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措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措施

摘要:探索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将分析化学教学内容与医学检验专业要求相结合;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将重视单个实验能力培养向掌握完整工作流程转变,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次教学改革符合高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改措施

1将教学内容与专业要求相结合

明确专业要求,突破难点、强调重点,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吸量管的操作为重点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化学教师也非常重视,提到相关知识点都要反复讲解,同时在实验中如果涉及此内容,教师还会耐心示范,但最终的教学效果依旧不理想,到了专业课学习和实际操作时,学生还是遗忘得一干二净。因此,为提高分析化学教学效果,对分析化学教学进行如下改革。

1.1改革教学方法

将学生分为4个学习小组,每一小组在组内先讨论吸量管的操作要领,然后选派一名代表向教师和其他学习小组进行操作展示。其他学习小组学生可指出错误操作,也可直接展示正确操作。最后,教师点评并进行规范化操作演示。这种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师生互动,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2改革考核方法

一改过去只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将学生平时吸量管相关操作技能、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等计入分析化学平时成绩,并折算到期末总成绩中,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的积累,避免考前临时突击的现象。

1.3改革作业布置方法

以往教师对吸量管相关操作反复强调,但学生还是掌握不了,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重要性认识不清。为提高学生认识,改革作业布置方法,要求学生到医院检验科采访医务检验工作者,或采访医学检验实习生和上届检验专业学生,了解吸量管在医学检验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做好相关记录[1],上交教师检查,计入分析化学平时成绩,并折算到期末总成绩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对吸量管操作重要性的认识。

1.4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认识

在以往的分析化学教学中,教师虽反复强调吸量管的操作为重点内容,但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不够。教学结束后也没有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导致学生没有认识到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吸量管操作在实际检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认识,在讲解吸量管时,首先放映实际检验工作中吸量管相关操作视频,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其次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到医院检验科见习吸量管相关操作,提高教学效果。

2能力与素质培养[2]相结合

素质教育在现代教学中十分重要,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分析化学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能规范学生技能操作,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以往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所有实验仪器和药品及配制都由实验教师准备好,学生到实验室只需要按部就班操作即可。现改为给每个实验小组分配一个实验台,实验仪器和药品都由各实验小组协商讨论后选取,小组成员协作完成配制并进行实验操作。将素质教育融入分析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有更多时间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这种教学模式也能让学生明白,当药品配制错误时不但影响实验结果,还影响整个实验小组同学的成绩,培养其责任心。

2.2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不重视素质教育,导致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如实验前,不检查仪器和药品是否符合本次实验的要求就开始操作;操作不规范,仪器、药品乱拿乱放;编造实验数据、抄写实验报告;实验后不清洗仪器;实验不穿工作服等。因此,首先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穿实验服、规范操作等,使实习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奖励在实验操作中做得好的学生,发挥榜样的力量,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3由单一的实验操作要求向完整的操作流程要求转化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其重点放在某一项操作上,没有放在学生能否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操作流程。改进实验要求,指导学生由单一的实验操作要求向完整的操作流程要求转化,提高学生对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的整体认识,帮助其完善知识框架。

3.1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练习时往往只注重实验结果,对操作中一些细节问题很少会主动思考,死记硬背理论知识,按部就班训练操作技能,欠缺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相关案例或问题,让学生搜集资料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例如:在教授754紫外分光光度仪的操作时,由于仪器少,无法让所有学生充分练习并掌握操作技能,因此,教师播放相关操作视频,让学生观看后分组查找资料,找出视频中操作错误的地方,每组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教师点评并总结。这种模式极大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积极性,不仅在互学互帮中应用知识分析讨论出错的原因,还培养了学生思考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3]

以往期末考试只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查,很少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增加能力考核内容,全面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例如:要求学生用所给仪器和药品准确描述用0.1000mol/LHCl滴定液滴定NaOH溶液20.00mL的过程。同时要求学生说出滴定前,仪器(滴定管、锥形瓶、吸量管)要进行哪些处理,滴定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实验数据如何正确记录,如何判断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等。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上所述,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复杂且艰辛的过程,教师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祥敏,阮仁余,张翠,等.高职院校班主任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应用手机[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2):19-20.

[2]苏会岚,毛俐,刘鑫.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卫生化学课程教学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9):66-67.

[3]张志军,郭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质培养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4):52-56.

作者:肖强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