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诗词歌曲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实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国的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与歌一体是中国古诗词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诗词本身就富有节奏、格律、音律和吟诵的特点。而且不同时期的诗歌有着不同风格特征,这与诗歌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目前在声乐教学中就有很多的作品来源于《诗经》,如《关雎》、《鹿鸣》等等。汉代的汉乐府诗又不同于《诗经》,它是诗歌现实主义起点。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的语言通俗贴近生活,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如《上邪》、《白头吟》、《孔雀东南飞》等。到了魏晋南北朝朝代更迭频繁,战争连绵不断对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世人较为熟知的也多与战争有关,如曹氏父子的诗词、《木兰辞》等。到了之后的唐宋时期是我们中华文明发展最为兴盛的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诗词的发展也达到了鼎盛的时期,这个时期文人墨客各放异彩留传下来的佳词美诗也是数不胜数,如唐代的《静夜思》、《渔歌子》、《阳关三叠》,宋代的《声声慢》、《南乡子》、《水调歌头》、等等都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人文色彩。到了元、明、清时期多民族社会形态的融合越来越明显,这一时期的诗词也多以隐喻的特征表现当时文人的心态,如《天净沙•秋思》、《我侬词》等,另外这一时期的戏曲、曲牌等艺术形式得以发展成熟,同时应运而生的文学创作也较为繁盛,著名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就诞生在这一时期,由王立平作曲的《红楼梦》中的古诗词歌曲至今都在声乐教学中广为传唱。中国的古诗词灿若星河,每个朝代都这特有的社会环境和人文风貌,要想演唱好就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随着时间的流失大多数诗词的曲谱都已失传,我们所能收集到也是极为有限的,近些年来有很多的作曲家为这些诗词谱上了新曲,使得这些诗歌又重新焕发了生命,作为声乐教育工作者更是有义务和责任将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在声乐教学中古诗词歌曲的学习和演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在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古诗词歌曲的这个版块历来都是比较薄弱的,古诗词的语言凝练、雅致、含蓄,又富有吟诵的特点,这就要求演唱者除了要有很好的气息支撑,还要有很好的行腔风格,在咬字归韵上也要非常的讲究。要做到把一首古诗词歌曲演唱的富有韵味,还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首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曲目,地方高校的声乐学生大部分程度都比较浅、能力相对薄弱,在刚开始的学习古诗词时尽量要选择旋律线条较为简单,篇幅较短的古诗词,古诗词歌曲大多节奏舒缓悠长,字与字在转换过程中有缓冲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声腔与呼吸之间的协调,这对于程度较浅的学生的呼吸发声训练有很好的帮助,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花非花》由我国30年代著名的曲作家黄自作曲,这首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流畅自然,每一句和每一句的衔接都非常的自然,在演唱这首作品时气息要求非常的稳,不能冲也不能虚,否则就会破坏作品的意境,这就要求演唱者要控制好气息的流量,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气息控制有很好的效果。其次,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发声技巧后就可以进行一些声腔训练,古诗词歌曲讲究韵味意境,在行腔和咬字上就会有一些特殊的处理,比如在演唱黎英海先生作曲的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时,为了更好的表现作品的意境“天”“眠”“船”等一些字在演唱时都模仿古琴揉弦的技巧,这就使作品的古风古韵凸现出来。再例如演唱古琴曲唐代诗人王维的《阳关三叠》时要用吟诵的感觉咬字,这样更能还原当时文人的气质和风貌。还有一些诗词歌曲的演唱会加入戏曲的行腔和咬字,如诗词《卜算子•咏梅》等。另外,演唱古诗词对于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提高对演唱作品的二度创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古诗词歌曲不像民歌、创作歌曲那么容易理解,在情绪上都比较含蓄内敛对歌曲的内在情感的演绎要求甚高,其无论是忧还是喜,都深深地蕴含在作品当中。所以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要求学生要充分的发挥想象力,融入到诗人当时生活环境、心理环境当中,充分的体会作者的心境中,让自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二度创作的能力。比如在演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要了解她创作这首诗的情境,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她的丈夫去世,遭受一连串打击的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努力的融入作者当时愁苦的心境中,从而产生共鸣。由此看出在声乐教学中系统和有针对的选用古诗词歌曲进行教学不但有利于解决学生在气息、语言、音色塑造、风格把握等演唱技术方面的问题,在学习古诗词歌曲的过程中学生们还会学会一些行腔、润腔等中国传统演唱技法,同时提高对声音的认识会起到很大作用。同时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培养审美情趣有极大的作用,也会大大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降低了地方高校声乐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的浮躁情绪,也很好的发扬和传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三、古诗词歌曲在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有效推广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只是第一个环节,如何将古诗词歌曲很好的在地方高校推广起来,最终的环节还是要走上舞台。古诗词歌曲多为舒缓的意境悠远的风格,如果一整场的古诗词的演唱都是一架琴一个人,就会使舞台略显单一,容易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从而使推广的效果大打折扣。以一场古诗词歌曲音乐会为例,首先本场音乐会曲目全部是精选经典的古诗词歌,音乐会作品以时间为线为轴从汉唐到明清再到现代诗词,从汉代的诗词《长相知》和《胡笳十八拍》唐诗《春晓》《枫桥夜泊》《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到五代十国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再到宋代的《满江红》《南乡子》,有精选经典巨著《红楼梦》的四首作品《晴雯歌》、《紫菱洲歌》、《枉凝眉》、《葬花吟》到最后的诗词《卜算子咏梅》,每首作品都是经过精心的编排和排练。在表演形式上采用了独唱、男女生小合唱、男女生对唱、一领众合等多种表演形式。在作品音乐的编配上也做了一些调整,更贴近现代大学生的审美,另外一些民族乐器的加入会使得作品的呈现更加的丰满和具有表现力。以形式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古诗词歌曲呈现在舞台上,才能使观众更好的接受并欣赏,从而起到推广的价值和意义。古诗词的文化深度在演唱上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演唱者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直接影响到作品最后的呈现效果,所以在演唱前需要对演唱的作品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地方高校的声乐学生在这方面做的还是欠缺很多。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传唱就需要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所以许多作品是需要重新编创的,这将是今后古诗词歌曲传唱新的研究课题。
作者:冯晓玲 单位:运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