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技能教学心理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技能的形成
技能动作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两个过程。以钳工实训技能当中的锯割为例,许多学生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太重视规范的操作方法,结果锯下去后发现锯缝是歪歪斜斜、参差不齐的。实际上,规范的锯割操作,从锯条的安装方向、起锯的角度、锯弓的握法、站立的姿势、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锯削的力度与频率、眼睛的前后观察都有明确的操作要领。学生一开始训练时就要对这些方面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规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随着训练的持续,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锯削后的余量在0.20mm—0.30mm之间才算达到锯割技能的训练要求。再比如锉削加工时,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的姿势、左右手的平衡用力等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如何将锉刀端平,更是需要学生反复训练、反复纠正的。学生对自己的训练情况往往会“当局者迷”,所以通常会安排两个人一组,互相检查从而使锉削的结果得到及时的反馈。只有这样,锉刀在加工过程中才能尽量保持水平,避免中凸的出现,从而获得较高的平面度。
二、心理学知识与技能教学实践的结合
这里涉及到心理学知识当中的两个专业术语:练习曲线和高原现象。
(一)练习曲线
技能水平的提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用练习曲线来描述。练习曲线就是时间与训练效果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图。以钳工锉削技能训练的练习曲线为例,有以下几个特点。进步的速度先快后慢。在练习的初期进步较快,以后逐渐缓慢。先快后慢的主要原因是:开始练习时,教师往往把复杂的学习分解为一些比较简单的任务进行练习,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加之练习初期兴趣浓,情绪饱满,比较努力,所以练习初期进步较快;训练后期对锉削表面的粗糙度、与大平面的垂直度及尺寸精度要求提高,单个表面的加工速度变快,加之后期训练的积极性可能会降低,所以提高较慢。教师在指导时,应加强后期的指导和训练。经常变化训练任务,逐步提高训练难度,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训练热情。比如开始训练时可以只要求学生把锉刀端平,保证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合格。接下来就要求学生提高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最后进行锉削配合训练提高配合精度。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虽然练习曲线有共同趋势,但因为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众多,当然也会有明显的个别差异。个别差异的原因会有多种,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如设备问题、工具、量具有缺陷外,主要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练习方法和努力程度有密切关系。练习中既然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就要及时了解差异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单独指导学生练习,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以顺利巩固和提高。
(二)高原现象
学生在练习中期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即所谓练习曲线上的“高原期”。产生高原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需要改变旧的训练方法,而代之以新的训练方法。在学生没有完成这种改变之前,技能水平的进步就会处于停顿状态,甚至在适应新的训练方法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暂时的退步,一旦适应新的训练方法后技能水平又会提高。以钻孔技能训练为例,刚开始练习的时候,钻孔的精度要靠打样冲的准度来控制。这时孔的位置精度可以保证在0.20mm的公差范围之内。但是当孔的位置精度要求提高到0.10mm的公差范围之内时,原先打样冲的钻孔方法就无法达到现在的精度要求。这时就需要采用修孔的方法进行加工。二是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之后,兴趣和积极性降低、身体疲劳,甚至出现厌烦情绪,这也会造成高原现象。学生在训练当中出现高原现象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指导他们采用新的方式方法,或者是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使其重拾训练信心,突破高原期从而继续进步。另外,当技能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会出现成绩相对稳定,曲线上升呈几乎停滞的状态,似乎训练已经到达了“极限”。在这里应当指出的是,每个人对技能的掌握水平与其机体的生理限度和心理状态有密切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理限度的存在是不能否认的,但是实际上钳工技能是划线、锯削、锉削、钻孔、铰孔、螺纹加工等多项技能的综合,不可能每一项技能都同时到达生理“极限”,而且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技能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比如自信心、锉削配合时的耐心、细心等。所以说,进一步提高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尤其对青年学生更是如此。许多参加过技能大赛的优秀学生在加工同一套零件时一次比一次完成得出色就是很好的证明。所以不能轻易说某人的技能水平已经到达了极限,不能再提高了,应当指导他们改进工艺结构、调整好心理状态,鼓励他们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制定合理的训练任务
通过练习曲线可以大致了解学生的技能发展水平。这样就有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任务。训练任务是根据教学模块进行制定的,每个实训任务都应该体现本模块的教学内容。根据钳工技能教学的特点,可以把教学模块大致分为:划线、锯削、锉削、孔加工、螺纹加工和综合锉配六个部分。例如,在进行锯削模块教学时,就要针对锯削技能训练要求给学生布置实训任务,专门进行锯削训练。训练时间的长短可以根据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当一个班级中有90%以上的学生能够达到锯削合格要求时就可以考虑进行下一个模块的实习教学。至于其他个别还没有达到合格要求的学生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督促,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训练任务的教学实施过程一般分五个阶段进行:
(1)根据教学模块制定出相应的实训任务。此时实训任务的难度要根据学生当前的技能水平,比上一个任务的难度有适当的提高。以常见的燕尾锉削配合为例,开始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燕尾处钻工艺孔或者进行沉割处理。当学生逐渐掌握燕尾角度的加工方法后就要提高任务难度。不再钻工艺孔和沉割处理,而是让学生利用锉刀结合锯条进行“清角”处理。这样训练下来学生的技能水平才能稳步提高。
(2)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加工工艺流程。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意见,允许存在不同的工艺方案。
(3)任务实施,学生明确工艺流程后进行零件的加工。加工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规范操作习惯。
(4)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加工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再由教师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加工当中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
(5)总结归纳并进行点评。点评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找到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锉削配合模块是钳工等级考核当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锉削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许多问题,如锉削面不平、量具使用不规范、测量方法不正确、工艺安排不合理等等。这些都要在实训时给学生指出,使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另外,总结评价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在进步。即使是对学生进行批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过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三、总结
总之,钳工实训是一项具有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不易掌握等特点的专业技能课程。在钳工教学中,如果能够结合学生训练的心理特点,运用科学合理、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水平。
作者:于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