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特殊生的教育艺术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特殊生的教育艺术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特殊生的教育艺术探讨

[摘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求班主任有爱心,还要有耐心和细心。不管面对怎样的学生,班主任都应该像太阳一样,用爱驱走学生心头的乌云,用爱催发智慧的种子,用爱催开理想的花朵。尤其是对待一些特殊学生,如学习困难、家庭特殊或是个性超强的学生,更要多一些爱的润泽,讲求教育的艺术。让这些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充满希望,健康成长,最终让满园桃李繁花似锦,芬芳留香。

[关键词]爱心;责任;个体差异;教育艺术

每个班级里总会有几个“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们或是身体病弱,或是学习困难,或是家庭特殊,或是个性超强。这些所谓特殊的学生,会牵绊着班主任的心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处理好了他们的问题,促进他们的转变,就会带动全体学生的转变,整个班级氛围都会为之一新。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觉得对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除了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外,还要讲求教育艺术

一、倾注爱,注批评,重教育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免不了面对一些特殊的学生。在对这些特殊学生进行批评时,必须注意到批评的目的、态度和方式。就批评的目的来说,首先应该弄清楚教育与批评的关系:教育是站在理性的高度,让学生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培养德行;批评则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它是当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教育的作用不大的时候必须要采取的手段。可是批评绝对不是吓唬、教训或斥责,在批评中既可使用“温和式”的批评语言,也可使用“发怒式”的批评语言。“温和之词”可以切释“坚冰”,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应视违纪学生的动机和危害程度对症下药。对于那些确定是因为无知或无意而犯的错误,又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的,教师应该宽恕他们而使用“温和式”的批评语言;对于那些明知是“雷池”偏要跨越,明知是“禁区”非要闯入,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调皮鬼”,或者恶意破坏班规班纪的,故意损坏集体名誉且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严厉批评,使其心灵上产生巨大震颤,并最终幡然醒悟,认识到所犯的错误对人、对己的严重危害,从而使他们悬崖勒马,迷途知返,痛改前非。为了增强教育的效果,在批评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说明自己的动机,表明你的举动是基于“严父般的慈爱”,让学生深切感到你对他的批评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是把他们兼收并蓄一棍打死之意。必须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批评中包含着对他们炙热的师爱,火热的师情,承载着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同情和关怀。让他们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不仅仅是符合情理的严厉,更是对他们充满人情味的关切。班级有个学生小赵,他的抽动症很严重,习惯性的动作是伸舌头。上课经常会坐在椅子上扭来扭去,大幅度地挥手,或是突然钻到桌子下面,或是站起来溜达,第一次来班级听课的老师常常会被他吓到。他还经常自言自语,个人卫生也处理不好,身上总有股怪味。记得一节课的课间,我刚从办公室来到教室,还没到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里哄堂大笑,似乎听到有个学生喊着“痫哥”“痫哥”。走进教室,我看到另一个男生伸着舌头、歪着嘴做怪动作,我当时非常气愤并大声制止,把这两名学生叫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严厉批评,让他们进行换位思考。首先是让他们想象自己是那位同学,看到这种情景会怎么想;然后让他们想象自己是这位同学的父亲,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样。不用过多的语言,这两位同学已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教师不仅要有严父的严厉,更要有慈母的关爱,要像母亲一样爱护学生,它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和博大的胸襟。在教育一些特殊的学生时,教师不仅要给予他们最大的爱心、耐心和信心,还要在他们心中播下爱与善的种子,给每个学生以爱的教育。

二、细观察,注场所,重引导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特殊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特殊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正确引导。对于班级里个别特殊生所做出的事情,会让教师倍感意外,冷静想想后会觉得既可气又可笑。记得初二的一节生物课,教学内容是讲生殖系统,对于这部分敏感的内容,班级大部分男同学都盼望着这节课的到来,尤其是班里那几个爱捣蛋的学生。在听了教师的知识讲解后,他们对生殖器官由于个体发育不同而出现早或晚的现象感到好奇。于是出现了课间时在卫生间里,那几个早已蠢蠢欲动的男生不顾人很多,扒着班里其他几个男生生殖器看,看后又哄堂大笑的事儿。这件事被我知道后,我在放学后让女生先离开,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和这些男学生进行了一次沟通。首先肯定地告诉他们对于所学知识有好奇心是正常现象,但是,有过分举动就不正常了,并告诉他们如何正确获得知识,如何坦然面对所学知识,如何消除自己的好奇心。整个过程中,我没有批评,只有引导。他们羞涩地向我承诺,不会再做幼稚的事了。在接下来的生物课上,学生都能正常上课,悦纳知识,并且在这部分测试中取得了好成绩。由此看来,对于一些犯错误的学生,不要当头批评,要对被批评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气质以及违纪动机、危害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因人施教。要使犯有错误的学生在否定的目光中认识自己,真正下决心改正错误。尤其要注意尽量不在公开场合进行批评,即使在公开场合批评后,一定要及时做好善后工作,以防止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用师爱去温暖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用理去说服他们,才会促使学生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三、权衡度,注平分,重相宜

所谓“度”,是指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话语中,刺激学生内心世界的语言力度。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除了要晓之于理、动之以情,更应把握好语言刺激的力度。教师的过度冷漠,出格的严厉和严酷的指责,过于犀利的语言,会超出学生的心理承受极限,会使违纪学生感到恐惧不安、举止失控、不知所为,从而严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为可怕的是,教师毫无分寸的批评,会使这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跟教师对立,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相反的后果。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务必做到严与爱、宽与松、疏与密的有机结合,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应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要牢记“过度的严厉会使他们恐惧,过分的温和会有失教师的尊严;不要严酷得使他们憎恶,也不要温和得使他们胆大妄为。”做好班主任工作,特别是对待“特殊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关键在于教师对他们的认识态度。对于这些总爱违反纪律的特殊生,首先需要教师要掌握好批评的度,有时可以温柔似水,有时也可以如“火山般”爆发,不管哪种方式,最终的目的是教育学生,要把好学生和差学生之间的差距缩短,最终消失。

四、探原因,注方法,重成效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个人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是人成长的摇篮。因此,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归根结底而言,学生的问题,或多或少是由于家庭的影响而造成的,最终体现为脾气暴躁、自卑、冷酷等情绪。在离婚率持续走高的社会大环境里,班级单亲家庭和离异再婚家庭的学生特别多,这些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孤僻、逆反等心理。这种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让单亲家庭的孩子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交往,渐渐地和大家疏远,不爱参加集体生活,平时性情孤僻,越来越孤单少言。同时,他们也更为敏感,思想也更容易走极端,对于他们,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关爱。每带一届新生的时候,我都先对学生进行家庭成员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关注他们,教育他们父母的离异是因为成人之间的问题而分开的,但是对你的爱是不会变化的。首先要做到不记恨父母,尽量理解父母的难处,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其次,要让自己坚强起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充实的课外活动使情绪乐观、积极起来,在活动中改变自己孤僻的性格。再次,加强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挫折教育。单亲父母一方面承担家庭重担,一方面要在外工作,常常会出现为了工作而忽略孩子的事情,比如不能及时接送孩子,不能按时做饭等,此时就要教育孩子勇敢面对这些生活中的小挫折,自己动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战胜困难的同时,既减轻父母的负担,又锻炼了自己。有人说,世界上最公平的是太阳,它把阳光撒满世界,不会因为你富有而多给你一分,也不会因为你贫穷而少给你一分。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无论他健康或是疾病,聪慧或是愚钝。不管面对怎样的孩子,教师都应该像太阳一样,用爱驱走学生心头的乌云,用爱催发智慧的种子,用爱催开理想的花朵,让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充满希望,健康成长。于是就有了这满树繁花似锦,满园桃李芬芳。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2]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作者:孙彩香 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二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