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学实践中心理学的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学实践中心理学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学实践中心理学的运用

【摘要】

在当今的教育实践观念中,心理学作为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切入,较为深入的探讨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心理学技能,从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去。

【关键词】学生;心理学;教学实践

教师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兼具人类文化具体传播的使命,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桥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推广,时代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需要学习、理解和掌握心理学,通过教师的不断努力将其运用于教学的实践中。教师群体要面对的都是那些对各种新事物接受速度快,观念比较新颖,敢于向旧观念说不,勇于创新。故而教学工作就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变。因此,当前的教育工作想要适应新的环境与变化,掌握好、应用好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就成为了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心理积极面,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1应用需要层次理论和强化理论,完善更新激励措施

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人的心理需求是分层次的,越高的心理需求层次,引发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学生也不例外。一般心理需求根据来源划分主要有两类,一是主观需求,二是客观需求。主观需求是形成动机的决定性因素,而客观需求是形成动机的外部条件。合适的目标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校正学生的学习行动,具有较强地激励作用。由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可知,教师可以通过某种强化物,能使其期望学生的行为发生概率增大,而学生受到这种强化物的激励时其积极性会得到提高,这样就通过正强化起到激励作用。反过来,教师也可以通过某种强化物,能使其期望的行为发生概率减小,学生受到这种强化物的激励,其积极性会消退甚至丧失,这就也就是负强化。如教师的某一行为如果会给学生带来愉快和满足,如给予赞誉、关爱和礼物等,学生就会倾向于重复行为;反之,教师的某一行为如果能减少和消除学生的不快和厌恶,如责骂、体罚和联系家长等,学生同样也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不仅应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放大学生的学生热情,要着力做到帮助学生制定和确立恰当可行的学习目标,还要让学生既可以有效投入学习,又可以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善用强化理论达到预期激励目的,最后还要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放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2发挥“罗森塔尔效应”的积极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也可叫做“教师期望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教学实践中予以验证提出。指出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最显著的体现在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在教学中,教师的期望是一种非常大而且潜力十足的教学力量。在学生与教师的交往中,如果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与表情中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拒绝感和不信任,就会以不积极甚至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教学甚至教师,而这种消极态度的积累,逐渐会使学生进一步拒绝老师的要求。反之,教师适度的关注和欣赏也会逐渐扶持一批对自己信心不足的“问题学生”认同自己,给他们进步的动力。教育工作者尤其要学会好好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认真鼓励与欣赏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寄予一定程度的期望,从而使那些学习困难和不上进的学生都可以努力地克服自身问题和外显或潜在的自卑感。

3运用关怀心理效应,增强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学生学习动机有两种,一种就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就是荣誉动机。一种表现出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为他自己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老师的关心与信任;另一种就是希望自己能获得其他人的认同、赞扬等方面,而且这两种动机对学生学习自学性和自主性非常重要。当今社会下学生的压力和负担都比较重,在不堪重负的压力下会有部分学生自信心下降的情况,尤其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处于中心地位,到学校后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心理上会有较大的落差时,就会产生不自信的感觉。鉴于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和心理学理论,教师就更应该从关心学生出发,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尽可能主动爱护、帮助他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也会使学生体验到归属感和温暖,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去。

4加强深层次沟通,帮助学生接纳自我

在教学工作中难免会有学生对教师诉说自己生活中的苦恼和学习中消极的情绪,这时,老师就担当起了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教师要注意细心倾听学生的烦恼,不可表现表现出厌烦等消极情绪,要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里自由的表达自己,让学生放下自己的所有包袱,根据学生的言语表达和肢体语言对其进行有针对的辅导。辅导过程中教师要以恰当的语言和真诚的态度接纳学生积极与消极的方面。有时耐心地倾听比说教更为有效,学生将自己烦恼和问题都说出来,这一倾诉的过程,也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继而教师可以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辅助,教会学生学会接纳自己,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取悦自己,使学生在未来面对压力和困难时,懂得如何应对与疏解,真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5结束语

通过以上讨论可知,要想使教育更加科学化,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是需要各位教师通过认真的学习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不断强化自身的心理学素养,提升心理学教学思维,并在具体地教学中不断地积极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贵凤.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J].心理教科导刊,江苏省盐城电视大学射阳分校:江苏.

[2]李彦军.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J].考试教研,2015.05.

[3]王燕.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高教研究,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2011.09.

[4]乔建中.教育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作者:陈利苹 单位:大同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