学生的生活中,而初中生受到的消极心理影响内容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网络[4]。因此,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关注网络途径,即通过建设线上教育途径、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发展学生网络学习的意识以及能力等方式,为学生构建以积极心理为基础的思维防线,增强学生在日常的网络生活中自主避免不良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在现实中,教师首先需要建设网络教育渠道。教师可以建立微博或者其他自媒体平台的账号,然后将所建立的账号告知学生,并将日常教学的内容制作成推文上传到账号中。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这一途径向教师倾诉自己在生活中的遇到的难题、心理困境,由教师给予帮助。为了提升学生应用这一渠道的频率,教师应当演示如何建立新的账号,然后通过不为人知的新账号与教师沟通。如此,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隐私权,使学生能够放心地积极寻求教师的心理帮助。此外,这一渠道还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对学生而言,网络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育难以企及的部分。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尝试进行网络教育,让学生通过网络上的积极心理教育对网络学习产生新的印象。在网络教育中,教师融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学生的网络生活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如,教师可以依据心理课堂的感恩教育等内容,在网络途径上推送相应的视频,以此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关注家庭教育,增强针对效果

家庭是初中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一大关键场所,家长们虽然是初中学生的基础,但也是与学生产生矛盾的主体之一[5]。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产生巨变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主意识正在蓬勃发展,而许多教师则依旧以对待小学生的方式对待初中学生,以至于家长和学生会在生活、学习等多个方面产生矛盾。因此,教师应当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传授给家长,并指导家长也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家庭互动。如此,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拓展至学生家庭中。在现实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家长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以此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针对性。在理论指导方面,教师首先应当为家长总结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应当避免的措施,以此改变家长的不良家庭教育习惯。其次,教师应当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应理念传达给家长,使家长能够应用积极心理学策略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策略。基于家长接受与应用能力的差异,教师应当着重突出积极心理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信念的理论,并以实际的案例作为解释。比如,在家长与学生讨论学习时,家长不应当只关注学生的较差的成绩,而是应当关注学生的进步之处以及强势学科,以此树立学生积极的学习信念,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努力的作用。在实践指导方面,教师应当积极组织活动,辅助家长理解积极心理学理论。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体验活动,通过空椅子、头脑风暴、照镜子等活动,让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了解到换位思考与培养学生积极理念的重要性。

四、关注实践教育,发展良好品质

实践教育是较为适合小学与初中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在七八年级开展各类校内外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以此拓展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方式。并且,实践教育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之外更好地认知世界,让学生了解学校之外世界的运行情况。在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学生的时间都花费在课本与网络中,以至于学生对真实的社会情况了解不足,然后导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6]。而开展实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从社会人员的行为、生活中感受积极心理,还能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等思想观念。教师可以开展的实践活动是多样性的,并且可以分布在校园内外之中。以校内活动为例,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沟通,然后开展包括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实践教育活动。比如,教师可以与语文教师沟通,开展积极主题的校园朗诵活动。这样的活动与早读、午读结合,且不具备竞赛性。语文教师与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先为学生搜集主题积极向上的诗歌,然后提供给学生,以此开展为期一周的诗歌朗诵活动。而语文教师则在每天的教学中,抽出几分钟时间点名一位同学表达自己朗读的感想[7]。如此,学生们才会将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当成语文实践活动的一部分,进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校开展其他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比如,在地理学科的研学旅行活动中,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基于人文地理部分,融入人民与自然灾害抗争的相应事迹,以此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的相应教育。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亡羊补牢式的教育,还是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与未来可能遭遇情况的预防式教育。教师开展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学校、网络、学生家庭三个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能够在上述三个途径中学会以积极、正面的眼光看待社会以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三观,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生涯以及人生中都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陆瑛.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9,8(42):69-70.

[2]孙中青.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9,36(3):131-135.

[3]刘什芹.积极心理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2):38-39.

[4]郭晓霞.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校园心理,2018,16(4):291-292.

[5]刘长林.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辽宁教育,2018(16):44-46.

[6]贾丛源.自媒体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D].锦州:渤海大学,2017.

[7]王晓雯,么洪福,刘娟,徐雪.积极心理学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中的实践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24):27-30.

作者:胡楠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