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摘要: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有关教学以应用性、实用性为基本特点,要求学生以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服务社会,借由应用心理学专业中的理论知识展现自身的创造性价值。但结合现有的教学经验来看,应用心理学专业并没有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育人机制:本土专业教育活动起步较晚,学生素质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成熟,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本文以应用心理学专业所建立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出发点,探讨其如何建设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创建策略

社会群众的心理压力问题亟待解决,纵观当前的心理学人才应用市场,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追求始终不曾停止。高校要将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投入到社会岗位当中,提升人才自身的竞争力,完善本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结合社会用人需求与人才发展需求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建立集理论教学、实训授课、全员交流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加快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成长。

1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教育力度不足

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西方一直备受关注,但由于我国教育改革工作起步较晚,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本土校园中的发展速度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成绩。1988年起,我国的教育部才正式在本科专业目录中加入应用心理学专业。面对新时期下的教育格局,教育确定了未来的教育目标:培养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针对不同领域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的复合型、现代化人才[1]。随着我国经济力量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板块”,报考考生逐年增加,社会人才缺口逐步扩张,对于高素质、高人才的强烈追求已经成为一种风景。但回顾高校所组织的教育活动,其所实施的教育指导方案并没有满足这一要求;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中,人才的培养、教育一直遵循着理论授课、实践教学的原始框架展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被调动起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但高校所采取的教育指导理念并没有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学分、绩效,这是考核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发展质量的关键标准,但并不能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部分专业教学活动失去了长期性价值,导致学生面临着更大的从业压力。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专业人才成长缓慢,导致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发展得不到保障。

1.2教育指导理念脱轨,人才难以进步

要在新时期下培养出色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必须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教育指导理念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设计集理论授课、实践教育、自我发展于一体的教学指导模式,全面带动学生进步[2]。另一方面,高校与教师必须放宽视野,针对新时期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从业要求调整育人模式,保障其具备参与教学活动的基本素养,完善育人工作。结合现实的教育经验来看,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自成一派”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教师仅注重心理学知识的传播,并不会针对学生未来的从业需求、择业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导致教学活动与学生最为关注的就业问题脱轨;大部分教学活动重视理论灌输,少有教师会组织学生开展心理活动、心理意识形态调研等工作,导致学习者只能“躺在教材上吃老本”,个人的学习能力无法发展,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2应用心理学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设意义

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来自于学生、社会的双重挑战:学习者渴望在应用心理学专业中学到更多可用的应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将自己培养为能够适应岗位要求的新时代人才;社会用人单位提出了培养复合式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全新教育要求,重视人才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表现。在内外的同步限制下,创设应用心理学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其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借由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实践教育、技能培训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引导,将学生打造为符合现代用人要求的新世纪人才;第二,提升本校的教育竞争力。当高校以“随波逐流”的方式开展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各个学校之间人才的整体素质较为相近,教育工作的竞争力、时代化特点无法表现出来,导致学习者难以进步。重视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可以分别从人才需求、学校环境两大角度设计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加快现代人才的成长速度,展现本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竞争优势。第三,满足社会用人要求,借由应用心理学专业所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3],社会企业、用人单位也可以适时参与到育人活动当中,将社会大环境下的用人趋势、学生的新时代对于人才技能的综合要求带到课堂当中,细化人才培养细节。建设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对教学要求的回应、是对学生需求的回应,更是对社会岗位的回应。

3应用心理学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策略

3.1补充育人资源,全面满足教育要求

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应用心理学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已经被提上日程,高校开始针对现代教育要求规划相关教育模式。但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注意力大多放在了“优化教学模式”上,少有教师会考虑到学生能力、需求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对于新时期下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来说,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多样化、可选择为基本的出发点,重视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资源的综合应用,除了教育方法的改革之外,更要结合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整教学方案,重视多元资源的灵活搭配,满足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针对这一教学定位,高校在围绕应用心理学专业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多元化资源的整合利用,灵活优化教学指导方法。一方面,做好科学理论的开发与应用工作,以教材、教学大纲为基本的教育参考材料,设定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细节,提高人才的学习效率,将专业的应用心理学理论、故事、应用案例导入到课堂当中,充分满足学生的理论学习需求[4]。另一方面,做好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资源的对外延伸应用工作,除课堂上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之外,结合社会用人要求、有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故事、基本职业素养等信息开展指向未来就业的教学指导工作。将职业岗位要求、单位人才选拔要求、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用人趋势变化等信息带入到专业教学活动当中,完善信息供给链,打造从人才培养、理论教育、人才素质要求到未来择业从业的专业教学模式,充分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求。让学习者正确认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综合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加快人才的成长速度。

3.2设计实践活动,检验学生专业技能

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当前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但一些教师陷入了传统教育的窠臼当中:虽然在不断尝试开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但育人工作大多以理论教育为核心,忽视了学生对于实践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需求。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必须要组织实践化教学模块:一方面,增加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特色元素,加快教学模式的成型;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思想、技能发起针对性测试,正确评价学生能力,带动学生发展。在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除了理论教学板块之外,教师还要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实践化素材,引导学生展开新一轮的探究、思考、学习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组织以“心理问题疏导”“情景模拟”为主题的专业化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的相关技能发起综合评价。如下列案例所示:某男子驾车时与妻子发生车祸,妻子不幸身亡,男子一直感到十分愧疚,并伴有无法睡眠、精神恍惚等问题,在驾车时,总是会刻意踩踏刹车,甚至一度对驾驶行为产生畏惧情绪。对于患者的这一问题,应该如何进行疏导?实践化教学设计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模块:除了要求学生应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之外,还重视对学生人文思想、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模拟相关情境开展心理疏导活动时,学生要为患者送上心理关怀,结合专业心理知识消除患者的应激反应与创伤心理,通过科学的应用心理学知识完成疏导任务。在学生各自展现技能之后,其他小组成员、教师共同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评价,指出其在理论知识应用、专业态度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问题,加强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引导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借由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以“学以致用”为目标引导学生,也可以加快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速度。

3.3应用线上平台,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要打造应用心理学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有关高校与教师必须结合现代技术、教育指导理念来优化教育活动,全面引导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进步。教师应该尝试以“互联网+”为阵地,打造“线上+线下”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的生成。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较为复杂,在缺乏直观对象与学习素材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取得出色的学习成绩。教师要对线上平台进行开发、应用,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依靠“线上+线下”的全新机制完成育人任务。在围绕应用心理学专业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打造集线上线下于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首先,借由线上平台延伸育人课堂,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围绕着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课堂互动、难点重点知识讲解组织授课,并在线上教学平台中导入对应的教学资源:专业心理学知识、心理学案例,都可以成为引导学生学习发展的素材。高校可借由“刷卡登陆”的方式提升本校线上资源库的保密等级,允许学生通过“一人一证”的刷卡认证方式进入到线上平台当中,开展理论预习、案例分析等活动。随着线上平台的逐渐成熟,要增加专业情感教育、职业压力纾解、社会用人需求、学术交流探讨等多功能板块,加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资源供给,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做好线上教学多平台与线下教学活动之间的联动工作,借由线上的学术交流、问题讨论为线下的教学提供素材,结合心理学效应、心理学现象在生活中选材,如对“破窗效应”“幽闭恐惧症”等心理现象的研究,在线下的实践交流中开展授课,回应线上平台所提出的教育任务。线上平台中的教学以自由化、开放化为特点,为学生提供解决学习问题的机会。依靠全新的互动方式,加快人才的成长。

3.4加强校企合作,解决人才培养难题

应用心理学专业中,人才的未来择业、就业问题不容忽视,学生能否选择到心仪的岗位,是否能够发挥出个人价值,这些问题都要根据就业情况来判断。在实施教学工作、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高校自身要以社会人才需求、岗位用人需求设计教学方案,以专业化标准引导人才[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借由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在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中,要与企事业单位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首先,做好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按照企事业单位所提出的用人需求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对新时期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理论教育,以职业要求为风向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配合企事业单位组建校园实训基地,模拟应用心理学实际应用环境,加强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管理及引导,使其提前适应未来的教育要求。新时期下,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对学生的未来择业负责,展现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用性特点,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4结语

综合当前的人才应用环境来看,应用心理学专业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任务迫在眉睫,高校与教师、学生必须加强联动,针对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发展需求、社会岗位要求灵活调整育人方案,带动新时期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设计集教学、实训、职业素养教育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加快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段虎军.浅谈应用心理学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J].新课程(下),2019(12):235.

[2]赵晓磊.应用心理学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17):107-108.

[3]秦颖,周玲,李雪春,姚志,滕永杰,李会杏,赵纪军.多形式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J].物理与工程,2016,26(S1):216-217+220.

[4]石华.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01):46-50.

[5]夏国清,刘建旭,陈兴华,李娟,张倩.创新型、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北方经贸,2015(10):251-252+258.

作者:王 菲 单位:山东警官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