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究

摘要:本文基于调研报告与就业相关数据,客观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并提出高校应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不同类型的毕业生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从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缓解“慢就业”现象

关键词:慢就业;现象分析对策

“慢就业”是区别于传统的“毕业就工作”的模式,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1]。据调查,新时代背景下,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慢就业”不仅反映了学生本人的就业意愿,也受到个人求职能力、家庭期望、家庭条件、学校培养、求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

1“慢就业”现象的成因

1.1求职能力较差。一些毕业生毕业后有就业的想法,甚至有明确的自己想去的工作单位,但是在求职过程中,不懂得如何将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从而导致不能够被心仪的工作单位录用,而造成慢就业现象。

1.2目标模糊,职业规划不清。有的毕业生缺少明确的目标,在大学期间没有做好职业规划,以“毕业后先放松一下”的心态逃避就业。2018年7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调查结果显示,60%多的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是因为对未来还没有规划好,40%多的毕业生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哪些工作,对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不愿意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3]。

1.3职业多元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职业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这些新兴职业与传统职业比较,具有时间灵活、与兴趣相结合的特点,面对如此多元化的职业,有些毕业生有些茫然,不知如何选择职业,从而导致“慢就业”现象。1.4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这类毕业生家庭条件优越,错误地认为自己不需要就业。优越的家庭条件并不代表着毕业后可以不就业,理所当然的成为“啃老一族”。而是应该利用这种经济优势,充分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1.5主动选择。有的毕业生有明确且坚定的目标,“慢就业”是他们理性、主动的选择。随着考研和公考人数的不断增多,这部分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2高校针对“慢就业”现象的对策研究

2.1求职能力培养。针对高校毕业生求职能力较差的问题,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应增设一些能够提高毕业生求职能力的活动,从如何表达自己的求职欲望、如何快速高质的完成规定任务、如何团结同事等方面全面提高毕业生的求职能力,争取让每个想就业的毕业生都能够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2.2引导学生明确目标,制定详细规划。针对职业规划不清楚的毕业生,高校应增设相应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帮助学生从大学期间开始制定详细的职业规划,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并且根据学生大学阶段成绩以及参加过的各类比赛,进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2.3为毕业生推荐适合的工作。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在完善校园招聘工作的基础上,可与校外企业进一步沟通,加强合作,形成校企一体化实习就业模式,促进学生就业。

2.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毕业生面临各式各样的选择,对于从事何种职业,选择何种工作,毕业生要慎重考虑,谨慎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打着需要时间的旗号“真啃老”,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殷实的家庭条件应该是大胆创业、不断试错的保障,而不该是啃老的资本。

2.5鼓励学生考研、考公。据调查,部分毕业生出现慢就业现象是由于内心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选择,如考研或考公务员[4]。对于这些毕业生,高校进行跟踪服务,设置考研考公加油站,包括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课程和相关招考信息,以方便该类考生尽快就业。

参考文献

[1]徐丽.基于微观社会学视角的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分析[J].高教论坛,2021(3):77~79.

[2]吴敬之.特殊时期“慢就业”毕业生督促转型的教育和思考[J].高教学刊,2021(8):45~48.

[3]王丹丹.新时代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5):40~45.

[4]郑晓明,王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与治理策略[J].社会科学战线,2019(3):276~280.教育园地现代农村科技2022年第3期

作者:马梦雪 白艳梅 张亚凡 白家宁 韩梦颖 赵娟娟 单位: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