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评价信息化改革困境路径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教育评价信息化是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目前,智慧平衡测评系统是美国应用最广泛、影响最大、认可度最高的在线评价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通用设计、个性化电子档案、计算机自适应系统、大数据分析等,创新教育评价模式,使教育评价更为公平、高效、快捷、精准,达到智慧平衡测评系统为我国教育评价与信息技术融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的目的。
关键词智慧平衡测评系统;计算机自适应系统;教育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一系列相关方针、政策和规划的指导及影响下,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教学与学习发生的场域和时间不再受物理环境的限制,而是线上与线下并行、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并重。不仅重构了学习环境,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及学习形式的禁锢;也变革了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大锅饭”式教学的局限,拓展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当前,信息化技术与教育场域的融合正在向深度发展。2020年10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教育评价的信息化改革方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1],肯定了教育评价信息化的优势,指出教育评价信息化改革在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健全多元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及个性化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教育公平等方面都应该充分发挥作用。
一、教育评价发展的困境与借鉴
教育评价是教育场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科学的教育评价不仅关系到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客观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规划及实践,教育政策的制定及调整等各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在我国相对坚实的政策方针基础和先进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理念来说,教育评价信息化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的教育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育评价基本还是由各校自行组织或小范围协作组织,还没有建立由政府或相关部门主导的大范围协作及共享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测试项目的科学性、评估标准的一致性、评估结果的客观性等均难以保证。第二,教育评价大多采取所有考生统一考卷的终结性测评形式,只能就统一的考察点考察全体学生的情况,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学情,量身定制最为适宜的测评方案;也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进程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和反馈。第三,教育评价模式基本采取单一的线下评价方式,还未能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线下评价的时效性、规范性、参考性和便利性等都不尽如意,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和客观性,也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的优势起到制定更为科学可行的教育决策,服务教育全过程的作用。第四,教育评价资源及评价结果等不能充分共享,无法充分发挥教育共同体协同共进的作用。总之,教育评价理论创新和技术实现能力严重脱节,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改进现行教育评价模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智慧平衡测评系统(SmarterBalancedAssessmentSystem)是美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影响最大、认可度最高的学生测评系统,已在美国13个州及美属维尔京群岛和印度教育局投入使用,有10个州共250所高校的入学申请采用智慧平衡测评成绩[2]。智慧平衡测评系统由美国联邦教育局投资,由各州共同组成的智慧平衡测评联盟(SmarterBalancedAssessmentConsortium)指导,整合各州教育专家、一线教师、技术人员、测评评估相关领域专家、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等各方力量,共同开发。智慧平衡测评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分别是为学习的不同阶段提供自选范围评价的阶段性评价模块、学年末进行的检查学年学业进展的终结性测评模块、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持的教师工具模块。智慧平衡测评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通用设计、个性化电子档案、计算机自适应系统、大数据分析等创新了教育评价模式,使教育评价更为公平、高效、快捷、精准。智慧平衡测评系统为我国教育评价与信息技术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二、教育评价信息化改革的路径
1.坚持国家层面主导,教育部门协同共进
教育评价信息化并非一日之功,各地、各校凭一己之力难以满足教育评价信息化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的要求,也无法保证教学评价测试项目的科学性、评估标准的统一性、教学评价相关资源的丰富性等。美国智慧平衡测评系统是由联邦政府发起并投资,各州积极参与共同创建的。之所以得到各州的积极响应,也正是因为以往各州应用的供应商驱动开发的评估系统质量参差不齐,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育评价信息化改革应该坚持国家层面主导,不同地区、学区、部门之间通过伙伴关系和共享资源共同开发创新评估设计和项目类型。从而为教育评价信息化的发展制定更为明确的指标,增强测评系统响应不同利益方不同需求的能力。而不同利益相关者提供的反馈,也将有利于相关决策部门从宏观上把控教育发展情况、调整教育规划,以应对未来的新兴需求和新机遇。总之,教育评价信息化需要严谨的上层设计,也需要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技术人员等各方力量的集思广益,共同设计、完善及推广,才能为教育评价信息化改革提供足够的政策、资金、人力、环境支持;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教育评价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发展进程、质量和效果以及后续的不断调整完善。
2.充分认识并发挥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关键作用
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意义、可操作的信息和资源以指导教学和学习,以评促学。因此,教育评价系统的开发和完善都应考虑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及需求。美国智慧平衡测评系统即是由一线教育工作者参与开发,共有超过4,700名教育工作者参与了测试规范、特定项目和随附资源的开发[3],后期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了意见反馈,以及测评系统的不断完善与更新。同时,还专门设计了教师工具模块,提供海量优质资源及教师教学交流平台,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助力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国内外众多研究均已证实,在教学的所有因素中,教师对学生成功的影响最大[4]。更有研究指出,学校对学生学业成就造成的影响中,多达四分之三是由教师所起到的影响[5]。因此,我国教育评价信息化的改革应该充分认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学业所造成的影响;认识到没有优秀的教育者,就无法实现教育强国的梦想,也无法保证学生最大化程度的发展。优秀的教育者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而优秀的教育者的成长则离不开优质的教师发展平台和教师教学支持平台。教师作为个体,其精力、学识、视野、认知均有个人的局限性。教育评价信息化改革需要创建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学交流及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学生水平及需求高效查找相关资源并与同行进行远程教学探讨,通过广取众人所长,设计更为优质的教学方案;同时,还可以通过专业的教师发展培养方案和模块化的专业发展学习计划,加强自身学习,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最终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评价信息化改革应该确保一线教育者的充分参与,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需求及反馈,才能使评价系统切合教学实际,保证其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同时,还要为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学支持及专业发展支持,方便教师获取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和资源,帮助教师突破个人知识瓶颈障碍,有助于提高教师更好地制定评估方案、理解评价结果,针对评价调整改进教学,从而更大程度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
3.充分保障评价对象的全纳性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社会公平的重要动力[6]。“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已经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可。教育评价作为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测评,应该保证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情、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获得同等的评价机会。美国智慧平衡测评系统就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生的评估需求,通过“通用设计”,提供多种测试辅助资源,尤其注重考虑处于不利地位的视障、听障、非母语学习者等弱势群体的需求,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将他们纳入到公平的测评体系之中。不仅能使他们的学业水平得到公正准确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有机会跟同龄人同样平等地参与其中。这对于弱势群体的学生来说,不仅仅是获得了学业测评的平等机会,对于他们心理上的鼓励和满足感意义更为重大。总之,我国教育评价模式信息化的改革要秉持“教育公平”的原则,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协商机制。教育专家、科研人员、一线教师、技术人员、学生、特殊教育从业者等各相关群体共同协商、共同参与设计,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测评系统的便利性和全纳性;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扩充、更新保障平等可访问性的相关辅助资源,确保具有不同需求和偏好的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测评系统访问权限,都能展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达成教育评价的目的,并推进教育公平的纵深发展。
4.针对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测评及教学支持
教育评价信息化通过对学生集体评估,可以提供不同学科、不同项目、不同方面的可验证、准确且有代表性的可比信息,可以跟踪不同城市、不同学区、不同学校的教学进度、学业水平,有利于学校、教师分析学生学习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以及学生学业发展趋势,调整教学进度、确立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案;有利于政策规划部门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结果,确立帮扶对象、拟定辅助方案、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及保障教育公平。教育评价信息化还应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测评方案,精准测评,从而分析个体学生的学习进度,其优势和弱项所在,以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业需求来更为精确地定位他们的需求以提供更为适宜的辅导或其他支持。美国智慧平衡测评系统就建立了电子个体学生评估档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测评;还通过计算机自适应考试系统自动匹配技术,量身定制测评问题,实现了学生学业发展情况的精准分析。我国教育评价模式信息化改革可以借鉴智慧平衡系统的设计,建立智能化个人学习档案,精准匹配学生个体学习需求,提供最完善的评估方案,使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应用计算机自适应技术,提供更高效、安全、精准、相关的评价系统,并充分利用计算机自适应考试相对传统线下纸笔考试题量少、耗时短、评分快的优势,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及学习指导;同时,还可以创建电子个人学业发展报告,记录每个学生个体学业发展进程,分析学生学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匹配教学支持方案及学生学习建议,促进其学业成就发展。总之,教育评价信息化的改革不仅要发挥教育评价的宏观监控功能,还应该重视其微观考查功能,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有更为深入、详细的了解,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支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5.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首先,教育评价信息化是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而非摒弃线下评价。事实上,科学的教育评价并不能仅靠测试成绩而获得。单纯的测试成绩(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进行的)均不能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不能决定目前的学习模式、教学情境是有利于或有碍于学生的学业成就。测试成绩必须与课堂任务、课堂表现、教师观察以及其他课堂测试结合使用才能做出更为客观严谨的教育评价。另外,教育评价也必须充分认识形成性评估的重要性。传统教育评价通常采取终结性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业评估过于简单绝对化,无法对学生的学业预备水平、学业发展过程做出评估。因而也无法针对学生学业发展所遇到的障碍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每个学生个体最大化的发展。美国智慧平衡测评系统成功地结合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教师工具提供形成性评估策略,可以帮助教师针对学生的测评结果给与更有意义的学习支持。阶段性评估模块既可以用于诊断性评价,诊断学生的基本学情;又可以用于形成性评价,跟踪学生全年不同阶段学习全过程的具体情况。而学年末的终结性评估则对学生学年最终学业表现做出了评测,评估数据可供各州、学区、校区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也可供学生对个体发展进行纵向比较。总之,我国教育评价模式信息化的改革要支持新一代“评价就是学习”的理念,构建一种能够进行多元评价的新型环境[7]。不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教育评价信息化的发展,还要坚持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通过诊断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发展、变化及面临的困难,并给予及时的反馈;通过终结性评价,对教育活动的结果做出总体分析。多元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进度及发展水平,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便对症下药提供适切的教学支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6.坚持资源信息的共享性
这种共享不仅包括评价系统内各教育部门的资源信息共享,也包括教师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还包括教育部门、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各教育部门的资源信息共享有利于合作开发高质量、全面的评价系统;评测结果的数据信息共享有利于定位地区、学校教育发展水平,有利于相关部门机构规划教育发展方向,并出台相关帮扶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教师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有利于教师之间互通有无,开展教学讨论,分享教学资料、教学策略、教学心得,充分发挥同行互助的作用,提升自身教学专业素养,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教育部门、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则有利于教学共同体内部各相关方面的良性互动,使各相关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形成一股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共同支持学生的学业进步。美国智慧平衡测试系统即实现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等不同层面不同层次的信息数据共享,有利于教育评价数据的充分利用,实现了教育评价结果运用的效益化。总之,我国教育评价模式的改革要坚持资源信息的共享性。教育共同体内部各相关方面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互惠互利,可以促进共享效应的不断提升,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各相关方面积极投入资源信息的共建,多渠道共同丰富教育资源。事实上,资源共享一直是教育场域内的热点话题,实践充分证明了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国家整体教育质量、推动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8]。而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资源信息的共享将会更为便捷、惠及面将会更为广泛,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影响也会更为深远。教育评价信息化改革要求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虚拟仿真技术等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精准数据分析,通过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快捷、深入、精准的学业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不仅对教学实践、教学管理、教育规划、教育决策提供科学、客观、高效的支持,也是实现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环节。同时,这也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策支撑、资金扶持,还需要有关方面的统筹协调、积极参与。“各自为政、利益驱动”的模式无法取得预期结果。因此,国家及相关决策部门应该承担主导责任,加强统筹规划,制定具体发展规划,明晰各相关方面责、权、利,并建立有效问责机制。教育评价信息化的改革也要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合理调配各方资源,保证教育评价信息化改革多主体参与建设模式。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学校、教师、学生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协同共进,资源信息共享,科学设计,严谨论证,及时调整,才能保证教育评价信息化改革的顺利实施。
作者:常媚 史大胜 赵上宁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