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巧用咨询助长条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以热情促激情,活跃课堂气氛
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情绪不够稳定,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在课堂上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对学生情绪的影响巨大,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要将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适时表露情感,推动学生参与。一次课前,我觉得自己身体不适,精神状态不佳。想到“我们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带给学生怎么样的教育”,便决定换个状态。我微笑地走进教室,看到学生期待的眼神,我似乎重新焕发了活力。当我将自己精心备好的课倾心与他们分享时,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也很投入。课后,学生便围上来,“老师,你今天有什么喜事啊?”“老师,希望以后的课都能这么上!”这以后,每次课前我都会“照镜子”,对自己微笑,调整自己的情绪,所以学生们都称我为“爱笑的林老师”。
2.以共情促理解,帮助学生表达情绪
共情是指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达到对当事人内心世界的心领神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观察事物,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学生,产生师生互动的“幸福流”。一次语文课,班长和同桌讲话,我认为她身为班长没有以身作则,就只点了她的名字。课后我发现她在跟我闹情绪,就找她来交流。一开始她站在离我一臂远的地方,不看我,不说话。我站在她的角度考虑,也觉得很委屈,便走上前去,把手轻轻放在她的肩上,问“是不是觉得委屈了?”她一听,眼泪就流下来了。“我觉得你一直都很优秀,所以就对你要求严格了点,你觉得委屈是自然的。但是你是班长,就要以身作则啊。”我表达了我的看法,她情绪稍稍缓和,可还是很低落。“可是班主任不这么认为”一听才知道,原来她连续两三次因为课堂纪律问题被班主任批评。她以为老师都不喜欢她了。中学生的情绪容易波动,也很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她表达了自己的委屈与伤心的情绪,我耐心感受、倾听交流,这以后,她变得更加信任我,课堂纪律也好多了。
3.以积极关注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积极关注指咨询师不以评价的态度对待当事人,不依据当事人行为的好坏来决定怎么对待当事人,无条件地从整体上接纳对方。教师不应让学生行为的好坏影响自己的态度,要坚信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关注每位学生的优点,运用积极关注使学生感到被信任,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潜能,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小A在小学时被称为学校“四大金刚”之一,上课爱接嘴,课后经常不交作业。进一步了解后,我发现他非常诚实,即使只做几道题交上来,也从不抄袭。他渴望关注,所以才会以接嘴等方式来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我专门和他谈话,肯定他的闪光点,并在课堂上表扬他的诚实行为。情况有所好转。但小学的经历使他在学习上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接嘴行为时有反复。我和他深入交流,请他进行“自我红色轰炸”(找自己的优点),他一个劲地回答“我没有优点”。我先让他去请同学帮他找优点,然后我又帮他找,他虽然还是不承认,但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闪光。经过几次这样的鼓励,他的接嘴行为减少了,语文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很多,自信心不断增强。
4.以尊重唤醒自尊,激发学生自我价值感
尊重是爱的别称,是建构师生关系的奠基石。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呵护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地成长。爱学生,尊重学生,能换来学生对老师的爱与尊重,进而迁移到对其所带学科的喜爱。小B语文成绩一直不好,犯了错误后总喜欢找借口,导致班上学生都不是很喜欢他。在班级诵读比赛中,没人愿意和他同组。了解情况后,我尝试邀请他和我同组,他同意了,在诵读指导时,态度很认真,练习的效果较好。指导完后,我们讨论分角色,说是同组,其实主要是他朗诵,我在齐读的地方配上三句话,确定他的主体性。我说,“这次表现关键看你,你是主角,我是配角。”在比赛中,他竟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后来,他被广播站同学邀请去广播站播音,并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被尊重的感觉和成功的体验,让他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了。
5.综合运用助长条件,个别辅导促关系
由于性格、家庭环境的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差异,部分学生需要教师通过个别辅导,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帮助。在语文课上,笔者会悉心观察,通过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来解读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比如:有的学生课下活泼,上课不喜欢发言,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也结结巴巴,说不上几句话就满脸通红,那他可能缺乏自信;有的学生情绪低落,苦着脸,心不在焉,他可能有什么心事;有的学生一听到问题就喜欢喊出答案,他思维较快,但想法往往不深刻通过这些,笔者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对于需要辅导的学生及时关注交流。如七年级初,看到一学生站在走廊上,情绪低落,便走近她,随意交流,原来是想念小学的老师和同学。刚进入初中,学生对于环境、学习、师生的变化不适应是正常的,了解到不适应的正常性后,她终于舒了一口气。此外,对于班级中出现的考前焦虑情况进行疏导,并指导学生进行放松训练。渐渐地,学生变得越来越信赖我,会主动找我倾诉心事。
二、智用心理规律,优化语文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以“趣”为桥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心理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无关学习的则处于抑制状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教学中,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尽量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因素,通过以疑激趣、以玩激趣、情景激趣等方式,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每堂课开始,我会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习的内部动机。如学习《春》前欣赏有关春季的图片;学习《我的母亲》之前,欣赏《天亮了》MV,等等。此外,结合多种形式激发兴趣。学习《丑小鸭》《羚羊木雕》等课文时,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让他们从整体上了解人物的情感、性格等。如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性活动“探索月球奥秘”“黄河,母亲河”“莲文化”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运用体验式教学,促进学生理解学习
初中生自我意识快速增长,自尊心、主动性、求知欲大大提高,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他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参与体验。如在学习《湖心亭看雪》时,我让学生用动作手势体验“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朦胧广漠,做“拥”的动作体验当时环境之冷;在《满井游记》中,用手的舒展体验柳条将舒未舒的感觉;绘画《童趣》中各个画面让学生能更真实地体验当时的感受。此外,充分发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把语文学习的触角由课内伸向课外,从校园延伸到社会、自然。现在的学生生活体验不够,写作文缺乏素材,缺少情感。自七年级以来,我先后布置了“我为家里出份力”“找错别字”“采访父母的童年”“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家务、调查、访谈、观察、摄影等各项活动中,有更多的机会体验生活。丰富的形式总能让学生情绪高涨,求知欲望得到满足。
3.渗透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联系识记
思维导图模拟大脑连接和加工信息的方式,是将思想图像化的技巧,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它建立起的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课程进行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紧密、科学有效。除了上课专门介绍思维导图外,几乎每次备课,我都会仔细思考,将板书设计为思维导图形式(有时是普通层级图),将课文的内容都涵盖在里面,对知识点较多的课文,让学生重新画出思维导图,复习课文;或让学生直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该课的思维导图,促进了学生的联系识记,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4.活用记忆曲线,促使学生科学复习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识记后的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遗忘逐渐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几乎不再遗忘。按照这一规律,在复习语文知识点时,对于同一内容,我会安排多次复习机会:讲课当时安排学生完成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堂讲练;学生当天整理笔记、做作业;下一次课开始时的作业讲评;每周的周周清;单元测试;期中(或期末)考试及其讲评。分散复习使再记忆赶在遗忘之前,巩固了记忆。根据系列位置效应可知,在学习过程中,开头和结尾阶段的学习效果最好。因此,课上,笔者会把重要的记忆内容安排在开头和结尾。在一节课的前几分钟复习上次课的知识要点,纠正上一次作业的错误;在结束前的几分钟小结当堂课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同时指导学生用好一天中的开头和结尾阶段(即早读课和睡前),学会科学复习。
5.给予多元评价,发挥激励功能
行为主义认为,强化能促进行为的产生。评价则是强化的一种方式。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采取多元评价,不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闪光点并体验到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不断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心理学认为一切存在都有其道理。因此,我采取“无过原则”,即在语文课堂上的回答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好与更好。每个人的理解力不同,对事物的领悟也不同,只要付出了努力,只要比照自己的过去有进步,只要有不断进步的愿望,都应该给予肯定,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如上《泥人张》时,提问如何理解“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一潜能生回答,表示泥人张大人不记小人过。原来他联系下文“泥人只有核桃大小”进行分析的,虽和我的预设不一样,但足见他进行了思考。我便表扬,“真有见地,老师都没有想到!”
6.引导学生正确归因,重新激发斗志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如何给自己的学习成绩归因,将影响他感到快乐和自豪的程度,还决定他将付出多大的努力来学习。如果一个学生将自己成绩不好归因为“不够努力”,他就会更加努力;若归结于自己缺乏能力,则会产生沮丧、无助和冷漠,自我放弃。小D的口头禅是“我很笨的”,他认为自己学习很努力(其实只努力了一两个星期),成绩却总不见提高,就对自己丧失了信心,甚至有意违反校纪校规,以赢得别人的注意。我找他耐心交流,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努力程度,帮助他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并肯定他的能力,让他有重新开始的斗志。
7.借助行为契约,让潜能生爱上阅读
行为契约指对特定行为完成与特定奖励物的获得与发放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约定。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改善个体的学习习惯和学业成绩、生活作息习惯等等。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根据行为契约理论,笔者选取班级中的8个语文“潜能生”,和他们签订“阅读合同”(被他们称为“鬼神契约”),确定了阅读要求和奖惩方式,循序渐进,丰富阅读资源,并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一个多学期以来,“鬼神契约”让这群“鬼孩子”爱上了阅读,行为习惯和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我还借助行为契约,和他们一起制定《快乐成长手册》,针对他们的语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及订正情况等设立分数等级,每天一加分,每周一总结一小奖,每学期一大奖,效果较好。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学生对我的信任,感受到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我所带的两个班语文成绩优异,且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在问卷中学生普遍反映“语文课欢快、活跃、轻松,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多,上课气氛好。”“上语文课不仅快乐,且愿意上,愿意听。”“能加入活跃气氛的小活动,很喜欢。”“老师,我一直很喜欢你的讲课方法,让我们的脑子动起来,不会只让我们做笔记、做笔记。你的语文课很生动活泼。”总之,语文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心理学。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在实践中联系,就可以让语文教学如虎添翼,既能让学生收获成功,也能为自己的教育事业赢得一片晴空。
作者:林红丽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