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幼专生德育艺术教育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幼专生德育艺术教育特点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幼专生德育艺术教育特点

摘要:社会经济的转型,全球化与价值多元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困惑和挑战。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实践者,面对一群既有同龄人的共性特点又有自身特质的幼专生,理应从学生心理特点入手,走进学生心灵,讲究教育艺术,不断优化学生德育工作,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关键词:幼专生;德育;特点;艺术

社会经济的转型引发了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巨大变化,全球化与价值多元化带来了道德教育的诸多困惑。如何应对价值多元化的挑战,对新一代进行必要的价值引导,这是学校德育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身为一所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班主任,面对一群兼具当代青少年的共性与个性特点的学生,笔者深深体味到了之中的困惑和挑战,也更明确地认识到: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具体实践者,只有立足当下,全面研究社会大环境,深入了解教育对象,适时调整方式方法,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才能将德育工作做到实处。

1把握学生特点,走进学生心灵

当今的青少年是真正跨世纪的一代,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道德标准、美学趣味、价值追求,与前几代人有明显不同: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想法独到,具有批判意识,有较强的平等观念,兴趣爱好广泛。同时,这一代人也有明显的弱点:成就期望值不高的人较多,个性强且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倾向;部分独生子女在自我认知上存在障碍;缺少创造性、独立性、勤劳勤俭等方面优点;学习需要中认知需求较低。幼专生的年龄大致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他们除了兼有同龄人的特点,还具有自身的特质。作为未来的教师,更肩负着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因此,与其他各类学校的同龄学生相比,加强幼专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另外,幼专生在社会性心理发展方面有以下较为突出的特点:一是心理的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这种主观的独立性与客观的依赖性的矛盾,使学生常常表现出一系列心理和行为上的不平衡现象。二是心理的闭锁性和强烈的交际需求的矛盾。心理的闭锁性是青春期最显著的特征,她们不轻易吐露真心,从而产生孤独感和烦恼。她们往往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更多地看到别人的不足,又不懂交往的技巧,因此,必定会在人际交往中受挫,从而表现出自卑、孤僻、封闭、害羞等心理。三是强烈的交际需要与生活环境单一的矛盾。青春期的学生交际需要十分强烈,但幼专基本是女子学校,管理比较严格,近年来,虽招收了部分男生,但仍是“凤毛麟角”,因此学生感到活动空间狭小、交际伙伴缺乏、交际环境单调,与他们的交际需求产生矛盾。四是理想世界与现实社会的心理矛盾。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还不尽完善,当看到周围的事情与自己的认识有很大差距时,便产生许多苦闷与烦恼。她们一方面在课堂上接受着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能力的训练,设想着自己理想中的完美世界;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社会上依然存在的种种不正之风、就业前景不理想、将来工作压力大待遇低等社会现实问题,于是陷入深沉的苦闷。因此,班主任应重视心理辅导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自我意识,学会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力。首先,要帮助学生排除因自我的各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心理障碍,使她们的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如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主动向信赖的人倾诉,班主任本人应成为学生最忠实的倾听者;坦诚交换意见,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有益的活动中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以解除心理紧张。其次,优化班集体文化心理环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一定意义上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应当重视班集体文化心理环境,通过班风和班级文化建设,暗示和引领学生的心理朝健康方向发展。再次,传授交往技能,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个年龄段的幼专生有着强烈的交际愿望,但由于缺乏交际技能、生活环境单一等原因,往往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挫败。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开设一些专题讲座或主题班会,如“如何认识自己与他人”、“学会关爱”、“走出自卑”、“谈交往技巧”等,以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2倾心教育实践,讲究教育艺术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除了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还要倾心教育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积累经验,与时俱进地调整工作方法和思路,善于向他人学习,善于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德育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有规律的,同时艺术也需要恰当的方式方法。

2.1解读学生的艺术

德育工作是塑造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解读学生是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十五至二十岁的幼专生,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在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其年龄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变化大、起伏大,身心发展中充满着矛盾。所以,班主任只有客观辩证地解读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既看到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不足,才能摸索出一套更加适合学生的德育工作方法。在德育工作中,常用的解读学生的方法有下列几种:观察法、分析书面材料法、调查访问法、问卷法等。除了上述几种方法,谈话法是班主任最普遍使用的做思想工作的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方法。使用谈话法首先要树立平等的师生观。谈话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双方是否相互理解和信任。班主任应以平等的身份同学生交朋友,从体贴关怀、联络感情入手,使谈话建立在相互信任、尊重、理解的基础之上,真诚友善、亲切自然,使学生摆脱拘束与压力,畅所欲言。另外,要注重个别差异。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与个性差异,灵活运用谈话技巧,启发引导学生讲出真心话。

2.2转化后进生的艺术

教育转化后进生历来是令班主任头疼的事,费时费心而难见其效。而这又是每个班主任所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生源质量的下降,幼专后进生的比例也有所增加,更加大了班主任工作的强度和难度。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命运,还会影响到班级的进步、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教育后进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实际意义,它是班主任德育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要想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有所突破,需掌握以下策略:

第一,关心爱护,激起自尊。爱是育人的根本。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调查表明,得到老师的关爱是学生上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相比之下,后进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个性突出者甚至做出违反课堂常规的举动来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班主任要了解后进生的心理需求,绝不能嫌弃或忽视他们。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去亲身体会班主任的善意和真诚,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理想效果。

第二,掌握心理特点,对症下药。后进生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逆反心理;二是挫折心理;三是彷徨心理;四是矛盾心理;五是防御心理。后进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和消极落后的心理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班主任要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必须掌握其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

第三,抓住“闪光点”,扬长避短。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即便是后进生也有某些优点和长处。俗话说得好:“善用物者无弃物,善用人者无弃人。”班主任应调整心态,换一种眼光,把后进生看作是一块璞玉,满怀信心地琢去掩盖着它光辉的杂质,使其重放光芒。

第四,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后进生虽有共同的特点,但每个后进生也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这是因为他们的家庭背景不同、个性不同、后进形成原因不同、问题症结不同等因素造成的。所以,班主任必须先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个性特征、后进原因、后进表现等因素,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第五,捕捉教育转化契机,促其醒悟。后进生也有积极向上的良好愿望,他们的落后是暂时的、相对的。班主任要善于捕捉契机,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激励他们不断地努力。在后进生的身边常常会发生一些引起他们内心矛盾的事情,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借助一些方法,促使矛盾朝好的一面转化。学生的成长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多种教育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各种教育力量发挥作用的大与小,关键在于方向的一致性和行动的协调性。班主任就是联系、沟通各种教育力量的纽带、桥梁。因此,班主任桥梁作用发挥得好坏,直接影响班级、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班主任的工作是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连续的,每一位班主任都应充分发挥自己在学生德育方面的骨干作用,倾心教育实践,把握学生的成长脉搏,做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胡彬武.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郭道胜.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3]陈瑞瑞.德育与班主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唐荣德.教师素质:自在的教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贺优琳.中学德育的新探索[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邹秀荣 单位: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