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技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和数量也快速上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是建筑电气安装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文章主要研究了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技术,分析了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中的基本规定,对建筑电气安装中柱内主筋做接地引下线施工和断接螺栓的安装进行阐述。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对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中的接地安装过程进行分析,为我国的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技术;意见

在我国的高层建筑物进行电气安装接地施工中,含钢结构建筑物类防雷接地引线一般长约90~100米左右,施工中接地电阻阻值越小,建筑物在瞬间所承受的冲击接地电压也会对应地减小,这样就可以避免建筑物受到雷击的威胁。我国建筑物在电气安装接地施工中,施工方通常会将建筑物内部基础地板钢筋作为电气安装接地中的自然接地体,同时会利用建筑物结构柱或是建筑物剪力墙内的结构主筋作为建筑物的防雷引下线,施工人员在建筑物防雷引下线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每一根防雷引下线不少于两根主筋与自然接地体进行连接,施工人员还需要对建筑物主体结构工程进行逐层焊接,这样就可以将引下线进行整体串联,与房屋屋顶的避雷带进行连接,保证建筑物内部的防雷引下线可以正常使用。另外施工方还需要在建筑物电气安装基地施工中,布置合理的接地电阻值和安全可靠的接地装置,来保障建筑物内部的电路可以安全有效地运行,进而对建筑物内部的强电和弱电设备进行保护。

1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中的基本规定

在进行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过程中,施工方需要遵守以下6点规定:第1点,在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过程中,接地装置掩埋深度要距顶部位置大约在45~60厘米,安装中钢管和角钢接地极应当垂直配置,确保接地部件的稳固性。第2点,在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过程中,对于接地装置的安装位置需要距离建筑物90~160厘米,在建筑物的特殊地段安装接地装置时,施工人员还需要将接地处的土层进行夯实后才可以进行安装。第3点,在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过程中,接地区域的垂直长度需要维持在220~250厘米,在进行接地设计的过程中互相之间的夹角间距通常要保持在4~5米;接地的装置需要掩埋在建筑物的出入口处,同时接地装置需要与出入口处的人行道距离维持在2.5~3米之间,在人行道的接地处需要采用均压带法在接地装置20~30厘米处铺上一层厚度在55~95毫米的沥青层。第4点,在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通过焊接法来连接接地干线,对于焊接处需要确保焊缝饱满圆滑,焊缝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施工人员需要避免在焊接过程中出现虚焊、裂缝、夹渣等相应的问题,在焊接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将焊接处的焊渣进行去除,然后刷上一层沥青对焊缝进行防腐处理。第5点,在进行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中,接地干线要距离地面表层200~250毫米,接地干线距离墙面位置需要维持在8~10毫米,接地干线使用过程中的支持部件要采用40×40毫米或45×40毫米的扁钢,将扁钢的尾部要制成燕尾状,扁钢区的入孔深度和宽度要维持在40~50毫米,总长度需要控制在60~70毫米,扁钢安装过程中的支持部件的水平位置需要控制在1~1.5米,拐角转弯部的位置需要控制在0.5~0.7米。第6点,在建筑电气接地引下线安装过程中,当接地干线需要明设穿墙时,施工人员应当在接地干线上方套上套管保护层,对接地干线进行保护。当接地干线跨越伸缩缝时,施工人员还应当做好煨弯补偿工作来保证接地干线的使用性能。

2建筑电气安装中柱内主筋做接地引下线施工

建筑电气在接地安装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柱内两根主筋作为防雷接地引下线,特别是在高层建筑物和工业厂房中使用柱内主筋作为防雷接地引下线已成为业内惯用的避雷手法。施工人员可以以建筑物柱子中的两根钢筋作为引下线,如果在施工中以柱子中最优越的两条主钢筋作为引下线那么避雷效果会更佳。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建筑设计中所采用的螺栓较多,因此,通常会在柱子上架设螺栓,所以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安装中柱上设有断接螺栓和安装中柱上未设有断接螺栓这两种方式进行考虑安装,此外还需要根据断接螺栓是否在室内和室外的具体位置来选择适当的安装方法。此外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在屋顶上方设下引下线,这样就可以将引下线和避雷网络系统进行整体连接,提高建筑物的防雷安全效果。

2.1安装中柱上设有断接螺栓

通过柱内主筋作为接地引下线施工过程中,如果柱上设有断接螺栓,施工人员就应当首先判断断接螺栓在柱子上的具体位置,如果断接螺栓设置在室外,那么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柱子上方外侧中间两根结构主筋作为接地引下线;如果断接螺栓设置在室内,那么施工人员需要将柱子靠内侧的中间两根结构主筋作为引下线进行接地施工,可以更好地帮助施工人员从主筋上方引出断接螺栓,对螺栓进行科学合理地安装。

2.2安装中柱上未设有断接螺栓

在建筑电气接地安装过程中,如果柱子上方没有设置相应的断接螺栓,需要将屋顶引出部位与避雷针的接闪器进行连接,通常需要在柱子靠内侧两工结构主筋作为接地引下线,也可以在柱子左右两侧的两根主筋作为接地引下线。

3建筑电气施工中断接螺栓的安装

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进行断接螺栓的安装时,施工人员首先需要设置断接螺栓的安装高度,通常断接螺栓的安装高度需要距离地面1.5~1.8米。如果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断接螺栓设置在室外的柱子,那么施工人员需要在不影响美观和行人通过的基础上,进行接地电阻组织的接线工作;当断接螺栓的位置高度在室内柱子0.5米处安装,那么施工人员需要在断接螺栓周边设置相应的防护物,防止行人在路过时触碰到断接螺栓。在对断接螺栓的位置进行设置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考虑到以下3点因素:第1点,断接螺栓位置在设置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确保安装处的位置方便使用,便于断接螺栓在施工后期进行接地电阻阻值的接线工作。第2点,断接螺栓的安装位置需要不影响建筑物整体结构的美观效果。第3点,断接螺栓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性,确保行人在路过的过程中不会触碰或被断电螺栓绊倒。综合以上因素,断接螺栓在建筑电气接地引下线工过程中,通常是在建筑物的背面或者是建筑物内部的地下室等隐蔽操作进行安装。

4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中的接地安装过程

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掩埋接地装置时,需要尽量地选择相适宜的土层,然后在土层上方进行开挖,开挖出深度达0.8~1.5米的土坑,并对土坑底部进行夯实,确保在接地引线埋设过程中接地块的受力均匀。在垂直或水平设置接地模块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通过连接线连接接地引线接头和接地网,然后将断接螺栓与接地引线进行热焊接,在完成热焊接工作后需要将接地引线上方的焊渣进行去除,并在接地引线焊接处位置刷上一层防腐沥青或防锈漆,对接地引线焊接处位置进行防腐处理。施工人员在进行回填作业过程中,需要对埋设接地块的土层进行分层夯实,保证土壤填埋过程中的密实度,使得接地模块与土壤位置进行紧密相连,施工人员还需要埋设接地块底部位置回填40~50厘米厚的土层,在土层上方需要浇适量的水来改善土壤的湿度,这样就可以让接地模块充分的吸湿与周边土层进行融合。此外施工人员还需要对接地块进行防腐处理,接地块的外表包裹厚度需要维持在25~30毫米。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需要根据图纸设计的要求预留出接地线孔,在接地线孔区域掩埋支持件,同时还需要将支持件的一端用卡子将扁钢进行固定,然后与接地干线连接处进行焊接。

5结束语

在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需要在建筑物内进行电气安装接地施工,为了保障防雷接地引下线在建筑物内的正常使用功能,每一根引下线在施工过程中至少需要两根结构主筋和自然接地体进行连接,逐层串联的过程中需要焊接至屋顶与自然界地体进行连接,施工人员在施工中需要安装有一定数额的接地电阻值,并配备相应安全有效地接地装置,这样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建筑物内的电路稳定可靠地运行,来保障建筑物应用过程中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森.高层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2):756.

[2]李就明.高层建筑电气安装接地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24):346-346.

[3]陈先富.分析建筑电气安装中防雷接地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7(17):193-194.

[4]次仁多吉.建筑电气安装中防雷接地施工技术与注意事项分析[J].化工管理,2018(36):194-195.

作者:林兴福 单位:福建嘉博联合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