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女研究生心理现状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女研究生心理现状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女研究生心理现状研究

1、结果

1.1总体情况SCL-90测试总分超过160分者102名,占20.99%,阳性症状者(至少一项因子分>2分)179名,阳性率36.83%,各因子阳性率依次为躯体化8.6%、恐怖9.5%、精神病性12.9%、偏执13.3%、敌对13.6%、焦虑14.4%、人际关系敏感18.6%、抑郁19.1%、强迫症状24.9%。

1.2女研究生SCL-90各因子分与常模比较与大学生常模比较,女研究生9项因子分均低于大学生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优于大学生;与全国常模比较,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焦虑、敌对、抑郁、强迫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躯体化、精神病性、焦虑、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因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水平,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见表1。

1.3女研究生各类别间SCL-90因子分比较不同年龄组间(≥28岁与<28岁)比较,在躯体化、焦虑、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生源与城市生源比较,农村生源各因子分均高于城市生源,并在躯体化、恐怖、焦虑、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因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医学专业与医学专业比较,非医学专业各因子分均高于医学专业,并在恐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因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费生与公费生比较,自费生各因子分均高于公费生,并在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焦虑、敌对因子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心理健康教育及压力感调查女研究生全部在本科阶段接受过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有75.93%的女研究生希望在研究生阶段继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强化学习,有48.56%的女研究生希望在遇到心理困扰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女研究生在学业、就业、经济、婚恋、家庭、人际交往及其他七项压力源方面均有不同的压力感分布[4]。

2、讨论

调查显示,女研究生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业、就业、婚恋、经济、人际交往、家庭、其他七个压力源方面均有不同的压力感受。女研究生虽为知识女性,但因受我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思想观念的影响,在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仍处于弱势群体的位置。随着她们知识的积累、思想与情感也更加丰富深刻,自我期望不断提高。而现实社会与生活又带给她们许多事与愿违的压力与冲击。单调、刻板的学习生活,繁重的课业、科研任务,使人产生沉闷、压抑的心理情绪,而文娱活动的贫乏又使不良情绪缺失了宣泄的渠道。女研究生群体结构复杂,各种背景不同的学生之间以及与导师之间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易生困扰。女研究生作为学生,有些又身兼女儿、母亲、妻子等多种角色,而多重角色责任与义务的叠加容易产生一些现实的冲突和内心的纠结。正处婚恋年龄的女研究生,已婚者分居的无奈,未婚者情感的渴求与选择的失落,也是引起心理情绪变化的因素。经济是支撑学业完成的重要因素,一些受经济困窘的学生在各种费用面前会倍感压力,调查中自费生与农村生源SCL-90因子分均分别高于公费生与城市生源,其原因与经济状况的优劣差别不无关系。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专业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就业的压力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且越临近毕业压力感越强。由于女性特有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其细腻、敏感、脆弱、理想化的心理环境,在诸多压力的冲击下极易出现紊乱甚至溃决,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发生[5]。

女研究生是文化高素质群体,她们乐于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善于用知识充实、调整自己。调查显示,医学专业女研究生的SCL-90因子分均低于非医学专业,可能与医学专业学生因专业之故掌握较多的心理健康知识,更便于自我调节有关。针对女研究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应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和职业观,正确处理与同学、导师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学习和文化娱乐活动,指导女研究生正确、理性地认识自己,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指导,防止不良心理情绪走向极端。女研究生是女性中的精英,是科教兴国的重要力量。要关心关注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使她们以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

作者:张海杰 李茹莉 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建设路校区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