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等职校心理教育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等职校心理教育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等职校心理教育分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特点

(一)心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教育的对象正处于心理发展的转折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介于16一19岁之间,这是生理、心理变化剧烈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从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塑造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极为复杂、微妙、动荡,很多家长对此都束手无策,觉得这一阶段的孩子象变了个人似的,难以捉摸。因此,心理教育工作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理,把握这一阶段的特殊性至关重要。

2、心理教育的对象正处于人生发展的转折期。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面临着从一贯的普通教育转向职业教育的巨变,不仅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们所要思考的问题也比普通高中学生复杂,可以这么说,他们已经或即将为将来扮演的社会角色作出了选择,这是他们人生中遇到的第一次重大挑战和抉择。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这些问题都巫待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予以解决。

3、心理教育的对象层次差异较大。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登记注册入学制度的改革,其生源素质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既有钟情于职业教育、各方面表现都较好的优等生,也有中考各门课都不及格、甚至思想行为表现都不尽如人意的后进生。如此悬殊的差异,给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突破传统的大一统教育教学模式,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因材施教,同样是心理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4、心理教育对象的专业差异明显。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是专业教育,专业不同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也不同。有些学生就读的不仅是自己喜爱的专业,而且是社会热门专业,就业前景看好,他们学习起来充满自信,这对他们的学习心理、个性、对生活的态度、择业心理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有些学生进中等职业学校原本就是出于无奈,选择的又是自己不感兴趣、工种相对来说比较艰苦、就业形势又不太乐观的专业,这可能对他们产生的是消极的心理作用。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考虑专业因素的影响,深入了解和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需求。

(二)心理教育内容的广泛性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常识,也即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教育、个性心理教育外,更重要的是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专业学习心理教育、职业心理教育、就业心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等,这些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而特殊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就业休戚相关,既反映了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育内容的广泛性,也体现了其特色性。

(三)心理教育教学的渗透性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任务非常繁重,他们既要学习普通文化课,还要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大量的实训实习,而教学时间有限,过多地独立开设心理教育课程难免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在时间上也很难保证。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渗透式心理教育应该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即把心理教育内容、过程融合到其他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生活、实习等环节开展教育,这不仅有利于节约教学时间,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而且寓心理教育于专业学习之中,让心理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能结合他们在学习、实习、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直观生动具体的教育。

(四)心理教育环境的复杂性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比普通高中学生复杂,他们与社会的联系更频繁、直接。除了家庭、学校两大生活、学习场所外,他们有大部分时间将在实验实训基地、实习工厂企业度过,可以说他们已经开始接触和进入职业世界和现实社会,这些环境因素相对于校园来说更加复杂和不可控,不同的思想潮流、各种社会现象、复杂的人际关系等都会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心理品德的养成,在学生的心理产生碰撞、冲突。同时,这些因素也给心理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挑战与难度,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有许多因素是力所不能及的,也是回避不了的,现实往往与我们展示给学生的理想状态有很大差距,心理教育环境的复杂性预示着心理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五)心理教育力量的多元性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生活领域的扩大,心理教育教学的渗透性,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育力量极为分散,既有专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德育工作者,也有各学科的任课教师,还有实习实训的指导教师、工厂里的师傅、同事等。一方面这些教育力量由于所处的环境、考虑问题的角度等不同,会产生许多不和谐,教育不一致,造成学生的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素质、专业水平等原因,有些教育力量对学生还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有些工厂里的师傅本身有一些如赌博等不良品行,潜移默化中会给实习的学生以不良的影响。因此,如何整合心理教育力量,消除消极力量的影响,发挥心理教育合力作用,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是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一大特点和难题。

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育对策

针对上述特点,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育必须加强研究,创新思路,形成特色鲜明的职业学校心理教育模式。

(一)以人为本把握特殊性,心理教育必须体现个性化

个性化的心理教育才是人性的、有效的、科学的。心理教育是对人的心灵进行塑造的伟大工程,而这必须建立在尊重个性、尊重差异、尊重自我的基础上,以人为本,才能培育出健康和谐的、如恩格斯所说的“心理”这朵“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因为这样的心灵之花才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把握特殊性,首先要承认特殊性。俗话说,人心如面,各有不同,教育者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我们的工作是极具挑战性的,我们的教育活动指向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一种种丰富的思想,是一颗颗活跃的心灵,是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可以说没有通用的教材,没有所谓充分的备课,没有设计好的现成的教育内容,要以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理念指导教育实践,要抛弃大一统的传统教育观念,不能指望用统一的模式“克隆”出符合教育者要求的统一的人才。我们的心理教育应该灵活而有章法,变化而有规律,特殊而有成效。其次,要了解特殊性,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和指南,每个学生在其成长道路上遇到的问题不同,他们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能力也不同,要使心理教育个性化真正落到实处,教育工作者要花费大量心血了解每个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量身定做出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案。

(二)突出重点分段实施,心理教育必须关注学生需求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育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心理教育内容十分庞杂,要处理好心理教育内容,处理好心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就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循序发展的过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阶段性非常明显,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在各个个体身上是千差万别的,但同时又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对于一年级的新生而言,学习内容主要是普通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由于很多学生是中考失利者,对文化课的学习表现出强烈的厌学情绪,而对专业学习又有些不适应,既好奇又畏惧,青春期心理活动明显,对新集体充满了渴望,这一阶段心理教育的重点主要是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专业学习心理辅导、集体归属感的培育等。而毕业班的学生处于实习和择业阶段,面临更多的是就业问题、踏上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心理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择业观的树立、如何走好踏上社会的第一步、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换言之,我们的心理教育既不能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这样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排斥,觉得与自己没有关系,也不能只讲个别,忽视大多数人的需要、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全面把握心理教育内容,针对不同的阶段突出重点教育,让心理教育想学生所想,给学生所需,是心理教育者应该具有的教育策略。

(三)倡导心理合作教育,追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创造和谐的社会,那么只有具有和谐人格的社会公民才能组成和谐的社会,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塑造和谐的人。为此我们在心理教育领域倡导和谐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学会合作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这不仅是针对受教育者而言,也是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育力量的多元化不仅体现在涉及的人员较多,而且分布也较广,既有学校的专业和兼业教师,还有社会、企业的工作人员,也许每个教育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带有自己的价值判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运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也许教育者之间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还会有激烈的冲突,这些在生活中都是正常的。然而,虽然我们倡导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但对辨别能力还有欠缺的中等职校学生而言,如果所有的老师各唱各的调,导致太多的不和谐,容易给学生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心理上的失衡。在教育中,教师的言行举止、谈吐观念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不管教师个人具有怎样鲜明的个性,教师之间必须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加强沟通和交流,提高自身素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创造和谐的教育氛围,才能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和谐的发展。

(四)实施情境式教学,让心理教育走进学生心灵

长期以来,心理教育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用条条框框的原则、抽象的理论试图说服教育学生,以至心理教育被学生看作是政治思想课而把它排斥在心门之外。就学生的心理发展而言,很多品质的形成是在感受、熏陶中获得的。英国哲学家波拉尼提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并且指出默会知识是不能言传的,是镶嵌于实践活动活动之中的,是情境性和个体性的。人类心理品质的很大成分也属于“默会知识”,有许多类似于“默会知识”的东西在感染影响着学生,例如教师的人格、态度等,同时内化成学生的“默会知识”,塑造着学生的心灵。情境式教学正是要抛弃传统抽象、呆板的说教,创造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情境,在情境中体会他要做什么(目标)、怎么做(方式)、做的结果,感受教师所要传达的内容,形成共鸣,达成心理教育的目标。在中等职业学校创造情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结合教育内容,人为地创造有一定氛围和情境性的环境或活动,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活动,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某护理专业为了培养学生对病人的理解和同情心,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就让学生互相扮演护士和病人,扮演病人的学生会被插上用于检查胃病的导管,学生体会到了病人的痛苦,感受到护士不同的态度对“病人”心理和身体的影响,理解了病人的心理感受。二是利用学生学习、实习的真实情境,因地取材,发掘其中的教育因素,这需要教师有敏锐的捕捉能力,擅于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这种情境式教学主要依赖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

(五)利用心理教育环境,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关注人的心理素质等静态层面的东西,还应特别关注心理承受能力、心理防御能力、心理辨别能力等动态的层面,这些能力的养成,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而且有助于学生自我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非浅。学生所处的很多环境,作为教育者往往无力改变,而从前那种把校园塑造成纯洁的象牙塔的做法,在今天信息化的时代几乎已不可能,因此,一个智慧的教育者应该是善于利用环境的教育力量,把不利因素转化成有利因素,转化成有效的教育资源,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素材,让学生的心理能力在各种环境的磨练中得到锻炼和成熟。比如,学生到企业实习后,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人们之间利益的竞争等,对学生的价值观、职业观、利益观等都会产生影响,有的学生甚至会觉得生活中有些方面太黑暗,要逃避却无法回避,要面对却无力应对,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焦虑、自卑、甚至一些极端的想法等心理问题。作为心理教育一工作者,对环境要有灵敏的反映,及时捕捉到环境中的各种心理因素,抓住有利时机,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及教育,让学生的心理在复杂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健康发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