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论符合大学生应有的家庭教育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论符合大学生应有的家庭教育观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论符合大学生应有的家庭教育观

一、《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重“爱”轻“恩”的家庭关系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认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鲁迅还进一步指出,在中国历代,主流文化都是“拼命劝孝”,可是孝顺儿孙并不多,很大程度上就是统治阶级一味提倡虚伪道德,却蔑视人伦亲情!鲁迅认为,“爱”是自然给予包括人在内的生物的天性。在动物界,除了因为鱼类等生子数目太多导致———爱不周到之外,动物总是挚爱它的幼子的。而且动物们不但全然没有接受回报、获得利益之心,有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对于人来说,没有经过“圣人之徒”作践的人,也都自然而然地能发现这一种天性并葆有这种天性,比如,村妇哺育幼婴,农夫娶妻养子,并不是想到了这是正在施恩或将要放债。因此,《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指出,“父母生了子女,同时又有天性的爱,这爱又很深广很长久,不会即离。现在世界没有大同,相爱还有差等,子女对于父母,也便最爱,最关切,不会即离”。即使疏隔一层,也不劳多虑。当然,父子之间也有爱非不能勾连的例外。但如果这种血脉相连和亲情之爱都不能勾连,那么“恩威”“名分”“天经地义”等说辞之类如何勾连得住?

二、《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重“发展生命”的青年发展观

鲁迅反对流行的报恩观点,提出父辈与子辈之间应该重“爱”轻“恩”,是基于“幼者”本位的家庭观念。鲁迅说,在他那个时代怎样做父亲,他有自己的认同,并且非常简单,就是以自然为师,遵循生物界的规律和现象,首先要保障生存,之后要延续生命,最后是要发展生命,也就是进化论的观点。同时,鲁迅也严肃指出,当好父母“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艰苦困难的事”。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亲、母亲是家庭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物”,父母对子女,应该健全地产生,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保全性命和延续生命尚且易为,因为这是一切生物的本能,也是人的本性。但是人的生命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人的生命具有超越性,人具有意识。然中国之传统家庭观不重视也不利于发展生命,因此,家庭的功能和责任往往只停留在延续、保存生命的层次。试问生命何以必须继续呢?就是因为要发展,要进化。五四时期是重新发现人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实质,是通过对终极无限实体的统治地位的革命,进行主体的自我拯救”。因此,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鲜明地提出,家庭责任的重点在于“发展生命”。鲁迅进而提出,发展生命,首先是父母作为家长,自己要觉醒,应该先洗净了中国古传的谬误思想,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自由和发展,不再培育作品评述069退婴”。他说:“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第二,是觉醒的父母应先解放了自己的孩子!鲁迅采用通俗小说《说唐》中的“黑暗的闸门”的典故,指出父母应该为了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子女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因为,真正明白父母含义的人,都愿意为了子女更健康、更聪明、比自己更强、更幸福而主动承担责任。孩子能够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就是发展了父母自己,就是超越了过去。再有,解放子女,先要理解孩子。鲁迅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就大碍于孩子的发达。”鲁迅提出,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也就是说,一方面,子女自父母分离出来,父母给予他们生命,并交给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家庭责任的承担者父母的义务;另一方面子女自出生之时就是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而存在,他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也不是复制品,家庭应该培育他们成为独立、发展的人。当然,鲁迅也强调,父辈与子辈之间的重“爱”轻“恩”绝不是说“孙子理应终日痛打他的祖父,女儿必须时时咒骂他的亲娘”。

三、《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启示大学生家庭教育要以“幼者”为本位

鲁迅着眼于人的发展,辨析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提出了“以幼者为本位”的新式家庭教育观。鲁迅认为旧传统的缺陷在于“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置重应在将来,却反在过去”。这样的观念造成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些非常荒唐甚至堕落的现象:只须“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应为长者所有,甚至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对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来说,以“幼者”为本位,就是以大学生为本位,尽可能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以大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大学生为本位的家庭教育,首先是父母要摆脱旧思想和旧习惯,改变庸俗的成才观。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观念中,非常强调个人对家庭和家族的责任,个体的人反倒不觉得有多么重要。养儿为防老,孩子要报恩,而出色的孩子一定是能够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的。鲁迅却倡导做父母的,虽然自己不可避免地受到旧传统和旧思想的熏染,但应该与时俱进,追求精神独立和自由,培养广博的趣味、高尚的品德。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加多义务思想,核减权利思想,改作幼者本位的道德。不管是父母还是子女,都是一代又一代“幼者”的教育者,不同的只是前后而已。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亲情、是爱。以大学生为本位的家庭教育,其次是父母要尊重大学生的天性和本能。《我们应该怎样做父亲》提出幼者的教育应该以尊重“幼者”的本能,发展“幼者”的天性。鲁迅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教育正是与此相反,用等级和礼教压抑人的本能。封建阶级给中国人实施的教育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麻痹术,统治者给人民布施的是奴性教育。而家长对于子女的为我所养即为我所支配的观念又造成子女几乎丧失自我和个体的尊严。鲁迅曾在《上海的儿童》一文概括中国家庭教育。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一种是任其跋息,一点也不管;另一种是终日给以冷遇、呵斥或打扑,使其畏蕙退缩,如奴才或傀儡。这些都启示家长在教育大学生时,既不能任其发展人性恶,也不能束缚他们的个性,而应该培养其积极的品性,重视子女的首创精神和适应能力。

此外,鲁迅还针对封建主义的父命子从、师道尊严的旧教育,提出长者对于孩子不应该是命令者,而应是指导者;不应压制儿童,而应解放他们。“时势既有改变,生活也必须进化;所以后起的人物,一定尤异于前,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当我们强令大学生按照大人们为他们设计的生活模式,比如接本、考研、考公务员、留学等,父母不妨反躬自问,自己有没有把儿女当作“缩小了的成人”来看待?是在指导子女,还是在把自己的希望加之其身?当家长对子女耳提面命,希望他们“听话”和出人头地时,是在重视他们的独立自主和精神自立吗?大学生已经拥有较多的生存能力和学习能力,他们有能力和有权利走自己的路。

在思潮激荡、社会问题汹涌的五四时期,鲁迅非常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和青年的发展问题,对此,它不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有过深入的探讨,还在《随感录》之二五、四十和四九等篇中,都曾经提及。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宝贵财富,值得当代大学生父母深入解读。

作者:苏亚彬 霍海伟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