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语文心理教学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语文心理教学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语文心理教学思路

一、挖掘现行教材,润物无声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文章让我们有了与伟人对话、触摸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灵魂的机会,它们成为了很好的心理教育素材。教师的眼睛不能只盯着高考,要明白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如讲授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可以让学生明白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唯一的,对自己对他人都很重要,要珍爱生命;讲授《“布衣总统”孙中山》,让学生了解到伟人也有平凡的一面,人生之中每个人都不容易;讲授《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力求让学生领悟到苦难并不可怕,要有勇气朝抵抗力最大的方向走;讲授《华罗庚》,让学生清楚,天才出自勤奋;讲授《项链》让学生明白虚荣心的害处,要敢于承担责任,坚强面对困难,热爱劳动的人才是最可爱最美丽的。课文中类似的素材很多,我们要设计具有艺术魅力的导语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用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用巧妙的设问引起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对他人的关注,从而达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手法灵活多样,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世界

文学作品往往是含蓄的,它的主题思想蕴含在字里行间,领会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更是重中之重。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的分析引导为主,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敏锐的感悟能力。因为学生最忌讳苍白空洞的说教,也最讨厌别人动辄以大道理训人。老师不如让事实说话,让学生在读、听中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在语文教学中,灵活采用一些辅助手段能更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通过读报,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视频、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通过音频,让学生体会自然、心灵的独语。如笔者曾播放今年日本大地震的视频,学生明白了生命的宝贵,也明白了要坦然面对苦难;笔者也曾和大家一起欣赏韩红的《天路》,学生明白了世界上最疼爱自己的人是父母。又如在上《琵琶行》时,与白居易描绘的经典片段相结合播放一段琵琶乐曲,让学生在乐曲声中感受作者的身世之慨。可见,强烈的视听效果有时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和观感。能使学生自觉地沉浸在教材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中,在心理上亲近教材,自觉地思考、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接受心理教育了。例如在教《项脊轩志》时,笔者设计一个问题:“作者回忆母亲和祖母,你最感动的是哪个细节?”实际上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独特的感受。然后笔者又引导学生讨论:“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你们的母亲或祖母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个个都拿起笔,表达自己或他人关爱生命的真情实感。很多学生在文中感叹“生命只有一次,是最宝贵的,决不能放弃生命,因为生命无价!”

三、在教学评价中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现在的高中生情绪波动很大,心理也极不稳定。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下,题海战术、频繁考试及“分数至上”的评价取向重压下,学生精神、心态长期处于紧张状况。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潜能是多样的,而不只是单一的学习。新课程强调,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最忌讳没有原则的赞扬和伤人自尊的讥讽,应以有针对性的鼓励为主,以使学生以后有信心把自己的优势及健康积极的一面表现出来。比如某位学生作文写得好,可以拿他的作文当范文在班上宣读,以达到表扬、鼓励他的效果。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极细微的一句话会成就他的一生,也会毁灭他的一生。我们应将情感渗透到评语中去,因为教师饱含情感的评语能让学生得到一种被关注、被理解的喜悦,甚至能让学生一生受到激励。语文教师要针对高中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应坚持以肯定性评价为主,多些赏识的语气,少点责备的字眼;多些宽容的理解,少点狭隘的否定,适时适当地渗透健康的审美情趣,运用正面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巧妙自然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给他们的心理以正面、积极的引导,以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四、心理教育要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也是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另一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古典诗词朗诵、成语故事会、办手抄报、开讨论会、组织研究性学习、辩论会、演讲、书画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为学生创设说话表达的天地,打造展示才华的平台,以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新课程中增设有“综合性学习”,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社会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语文教师要重视通过这一渠道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自主建构良好的心理世界。如今,高中生面对的是学业负担日趋沉重、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高中语文教师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和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我们理当为此而上下探索,创出新路。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