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一、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目的,预防和发展才是目的

现在一些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升学率的一种手段,一切围绕提高学习成绩,偏重于学习心理教育。比如,进行智商测试、学习方法指导、考试前的心理调适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应包括: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抗挫折耐力的培养及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还有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误认为是心理治疗,将学生视为有心理疾病的患者,用测量病人的量表来测量学生,用医生记录病史的办法建立心理治疗档案,有的辅导教师甚至穿上白大褂,给学生造成心理紧张和压抑。更为严重的是,有的竟然给学生用药物治疗。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问题,是伴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交际范围扩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应,而并非是心理疾病。所以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消极的它不是目的,而预防和发展才是目的。学校要科学地使用量表、解释量表,心理辅导不只是防治学生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而是要帮助学生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个性、性格的完善发展,心理潜能的最大开发。预防胜于治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坚持以下六项原则:一是发展性原则,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而不仅仅限于心理健康的一般要求;二是坚持主体性原则,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是相容性原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情感上的相容,创造出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氛围,形成师生间最佳的“心理场”,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四是活动性原则,要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五是成功性原则,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六是协同性原则,在心理教育过程中,要懂得心理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协同发展。

二、统筹规划,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学校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建章建制,做好组织、计划和措施的落实工作,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明确此项工作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学科教学和家庭教育中,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设立热线电话和知心信箱,建立心理辅导室,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运作。努力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搭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积极开展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探索研究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发挥优势,形成合力稳步推进。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为此,要十分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培训要采取行政与科研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形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使教师能够率先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有效指导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另外,还要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定时参加研讨会,不定期选派分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去外地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请大学和教科院心理学专家教授分别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等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和辅导报告,不断更新全体教师的育人观念,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三、着眼研究,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创设活动课教育模式。各学校在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以活动课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在实践中摸索并完善“活动式”、“诱导式”、“情境式”、“体验式”、“聊天式”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模式,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法,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结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能力与水平。

2.创设以心育活动为载体的教育模式。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之中。目前不少中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这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的课程。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心。开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育网。“心育”网站共有:心海拾贝、心育课堂、心语亭、心育论坛、百宝箱和知心屋。“知心屋”里设有“学生在线”与“家长在线”两块,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热线进行心理咨询,寻求辅导和帮助,搭建的这座“心桥”,使学生和家长、学生和老师间心心相连。银川市不少学校开设热线电话、知心信箱、或网上“QQ聊天室”,直入学生心灵,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撞击,产生共鸣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心理困扰、常见的心理障碍、自卑倾向、学生孤独倾向、人际冲突等问题。学校根据不同学生选择,通过热线电话的开通、心理信箱的设立和“知心小屋”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沟通了感情、增强了自信,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实效。有许多教心理健康的老师充分施展“真情倾诉”的技巧,提高了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这一切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氛围,搭建学生成功的桥梁

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就意味着信任和鼓励,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打开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这样,教师才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有的教师往往以权威者自居,训斥、讽刺学生,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既影响了教育效果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负面影响。致使学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老师也无法把握他们的心理及思想动态。因此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引导和教育。教师才有可能、有机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心理变化等。然而,尊重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让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变着学生,这一切需要我们对学生付出一种感情投资。这种情感投资是不容被任何形式所代替的。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营造和谐、民主、自由、宽松的文化氛围。

2.营造宽松的氛围。置身于宽松氛围的每个人的心理是放松的、自在的、舒服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不必受太多的拘束。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过多、过细,就会给学生一种限制他的不良感觉,虽然教师能达到整齐划一的工作效果,但无疑,学生会因为害怕违反教师的各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和压抑,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主动创新的动机。因而,减少不必要的规定,使学生有了自由表现的机会,就会有益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留点“自由”给学生是促进青少年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的条件。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