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生心理教育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生心理教育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生心理教育思路

一、巩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教师角色的转变主要在于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获得新知识,并在认识发展中得到轻松、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成长。传统教育只关心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内心体验、个性差异和创造性培养。因此,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范畴。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重智育培养转变为德、智、体、美、劳并重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才能全面和谐发展。教师应以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为己任,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激发学生不断进步,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建立丰富表象,在讨论中思维互相碰撞,在练习中获得知识的内化,经历感性———理性、已知———未知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从中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

二、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育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对德育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定势,他就会顺利地接受德育要求并努力去执行。反之,如果学生抱着消极的态度定势,他就会对德育要求产生抗拒、排斥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德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实际上个体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道德认知、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共同协调发展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道德内化,即将新的道德要求变成主体的道德行为。这种道德内化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或心理结构要素的培养,如果由心理健康教育来承担,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法国心理学家K•勒温提出,心理环境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心理行为发生实际影响。校园心理环境即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形成的独特的校园空间环境和人文氛围,是校园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总和。它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环境教育力量,是学生成长的潜课程,表现学校的独特风格和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所在。良好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学校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是任何显性课程和规章制度所不能代替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校成员的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心理发展甚至是对人的学习、生活、交往、成长会产生明显心理影响和行为制约。

四、增强家长意识,扩大教育空间

能否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切实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鼓励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以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正确引导广大教师和班主任理清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通过对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研究,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共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新体系,才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在帮助、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增强对挫折的忍受力,开发与发掘学生的潜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加速人格成熟等方面有着特殊作用。因此,从“心”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