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重度抑郁症患者集体心理护理效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重度抑郁症患者集体心理护理效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重度抑郁症患者集体心理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对重度抑郁症患者采取集体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接收的重度抑郁症的患者,抽取4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样的途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集体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PSQI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HAMD、PSQ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各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更加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重度抑郁症的患者实施集体心理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更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睡眠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重度抑郁症;集体心理护理;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明显心境低落,在临床上又被称为抑郁障碍。抑郁症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抑郁症患者也越来越多,成为精神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相关研究显示,在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中,有15%的患者死于自杀行为[1-2]。抑郁症引起的精神病性症状、躯体症状等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及控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十分明显,不仅加重社会及家庭的负担,同时也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积极治疗及心理疏导具有重要的价值[3]。药物治疗虽然具有抗抑郁的效果,不过心理疏导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为进一步探讨对重度抑郁症的患者采取集体心理护理的价值,将本院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接收的重度抑郁症的患者,抽取40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重度抑郁症的患者,抽取4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样的途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男性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9~75岁,平均45.74±4.39岁;病程1~7年,平均4.46±1.47年。观察组: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在28~76岁,平均46.48±4.68岁;病程1~8年,平均4.53±1.3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纳入的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hinaclassificationofmentaldisorder,CCMD)中关于抑郁症中的相关标准;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前17项评分均在18分以上;③均为自愿参加本研究,可进行沟通。排除标准:①排除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②排除对药物依赖,酒精依赖及依赖的患者;③排除双相障碍者;④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者。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常规抗抑郁药物。如盐酸多奈哌齐(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745,规格:5mg,生产厂家: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起始剂量为5mg/次,然后根据患者耐受的情况逐渐进行加量,最大剂量为10mg/次,每日1次,疗程为2个月。进行治疗,同时指导患者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及用量,常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观察组采取集体心理护理干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集体心理干预,每个小组有10例患者,每周进行2次,每次时间为90min,一个疗程为8次,具体的内容及步骤如下:①认识和相识。介绍患者之间相互认知,进而初步得到一个基本的信息,形成团体,然后介绍抑郁、焦虑等常见的症状,促进患者自知力的恢复。②答疑。对于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对于患者关心的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等,告知患者坚持用药的重要性,进而促进患者自知力的恢复,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③鼓励患者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同时知道什么原因引起的情绪,掌握在任何情况下应该向谁进行求助,告知患者如何自我调节情绪,了解和辨别情绪的源头。④掌握沟通。让患者体会到沟通不良的后果,进而掌握如何进行沟通,在进行沟通时需要信任对方,体会到语言的重要性,让患者明白沟通的良好对疾病及回归生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⑤对自我进行了解。让患者明白角色具有多重性,调整自我、了解自我、掌握自我、明确自己的义务,让患者明白病情的恢复和社会及生活是具有密切关系的,明白如何与家人和医生进行合作。⑥树立自信心。正确看待自己,看到自身的优点,增加自己的信心,通过学习一些代表性的人物,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为回归社会生活做出积极的努力。⑦掌握选择。让患者明白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对未来生活有盼头,引导患者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最后,分享团体的收获,讲解亲身体验,从中发现自我,进而处理好小组分离的情绪。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后其抑郁状态,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的程度。其中,对于患者的抑郁状态用HAMD进行评价,其评价的内容有自杀、入睡困难、抑郁情绪、早醒、神经性焦虑、睡眠不深、胃肠道症状、疑病症状及全身症状等17个题目,0~4分为评分方法,分别代表无症状到极为严重;其HAMD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抑郁程度更加严重。睡眠状况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进行评价,包括7个项目,如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等,0~21分,其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生活质量采取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评价,包括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均为满分,其得到的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4-5]。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使用均值±标准差(x±s)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HAMD、PSQI评分改善程度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PSQI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HAMD、PSQI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指标改善程度对比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各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更加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临床上认为抑郁症的发生和生理学因素、家族遗传因素及不良的社会因素等有密切关系,一般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与心理辅助。不过目前人们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依然处于比较匮乏的阶段,多数患者对抑郁的相关知识不了解,导致抑郁症患者不仅承受疾病的折磨,同时还会出现精神症状,周围人群的歧视,导致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因此对重症抑郁症的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十分必要[6-7]。集体心理治疗及护理的重要已经在临床上得到普遍认可,首先,通过与抑郁症患者的交流,让患者熟悉治疗的环境,从而更好地积极配合,通过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疑问解答,学会沟通,学会调整认识自我,进而正确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做到不讳疾忌医,不夸大病情,进而帮助提高治疗依从性[8-9]。集体的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宣泄情绪的场所,通过让患者认识到负面情绪问题,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通过团体治疗,获得更好的情绪状态,更好地融入生活,促进早日回归社会生活。在吴羽玲[10]的研究中指出,通过对重症抑郁症的患者采取综合心理干预,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了患者的病耻感。提示心理干预能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更加快速地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集体心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HAMD、PSQ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更加优于对照组,这与上述观点一致。说明,通过集体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稳定患者情绪,进而改善睡眠质量,最终提高生活质量。综上所述,通过对重度抑郁症的患者实施集体心理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更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睡眠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秀容.小组心理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144+146.

[2]夏博宇,郭畅.小组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5):75.

[3]王文娟,潘勤,张会敏.瑜伽干预护理活动在重度抑郁症女性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7):2348-2351.

[4]曾善香.开放式心理病房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9):93+97.

[5]刘静,陶筱琴,祁佳,等.小组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9):670-671+680.

[6]林正华,章琳,王继尧.微信推送在重度抑郁症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5):95-98.

[7]陈喜梅.共情护理模式在重度抑郁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9,40(9):2120-2122.

[8]孟春燕.全程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度抑郁发作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7):77-79.

[9]邱燕.改良电休克治疗18例重度抑郁症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9):220.

[10]吴羽玲.团体心理游戏护理方案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9):210-211.

作者:吴绍芹 单位: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一病区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