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黄河口文化融入幼儿艺术教育策略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黄河口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资源积淀丰厚,在历史的发展中,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资源,也传承了特有的泥塑面塑、剪纸、苇编、戏曲等文化资源。本文分析了当前黄河口文化与幼儿艺术教育融合的一些问题,收集整理适宜资源,提出几点实践策略,以实现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本土文化;文化资源;幼儿教育;艺术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城乡各类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本地各种资源,构建适合本地幼儿发展的课程。”本土艺术文化的融入对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挖掘和选择黄河口文化资源,转变为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启蒙戏曲、泥塑面塑、剪纸、苇编等文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幼儿感受到当地文化的特色,为传承和弘扬黄河口文化奠定基础。
一、本土文化与幼儿艺术教育融合的现状及意义
(一)现状分析
1.笔者所在幼儿园教师年轻者居多,平时接触更多的是外来文化,对本地区文化艺术积累较少,所以在实施艺术教育时很少能贴近生活,让幼儿感受到当地的民间文化。2.日常进行的艺术活动与本土文化融合不充分。幼儿园主要涉及剪纸、绘画、儿歌、折纸等艺术活动以及诗歌等文学,但对于当地的一些艺术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有时会忽视幼儿对本土艺术的需求。3.缺少多样化的艺术组织形式。在幼儿园中开展的艺术活动主要是通过表演、比赛等组织形式,缺少灵活性、延续性。出于对幼儿安全的考虑,幼儿不能参观体验一些民间传统艺术活动,单纯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幼儿了解这些艺术是比较片面的。
(二)教育意义
本地区文化与幼儿艺术教育结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促进感知觉、运动觉、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对美的感知力和表现力,激发对本地区文化的喜爱之情,让幼儿产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良好品质。幼儿时期是培养亲社会行为的关键阶段,让幼儿体验多样的艺术文化,更有利于发展其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将适宜的资源纳入园本课程,结合已有经验,形成以幼儿探究兴趣为主导的特色课程,这样一来,可以使不同地区的幼儿获得具有本地域特色的发展需要,这样的课程模式更具多元化。
二、收集整理黄河口文化资源,挖掘适宜的教育素材
对黄河口地区的本土艺术资源进行了收集和筛选,经过多次研讨,结合笔者所在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选取幼儿感兴趣、容易理解且具有教育价值和可操作性的内容。将黄河口的特色文化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相结合,选取的内容主要有戏曲、面塑泥塑、苇编、剪纸以及短穗花鼓,又甄选了泥塑、吕剧以及剪纸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泥塑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黄河滩泥塑来自民间,具有明显的黄河口地域文化特色。黄河滩的泥土可塑性强,粘合力强,是幼儿亲近自然的上佳材料。将泥塑制作加入园本课程,以班为单位,精心组织课程,在专门的活动室对幼儿展开训练。幼儿敲打、揉搓、拉、团陶泥时,促进了手、眼、脑的协调发展,也锻炼了幼儿的专注力,培养了耐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吕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了,东营市是吕剧的发源地,吕剧具有浓郁的东营地域文化特色。幼儿对吕剧的方言非常感兴趣,对绚丽多彩的头饰和服饰更是看不够,充满了好奇。将吕剧纳入艺术教育资源范围,使幼儿受到家乡戏的熏陶,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知与喜爱。利津剪纸吸收了久远的历史和黄河口地域文化的营养,有着黄河口文化的浓郁特色,保留了来自民间清新淳朴的气息。剪纸工具简单,且成本低廉,幼儿非常感兴趣,结合省编教材,将剪纸纳入主题教育活动,利用简易的工具和不同材质的纸,给幼儿多种选择,让幼儿尽情表现,将奇思妙想体现在剪纸中,用简单的手法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三、将黄河口文化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实践策略
黄河口文化源远流长,形式多样,有些本土文化对幼儿来说太过复杂深奥。幼儿园应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现代教育价值标准,将黄河口文化与幼儿园艺术教育整合,探索符合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策略,用幼儿可接受、喜欢的形式进行创新、加工、融合,在有取有舍中解决特色与园本的问题。
(一)结合幼儿实际,进行主题教学活动
在教材方面,结合现有教材,增设辅助教材,如陶艺教材、剪纸教材、吕剧视频等。通过组织培训,让教师拓展和积累专业知识,提高本土文化素养,以便更专业地展开教学。每种艺术形式的教学方法略有不同,综合考虑每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和艺术教育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指导策略。例如,在进行泥塑面塑活动时,对于小班幼儿更注重兴趣的培养,在游戏中教学,鼓励其大胆操作、感知,会做简单的饼干、杯子等作品;中班幼儿可以着手使用工具,启发其抓住主要特征进行塑造,会做蜗牛、茶壶等造型;大班幼儿更喜欢塑造多样化的事物,在提高表征能力的同时理解本土文化的内涵,激发情感。在设置剪纸课程时,不需要追求细节的精致,更侧重于给幼儿带来的愉悦体验。幼儿收集不同材质的纸,如报纸、包装纸等,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用力的变化,还增强了环保意识。幼儿园还可以提供不同效果的花边剪刀,让幼儿自主分类摆放、拿取,更加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吕剧的唱词带有明显的方言,而且戏曲的旋律本就辗转曲折,对幼儿来说难度太大,主要请幼儿欣赏绚丽多彩的服饰、头饰,以动画的形式引导幼儿认识、欣赏吕剧。还可以开展“吕剧进校园”活动,邀请吕剧艺术家为幼儿表演,指导幼儿演唱经典剧目中的片段,注重感受与表达,调动了兴趣和热情,达到传承和发展家乡戏的目的。
(二)开展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
草编、苇编是黄河口文化的特色,材料原生态,但其工艺复杂,对幼儿来说难以理解,所以将苇编文化进行简化迁移,选取最基本的编织方法,用触感柔软的毛线进行替代,利用仿真织布机和其他编织的工具进行操作探索。幼儿在进行编织游戏时,与娃娃家结合,既进行了角色游戏,又得到编织文化的熏陶。幼儿对戏曲的服饰总是看不够,在角色区投放吕剧行头、短穗花鼓等,满足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也可以根据看到学到的形象或内容进行表征。
(三)创设具有本土文化气息的环境
环境在传承本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构建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环境,生动、形象、直观地向幼儿展示,容易引起幼儿的情感体验。为了让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中,在幼儿园的楼梯墙面上悬挂黄河口文化特色的介绍,有吕剧、石油、湿地文化等;走廊的墙面上张贴各种不同材质的剪纸作品,陈列架上摆放千姿百态的泥塑、面塑、编织作品;美工室提供丰富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剪纸墙、吕剧墙、花鼓墙上幼儿的作品风格独特,创意无限。幼儿园环境变成了幼儿的学习环境,幼儿随时随地感受黄河口文化的氛围,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了积极发展。
(四)开展亲子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每学期组织家长进校园的活动,邀请对本土民间艺术有涉猎或感兴趣的家长来园为幼儿讲解、演示,对家长、教师和幼儿都是一种互补与促进。组织家长举办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到园里了解本土文化艺术教育开展的情况。不少家长参观完幼儿园环境和幼儿的艺术作品后,对黄河口文化非常感兴趣,很有感触:“幼儿从小就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后对家乡的情感就更深厚了。”在幼儿园中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建议家长带幼儿去历史博物馆看一看,更进一步地感受本土文化。家、园、社三方面团结起来,在幼儿心中播下对本土文化热爱的种子。
(五)与幼儿园大型活动、节日相结合
开展各种节日活动,为传播弘扬本土文化提供展示的平台,如在春节期间,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具有本土特色的剪纸装饰教室,让幼儿感受到家乡文化与传统节日的联系;在父亲节或母亲节到来之际,给家长制作一个充满爱意的泥塑面塑作品,将文化融入生活;在六一儿童节,让幼儿参与表演具有本土特色的节目,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还可以开展美术手工作品展,在制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学期末可以举办泥塑、面塑、剪纸等制作比赛,通过竞赛激发幼儿的兴趣,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结语
与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方式结合,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开展系列活动,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分析,形成成长记录。幼儿对接触到的这些具有独特本土气息的文化一直兴趣盎然,部分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了情感。将幼儿艺术教育与优秀本土文化融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研究,在今后探索实践中会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改进教育形式,逐渐形成有本地区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让幼儿从幼时了解自己家乡的本土文化,长大才可能会对家乡产生更多的认同感,逐步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使本土文化在传承中得到创新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陈延星.薪火相传黄河口[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8.
[2]谢仁萍.依托乡土资源,对大班幼儿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上,2016(5):139
[3]沈旻甜.情境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措施[J].当代家庭教育,2021(3):61—62.
[4]李燕萍.让幼儿在“一物多玩”中收获成长[J].山西教育(幼教),2021(1):72—73.
作者:刘玉琪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齐龙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