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沉浸式教学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鉴于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相对陈旧、课堂实效性不高的现状,本文试图探索沉浸式教学理念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运用,通过搭建场景化的沉浸式课堂、构建多维度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创建个性化的沉浸式辅导与咨询体系,在积极的情境体验与引导下,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关键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沉浸式教学;运用研究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当前高校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将“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完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作为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着重提出[1],要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适应时代变化,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模式。这就要求高校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实施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现状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其中既有求职择业的实践技巧,又有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工具[2]。当前,高校这一课程采用的一般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大一和大四年级各开设8学时的线下课程,大二和大三年级以线上慕课的形式开展教学。大一和大四年级的课程虽然名称和学时都相同,但教学内容上各有侧重。大一的教学内容为职业生涯规划,包括6个板块:觉知与承诺;自我探索;探索工作世界;决策;目标与行动;再评估。大四的课程内容为求职应聘技巧和职场发展知识,其课程目标是“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与生涯管理能力”[3]。目前,该课程的线下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灌输式教学为主,虽然近几年开始注重课堂上的互动,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切身感受不强,印象不深刻。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参与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从课堂教学模式上探索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
二、沉浸式教学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耦合
(一)沉浸理论的内涵
沉浸理论是对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心流”“最优体验”“沉浸体验”等观点的统称[4]。“心流”是指人在从事既有挑战性又能够胜任的活动时全情投入而进入的一种忘我的状态,能够带给人持久的幸福感。“最优体验”是指我们觉得能主宰自己命运、控制自己行动的掌控感,是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沉浸体验”是指人们在活动时如果完全投入情境当中,注意力专注,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即进入沉浸状态。沉浸体验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心理体验,会使个体在参与活动时获得很大的愉悦感,因而即使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也不会感到厌倦。沉浸体验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目前,沉浸理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二)沉浸式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沉浸理论的沉浸式教学是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学理念,有学者将这种教学模式概括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实施过程中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一种‘沉浸体验’的学习状态。”目前,沉浸式教学在语言、表演等专业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沉浸式教学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沉浸体验的内涵与教育促进人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也符合教学理论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沉浸式教学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具有更加充分的代入感,面对知识或技能学习时,能减少物我对立,而获得更好的学习状态。显然,相对于传统学生被动受教的模式,沉浸式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和认同感,自然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沉浸式教学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运用
沉浸理论符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沉浸体验的主要元素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方向高度契合,沉浸式教学的理念符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因此,将沉浸式教学理念运用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探索具体可行的实践路径,是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育人实效的有效切入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搭建场景化的沉浸式课堂
1.打破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
将沉浸式教学理念运用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可以结合不同年级的课程内容,设计沉浸式教学场景,在其中组织对话、交往,设置灵活的教学专题项目,促使学生理解课程意图,真正融入课程学习之中,在参与和体验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引导学生将自己转变为自主教育的主体,变被动接受指导为主动树立目标,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
2.搭建场景化的沉浸式课堂环境
通过精心设计,用音乐、灯光、多媒体等手段营造课堂氛围,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沉浸体验。通过沉浸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倾向、兴趣特点,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和职业偏好,进而引导学生从单一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体验式、探究式的主动学习,在逼真的沉浸式课堂环境中完成自我认知体验、职业生涯发展体验和未来职业选择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动力,真正将“课上所思”转化为“课下所行”。
(二)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多维度的沉浸式教学模式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要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沉浸式课堂环境,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探索实践第二课堂,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构建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多维度沉浸教学模式。
1.在时间维度层面,设计个性化沉浸式教学方案
根据不同年级的需求,设计个性化沉浸式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建立目标导向明确、氛围和谐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例如,大一年级课程的侧重点是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在课堂上搭建场景,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增强自信。又如,在课程的“自我探索”部分,可以运用不同的场景,引导学生探索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可以设置不同的专题,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训练等,让学生在积极的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了解自身,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方案。
2.在空间维度层面,构建沉浸式第二课堂
构建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多维度沉浸式教学模式,要注重探索实践第二课堂,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构建沉浸式实践第二课堂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可以举办模拟面试、职场体验、杰出校友访谈等实践活动,注意在此类实践活动中融入沉浸式设计,增强学生的沉浸体验,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沉浸式实践第二课堂对参与其中的学生来说,既具有说服力,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三)以育人为目标,创建个性化的沉浸式辅导与咨询体系
在课程改革进程中,不仅要提升沉浸式课堂教学的总体效果,而且要结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特点,一生一策,对个别有需求、有疑惑的学生实施精准对接,深入开展个性化的沉浸式辅导与咨询[5]。
1.开展沉浸式辅导与咨询服务
可以通过设立职业咨询小教室、职业发展工作坊等方式,开展沉浸式、面对面的个性化辅导与咨询,及时疏导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确立合理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增强其积极应对竞争、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
2.注重辅导与咨询工作的延续性和课程教学的完整性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服务性、指向性很强的课程,服务于大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和整个成长成才过程。因此,要在切实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加强对特殊学生个体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并将其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从而助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育人实效。
四、结语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当前高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重要课程,应当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实施课程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沉浸式教学理念的引入、沉浸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是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育人实效的有效切入点。在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个性化、多维度的沉浸式教学方案和教学场景,并且及时根据实际教学效果进行优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课程改革全局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双赢。
作者:张燕 孙京江 单位: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