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幼专生德育艺术教育特点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社会经济的转型,全球化与价值多元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困惑和挑战。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实践者,面对一群既有同龄人的共性特点又有自身特质的幼专生,理应从学生心理特点入手,走进学生心灵,讲究教育艺术,不断优化学生德育工作,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关键词:幼专生;德育;特点;艺术
社会经济的转型引发了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巨大变化,全球化与价值多元化带来了道德教育的诸多困惑。如何应对价值多元化的挑战,对新一代进行必要的价值引导,这是学校德育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身为一所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班主任,面对一群兼具当代青少年的共性与个性特点的学生,笔者深深体味到了之中的困惑和挑战,也更明确地认识到: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具体实践者,只有立足当下,全面研究社会大环境,深入了解教育对象,适时调整方式方法,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才能将德育工作做到实处。
1把握学生特点,走进学生心灵
当今的青少年是真正跨世纪的一代,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道德标准、美学趣味、价值追求,与前几代人有明显不同: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想法独到,具有批判意识,有较强的平等观念,兴趣爱好广泛。同时,这一代人也有明显的弱点:成就期望值不高的人较多,个性强且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倾向;部分独生子女在自我认知上存在障碍;缺少创造性、独立性、勤劳勤俭等方面优点;学习需要中认知需求较低。幼专生的年龄大致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他们除了兼有同龄人的特点,还具有自身的特质。作为未来的教师,更肩负着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因此,与其他各类学校的同龄学生相比,加强幼专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另外,幼专生在社会性心理发展方面有以下较为突出的特点:一是心理的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这种主观的独立性与客观的依赖性的矛盾,使学生常常表现出一系列心理和行为上的不平衡现象。二是心理的闭锁性和强烈的交际需求的矛盾。心理的闭锁性是青春期最显著的特征,她们不轻易吐露真心,从而产生孤独感和烦恼。她们往往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更多地看到别人的不足,又不懂交往的技巧,因此,必定会在人际交往中受挫,从而表现出自卑、孤僻、封闭、害羞等心理。三是强烈的交际需要与生活环境单一的矛盾。青春期的学生交际需要十分强烈,但幼专基本是女子学校,管理比较严格,近年来,虽招收了部分男生,但仍是“凤毛麟角”,因此学生感到活动空间狭小、交际伙伴缺乏、交际环境单调,与他们的交际需求产生矛盾。四是理想世界与现实社会的心理矛盾。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还不尽完善,当看到周围的事情与自己的认识有很大差距时,便产生许多苦闷与烦恼。她们一方面在课堂上接受着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能力的训练,设想着自己理想中的完美世界;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社会上依然存在的种种不正之风、就业前景不理想、将来工作压力大待遇低等社会现实问题,于是陷入深沉的苦闷。因此,班主任应重视心理辅导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自我意识,学会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力。首先,要帮助学生排除因自我的各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心理障碍,使她们的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如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主动向信赖的人倾诉,班主任本人应成为学生最忠实的倾听者;坦诚交换意见,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有益的活动中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以解除心理紧张。其次,优化班集体文化心理环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一定意义上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应当重视班集体文化心理环境,通过班风和班级文化建设,暗示和引领学生的心理朝健康方向发展。再次,传授交往技能,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个年龄段的幼专生有着强烈的交际愿望,但由于缺乏交际技能、生活环境单一等原因,往往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挫败。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开设一些专题讲座或主题班会,如“如何认识自己与他人”、“学会关爱”、“走出自卑”、“谈交往技巧”等,以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2倾心教育实践,讲究教育艺术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除了坚持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还要倾心教育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积累经验,与时俱进地调整工作方法和思路,善于向他人学习,善于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德育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有规律的,同时艺术也需要恰当的方式方法。
2.1解读学生的艺术
德育工作是塑造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解读学生是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十五至二十岁的幼专生,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在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其年龄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变化大、起伏大,身心发展中充满着矛盾。所以,班主任只有客观辩证地解读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既看到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不足,才能摸索出一套更加适合学生的德育工作方法。在德育工作中,常用的解读学生的方法有下列几种:观察法、分析书面材料法、调查访问法、问卷法等。除了上述几种方法,谈话法是班主任最普遍使用的做思想工作的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方法。使用谈话法首先要树立平等的师生观。谈话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双方是否相互理解和信任。班主任应以平等的身份同学生交朋友,从体贴关怀、联络感情入手,使谈话建立在相互信任、尊重、理解的基础之上,真诚友善、亲切自然,使学生摆脱拘束与压力,畅所欲言。另外,要注重个别差异。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与个性差异,灵活运用谈话技巧,启发引导学生讲出真心话。
2.2转化后进生的艺术
教育转化后进生历来是令班主任头疼的事,费时费心而难见其效。而这又是每个班主任所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生源质量的下降,幼专后进生的比例也有所增加,更加大了班主任工作的强度和难度。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命运,还会影响到班级的进步、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教育后进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实际意义,它是班主任德育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要想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有所突破,需掌握以下策略:
第一,关心爱护,激起自尊。爱是育人的根本。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调查表明,得到老师的关爱是学生上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相比之下,后进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个性突出者甚至做出违反课堂常规的举动来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班主任要了解后进生的心理需求,绝不能嫌弃或忽视他们。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去亲身体会班主任的善意和真诚,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理想效果。
第二,掌握心理特点,对症下药。后进生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逆反心理;二是挫折心理;三是彷徨心理;四是矛盾心理;五是防御心理。后进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和消极落后的心理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班主任要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必须掌握其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
第三,抓住“闪光点”,扬长避短。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即便是后进生也有某些优点和长处。俗话说得好:“善用物者无弃物,善用人者无弃人。”班主任应调整心态,换一种眼光,把后进生看作是一块璞玉,满怀信心地琢去掩盖着它光辉的杂质,使其重放光芒。
第四,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后进生虽有共同的特点,但每个后进生也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这是因为他们的家庭背景不同、个性不同、后进形成原因不同、问题症结不同等因素造成的。所以,班主任必须先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个性特征、后进原因、后进表现等因素,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第五,捕捉教育转化契机,促其醒悟。后进生也有积极向上的良好愿望,他们的落后是暂时的、相对的。班主任要善于捕捉契机,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激励他们不断地努力。在后进生的身边常常会发生一些引起他们内心矛盾的事情,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借助一些方法,促使矛盾朝好的一面转化。学生的成长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多种教育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各种教育力量发挥作用的大与小,关键在于方向的一致性和行动的协调性。班主任就是联系、沟通各种教育力量的纽带、桥梁。因此,班主任桥梁作用发挥得好坏,直接影响班级、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班主任的工作是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连续的,每一位班主任都应充分发挥自己在学生德育方面的骨干作用,倾心教育实践,把握学生的成长脉搏,做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胡彬武.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郭道胜.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3]陈瑞瑞.德育与班主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唐荣德.教师素质:自在的教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贺优琳.中学德育的新探索[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邹秀荣 单位: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