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探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探思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探思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整个世界都进入了网络时代,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教育行业自然也不例外,网络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行为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从2015年“互联网+”开始被提出之后,逐渐地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并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教育行业来说,网络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高职的就业指导课程也要进行不断的改革,来适应目前新的状况。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仍然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实践。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学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亟需进行改变,需要借助更多的网络力量帮助就业指导课程,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就业“数据”,让学生在就业时做出更加合适的选择,要利用网络的力量去规避一些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弊端,让就业指导课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毕业生的就业服务。

一、传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配置不专业。不管是什么课程,专业的教师都是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条件。但是就目前看来,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并没有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而缺乏稳定且专业的师资队伍,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并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队伍,给学生上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要么是系部辅导员,要么就是其他专业课教师。这些教师中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指导培训,甚至可能对职业指导培训一无所知,更谈不上获得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这些教师大部分都只是单纯的按照学院发给的材料,或者网上搜集来的信息进行授课。正规的就业指导课程,必须要有专业的职业指导师来进行教学,而且还要有专门的课程,教研组的组长带头进行课程规范的指导,专业才是走向实效的第一步。

(二)更加偏重理论性,缺乏实践。正规的就业指导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比如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课程内容也更加强调实用性,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要实时更新,因此对于任课教师的要求会比较高,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还要融入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去做一些社会调查,或者组织一些就业模拟等实践性的活动。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许多高校并没有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所以上课的教师并不具备相关的能力,就导致教学模式非常单一,基本就是一个PPT,从头讲到尾,PPT的内容大致也都相同,基本就是职业发展规划写作,求职简历的制作,或者求职的技巧等内容,基本上都是在进行理论上的讲解,或者只是单纯的在读PPT,并不能对学生产生任何实际上的指导和帮助。这些纯粹理论性的东西,如果学生不经过实践,是很难发挥作用的。

(三)课程安排完全流于形式。许多的学校并不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完全就为了完成任务。即使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在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是普遍都不太重视,这种不重视,直接体现在学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上,教育部规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课时安排绝对不能少于38个小时,但是大部分的学校都做不到。相关数据显示,只有39.4%的学校达到了教育部的规定。甚至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大学一年级就给学生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二年级开始给学生安排就业指导课程,而且安排的课时还达不到教育部所规定的最低限度。这么看来,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基本都是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都起不到任何的指导作用。

(四)对创业观念引导不够。2015年,李克强总理曾经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创业和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数字影响一些院校也开始逐渐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发校级奖状或者考研可以加分等条件,鼓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当中。但是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却并不会着重为学生强调有关创新创业的内容,或者完全不会将创新创业这一部分内容纳入到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中,所以就导致了学生整体上创新意识都比较薄弱,对于相关的创业知识,政府的政策都完全不了解。总的来说,学校会出现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对就业指导课程不够重视,并没有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教育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只负责教,并不重视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情况,或者说不觉得学生的就业问题与学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才会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重视专业师资团队的建设。所谓的互联网时代,其实就是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如果要将互联网与课程教学联合起来,那么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会比较高。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就业知识能力,还要对互联网有一定的研究,以及可以熟练的使用当下比较重要的互联网产物,比如微信、QQ、微博等等,这些交互式平台可以更好地搜集资料,也可以更好地扩散资料。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分享就业指导相关的内容,实时更新就业相关的数据,让学生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渠道来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就业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打造学校官方的公共网络平台,发布比较权威的内容,来提高平台的公信力,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精心打造互动平台的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及时的就业信息,又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些交互式平台提供的传播模式都非常的广泛,对内容上的限制也比较小,教师可以选择文字视频或者图片等。对于内容可以选择分享成功的就业案例,求职面试时的小技巧,或者一些比较新的就业信息。所以为了打造更好的就业指导课程,向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教师就一定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一定要培养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不能在专业课教师或者辅导教师中点兵点将,轮到谁就谁上。专业教师的培养学校可以选择向外招聘,也可以选择抽调一部分教师去进行专门的培训和学习。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现在的网络越来越发达,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获取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面对海量的信息,学生却出现了知道的越来越多,但是知识却越来越少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分享式的教学,指导学生如何在网络中高效而且精确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写简历,写职业规划,它可以包含的内容非常多,这都需要教师自己去进行发掘,然后将其不断的融入到就业指导的课程教学中来,让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不断的丰富,也让学生可以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真正的学到东西。课堂教学的模式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不能在一个PPT读到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去寻找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然后总结,鼓励学生将自己整理出来的成果在班级中进行分享。这种活动主要的意义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与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思维碰撞和头脑风暴,既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就业指导课程真真切切地起到指导学生就业的作用,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三)分享经典案例,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大部分的大学生在读书期间都不会产生自己创业的想法,或者说不会认真的去思考自己创业的可能性,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会比较有清晰的创业计划,这一部分学生可能从上学期间就会开始着手准备创业或者已经开始创业。而其他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在等着毕业,然后考研或者找工作,只会在机缘巧合之下有可能自己去创业,这主要就是因为学生对创业不了解,缺乏创新创业意识。但是近几年党和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给出了许多的优惠政策来引导和扶持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所以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安排上,教师也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创业创新这一块内容的重视程度。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互联网收集数据,向学生分享一些创业实例,让学生开始正视和接受自主创业这个问题。然后详细地向学生讲解国家提供的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培养学生创业创新的信心,然后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尝试,鼓励学生勇敢地踏出创业第一步。当然不能仅仅只限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要在学校中整体营造一种创新创业的氛围,在平时就要利用各种交互式平台向学生宣传国家的各种大学生创业政策,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的脑海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可以认真的考虑创新创业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创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许多新兴职业的发展,教师也可以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了解一些可能没有注意过的发展方向,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三、结语

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必须设置的课程,对于引导学生充分就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学校应该重视就业指导课程,让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的就业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接受更好的就业指导,从而实现更好的就业目标。在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毕业生既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但同时也有着许多的机遇,学生能不能抓住这些机遇,面对这些挑战,都取决于学校是否可以向学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而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对学生的就业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信息社会,就业指导课程自然也要发生转变。

作者:韦柳嫦 刘文婷 赵俊杰 黄立段 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