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生就业心理特点及就业指导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生就业心理特点及就业指导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生就业心理特点及就业指导浅析

【摘要】在高职生就业中,大部分会表现出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自主择业的策略给高职毕业生带来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就业压力。学生就业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高职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在就业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实现本应属于自己的价值。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心理;价值

一、高职生就业心理特点

结合高职生就业心理状况,其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积极型。根据高职学生的基本特点,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欲望,在日常学习中,会注重这方面能力的锻炼,通过锻炼实践提高就业素养,为职业发展提供保障。第二,现实型。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一些人在就业选择中较为注重收入,部分学生注重未来的发展,如果这类学生的既定目标发生偏差,就会影响就业选择。第三,自卑型。对这部分高职学生而言,由于自信心缺乏,在就业选择中,通常缺少明确性目标,即使单位工作不符合预期,也不会影响从业选择。

二、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

(一)负性情绪的影响

结合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学生在成长中虽然对职业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由于就业环境的特殊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负性情绪,而且,不同阶段的学生表现的心理认知也不同:第一,对大一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期望;第二,大二阶段,由于不断成长,学生会认识到就业市场的欠缺性,出现了等、靠、要等不良心理,这种情况下会使学生消极对待职业发展,从而影响职业素养;第三,到了大三阶段,学生认识到就业的问题,但是,在面对社会及职业规划中,会出现焦虑的心理认知,这种情况下会影响学生的认识,出现职业发展及职业规划不合理的问题。

(二)职业规划的影响

通过对高职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在就业选择中,大部分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职业,导致职业选择出现盲目性。如部分学生在职业选择中,缺少理性思维,对应聘单位的了解及认知不足,无论职位是否适合自己,也会盲目选择,降低学生的求职成功率,也影响岗位适应能力。而且,部分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受到就业自信心不足的限制,会产生较为强烈的自卑感,这种情况下,会增加学生的消极认知,无法实现职业规划及学生职业发展的目的。可以发现,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高职教师应该根据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高职生就业指导的优化对策

(一)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就业指导是为高职毕业生就业前景、就业方向、就业技巧予以引导。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是没有将学生的教学和技能训练进行有效结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还是以教学理论知识为主,导致很多毕业生对本专业发展方向了解不够充分,对今后应该做什么很迷茫,需要加强毕业生对职业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传递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植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有很多大学生对于现在的就业形势不够清楚,在就业中很容易产生盲目自信心理,教师加强就业指导,可以使学生在就业前对社会和自身的能力有大致客观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途径为学生展示现阶段的择业中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可以在视频中对现在可能会遇到的就业问题进行认识,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不知道应该从事什么工作,对自己的未来非常迷茫。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在毕业后,想要做什么工作?”学生可以自由举手回答,讲述想法。在学生的举手发言中,可以对自己内心有更加深入地认识,还可以对他人想要从事的行业进行了解。学生之间还可以交流在就业的过程中的担心,以及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可以将内心的想法和他人进行交流,从而解决心理问题。

(二)引导学生全面分析自己,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择业

很多学生对于自己不够了解,导致在就业的时候不知道应该从事哪一方面的职业,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自己的特长、专业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职业的合理选择。很多毕业生在就业之前没有认真地反思自己有哪些方面的特长,也没有针对就业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针对就业心理测试[1]。这都需要毕业生毕业前认真反思自己在企业,有哪些是自己擅长的,哪些是自己不擅长的,作为学生选择职业时的重要参考。学生在了解了自己的专业特点以后,就可以明确目标,减少在就业中的盲目从众心理和焦躁等心理障碍。部分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气质和性格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有很多职业有自己的特点,虽然学生可以选择从事,但这个职业不一定最适合学生的气质和性格。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气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对应自己气质的职业。例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合理思考,谁都会遇到困难,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理性思考的人很少,面对现实改变不现实的想法更难。在当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会遇到就业困难,很多毕业生会多次碰壁,这就需要合理分析优缺点,分析挫折原因,及时调整心态,自我助力。高职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遇到缺乏自信的时候,应该学会通过自我激励调整自己,通过自我激励可以放松。例如,为了增强自信,暗示“我是最棒的”等。对一些学生来说,会觉得这些单位太好了,他们的学历太低了,不敢为之奋斗,所以他们不会得到想要的工作。我们要认识到这个现象。学生还应该学会放松。很多毕业生在面试时选择工作的过程中特别紧张,这是毕业生的正常心理反应,需要适度的张力,但不需要过度的张力。在这个时候,你应该学会放松自己。例如,你可以说“这只是一份工作,没有必要过于紧张”。也可以深呼吸,握着你的拳头缓解你的紧张,安慰一下自己。失业后,很多毕业生很低落,这个时候,他们可以适当安慰自己,排除负面情绪。你可以自己说,“别害怕,有更好的工作等着你”,适当地给你通风孔。遇到挫折后,你可以通过适当的宣泄排除负面情绪。例如,可以向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倾诉,或者为了倾诉而写日记,你会找到适合哭的地方,也可以进行写作、运动发泄负面情绪,当然发泄时,需要注意机会、身份和气氛,不能具有破坏性[2]。

(三)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改善学生对就业的认识

毕业生越来越不安。在就业方面,面临市场经济变化、竞争风险、信息化影响,让人感到损失惨重。这种心理结构主要是由于对一些问题过于担心而引起的心理不平衡。很多毕业生,在上个学期,漫无目的地参加各种招聘会,开始担心地提交简历。只要被录用,不管是否适合自己,都提交简历。在提交简历后,在这种等待中,形成了不安的心理。也有的怀着自卑感,有些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和信心,认为不如本科毕业生。读一些新闻报道,经常会说本科毕业生是多么难找到工作,也有报道称研究生找不到工作,他们觉得自己是职业学生,很难找到工作。他们低估了自己,总是觉得不好意思,看不起自己。这些学生没有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没有自信或者盲目自信。还有些大学生对社会了解不够,缺乏与社会的接触,没有为社会作出贡献,投身社会,而是盲目自信。有些大学毕业生有更好的家庭条件,他们的父母有特定的能力,他们认为完全不必担心工作,他们没有苦难的感觉,完全依赖父母、亲戚和朋友。在找工作的学生中,有些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样的工作,有些人不深刻了解自己的能力,有些人没有工作方向和目标。看到周围的学生在找工作,他们会跟着找工作和面试。周围的学生都能找到工作,自己却被一次又一次地抛弃,这是因为他们盲目跟风。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就业让学生将自己害怕的情况提前经历,学生可以四人一组进行就业的模拟。一名学生负责担任企业负责人,另一名同学充当求职的学生。学生可以尽可能地模拟在教学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自己害怕出现的问题,并且相互讨论,应该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应对,以及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从而实现对就业的认识。教师在学生进行就业模拟的过程当中,可以给予学生引导,对学生进行点拨,将学生忽略的地方提出,从而使学生对就业有更加全面地认识。对于一些模拟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这个小组的学生当众进行展示,从而使其他学生可以从这部分学生的表演过程当中,对面试当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更加充分的认识。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对就业的一些认识,融入情境教学中,从而充分反映现在就业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基础。

(四)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养成积极的心态

很多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的心理问题首先是自卑,在一次又一次的找工作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会影响和打击自信心。有些毕业生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身边的人,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埋怨父母给予的资源不够。这是大学生在社会压力下容易产生的否定心理,也是正常和普遍的心理表现。主要原因是工作选择上的空虚、过度倒退、对眼前的工作缺乏信心、害怕为良好的工作机会而战。也有嫉妒他人的学生,看到身边的同学个个都找工作和雇主签约,自己总是找不到工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觉得很羡慕。嫉妒是大学生特有的心理,但毕业生之间存在能力上的差异。在进行择业的时候,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嫉妒会让朋友变成敌人,失去集体(班级、宿舍等),可能造成紧张的人际关系[3]。还有的学生自我逃避,会产生自我保护或自我防卫的感觉。在多次碰壁后,一些毕业生觉得没有能力找职业,很沮丧。为了逃避内在的痛苦,他们就很有可能轻生。毕业生心理上的就业障碍有很多原因,以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为中心,学校教育比较封闭,学生对社会缺乏了解,就业指导相对滞后,毕业生脱离社会现实。这些都是造成毕业生错误的自我定位。在今天,由于物质条件的改善,大部分学生缺乏勤奋的精神,一些毕业生的心理素质很差。就业指导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相互帮助和探究,鼓励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联系,互相讲述就业方向,让其他的学生给予建议,使学生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认识以及积极的氛围,为就业带来良好的经验。教师可以将一些因为就业而出现的毕业生心理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将一些学生在就业中与他人差异现象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打好心理上的“预防针”。学生可以看到由于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在就业中会有不同的情况,激发学生自我提升的动力,同时坚定学生的信心。

四、结语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还存在较多问题,高职教师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还需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对自我进行完善,从而面对就业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特长,开展就业模拟活动,在游戏中促进学生通过自己的特长进行就业的选择,对一些不自信的学生给予激励,使更多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提高就业自信。

【参考文献】

[1]孙香珍.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心理储备[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6).

[2]胡小爱.高职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状况及就业指导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05).

[3]何涛.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2).

作者:袁佳 单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