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市雕塑发展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城市雕塑属于环境艺术或公共艺术,从时间、空间、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上与雕塑布局的城市环境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与统一。城市雕塑的艺术式样、发展历程,以及与那些架上的雕塑在公共空间中的不同特性。
【关键词】城市雕塑;城市发展
一、雕塑的发展历程
雕塑是一种立体的多维的空间艺术形式,是一种以物质为载体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与精神理念的艺术,它以一种空间体量的方式存在,靠自身的形体来表达他那深刻的含义,是一种可感、可视、可触的艺术形式。它的魅力是众所周知的,它与任何绘画艺术既有相同的一面,但又有本质的不同。早在约三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用他们在直立行走后被解放出来的笨拙的前肢,敲打出来了第一块粗糙的石刀、石斧之时,它标志着人类的诞生,最初的石器实际上己是一种雕塑形式。随着人类在劳动中生理变化的发展,其心理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工具的制造以及猎物的捕获过程中,使人不仅发现对象的使用价值和自身意志的实现。从中有了满足的喜悦之情,这便是人类主观审美意识的开始。从而促使人类感官功能发展丰富且深化,使它在人类制造的产品中“美化”的成分也日益增加,当人们知道可以把形象及愿望用固体实物来表现人类情趣时,真正意义上的雕塑诞生了。
二、雕塑的艺术式样
雕塑分类依据繁多,以建筑物作为参照,根据其所处的空间环境可以分为室内雕塑和室外雕塑。室内雕塑一般为架上雕塑,通常为装饰用或展览用;室外雕塑又称户外雕塑。城市雕塑可以看成是户外雕塑的一种类型,因为有很多户外雕塑并不一定在城市公共空间里,而有的在庭院内或雕塑公园里。城市雕塑在功能上又包括标志性、纪念性、观赏性等不同类别;在形式上又有具象、非具象之区别;在题材上又有主题性和非主题性之分;在手法上又可分出很多类别。城市雕塑的发展受到不同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与作用,结合不同的功能和概念,形成了一段发展史。在西方国家,城市雕塑有着悠久的传统,各个不同时期,其在城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表现着不同的时代精神,也呈现出不同的样貌。如古罗马时期对君王战功的纪念;古希腊时期对诸神的尊崇、对人体美的歌颂、对和谐与宁静精神的追求;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科学精神、民权理想的表达等等。随时代的不同,在主题、思想、艺术语言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质。
三、城市雕塑与架上雕塑在空间中的不同特性
城市雕塑要与架上雕塑适当拉开距离。首先是它们置放的地点空间不同,然后是架上雕塑更以自我为中心,随个人意识表达的因素比较大。所以城市雕塑的价值与意义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在人们对城市雕塑接受过程中所实现的艺术与社会文化的沟通。当然,城市雕塑与架上雕塑也不是完全地互不相干。城市雕塑家的表达能力在架上雕塑中能得到最纯粹的锤炼,而城市雕塑在创作中所面临的一些特殊的文化问题也会启发架上雕塑的新探索和新发展。从表面上看,城市雕塑的创作过程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创作者的自由与自主会在复杂的一种状态中被消解掉;而实际上,城市雕塑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门类,它对创作者提出的一系列外在限制正是城市雕塑的文化属性所决定的。城市雕塑不能像架上雕塑那样顺随个人意志,但这并不意味着丧失了创作的主体性和自由,只是这种自由或自主性是在限定性的环境里发挥的,对于创作者的想象力、创作力、文化素养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人类从原始状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进入今天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艺术表现的作用已走向平民化,人们在现代紧张生活之余更加渴望着轻松的环境,闲情想象的空间,环境艺术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它已不再为某个人所服务,而是以公众服务为目的,环境艺术的平民化也使其成了一门公共艺术。人类的审美感受大都是前人传承下来的,我们所说到的艺术熏陶实际上就是去感悟前人的智慧,在人类艺术熏陶的内容中最多、最直接、最深刻的大多是生活环境中的艺术。然而人们的审美趣味既有多样性和多层面型,当然不能要求城市雕塑深深感动每一个人。可是不能因为这样,艺术家就可以不顾人们审美需要的普遍性与审美感受的能动性。某些表现了家丁空间与实际空间很不协调的作品,不论多么精巧也缺乏雕塑艺术应有的耐看性和亲和力,所以它经不起群众审美活动的检验,也很难承认它是优秀的城市雕塑。所以说好的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是亲近百姓的,应该有着浓厚的亲和力,能够唤起公众的共鸣,而不是故作高深,故弄玄虚。从艺术作品的审美活动来看,每个人对同一艺术作品即能产生美感的共同性,又能产生美感的差异性。从审美主题方面看,人从事不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审美能力的差别。即使是同一个人,由于年龄、经验、文化素养乃至心境、情绪的变化,对同一对象也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所有的城市雕塑又可以带动周围环境文化氛围的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会有巨大的发展。我国各个城市的规划者己注意到这一点,更加显明了雕塑和城市文化、经济的互动性。正如有些城市把城市雕塑纳入城市规划中,举办雕塑节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打响城市的文化品牌。又如一块原本荒羌的地方,雕塑展能把这一片土地带动火热起来,人流量大增了,同时也带动了地块的升值与房地产发展,成为一片新的文化景区。而生活在其间的人们又怎能不放慢脚步,观赏给他们生活带来变化的城市雕塑艺术?这比广告还具有宣传力,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欣赏。从世界各国的城市雕塑发展历史来看,城市雕塑的主要功能除了以纪念重大事件、人物为主题外,非主题雕塑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城市环境之中,更加平民化、更加多样化和本土化,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城市雕塑新形式来不断适应城市景观艺术发展与变化的需要。好的城市雕塑是艺术美与城市精神的和谐、艺术语汇与当地人文传统的和谐,这就要求雕塑家要用发展的、全局的、历史的眼光去创作作品,要让雕塑本身从艺术体裁角度经得起时代考验,具有永恒性。在具体创作时除了掌握好与环境协调所需要的体量空间、材质等条件外,更应具备一个重要的品质,即城市雕塑既要能够展现出所在地域的人文、历史和精神风貌,又要具有雕塑艺术独特的艺术形态和完美造型,即艺术性与大众的亲和性相统一,这些都是城市雕塑创作中应强调和追求的重要内涵。否则,就会落俗于目前某些雕塑只是摆弄几何形状的凑合,或者是一些口号话的形式主义做法。这种缺乏生活感受进行的枯燥的形式主义雕塑创作,置之不理而任由其发展的作品,是与上述创作精神背道而驰的,也是城市雕塑创作的大忌。城市雕塑与城市其他事业一样,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要求将好事一天办完。不要老想把一个城市的一条街或重要广场一口气都雕塑化起来,即便赶着雕塑出来,恐怕也未必是理想之作。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会淘汰一批,但有些总是一时难以拆除的。总之,艺术水平不高的作品,反给人一些不愉快感,至少不能起到感染人的作用。如果不成功的作品多了,并不利于雕塑事业的发展,不如“宁可少一点,但要好一点”,某国有位名建筑师说,“少就是多”,以少胜多,还是有道理的。
四、结语
城市雕塑事业还在开拓中,这是因为我们的城市化发展与国际上的城市化发展相比较,还处在一个起始阶段,我们不仅要继续发扬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还要吸取西方现代艺术的先进思想与技术,不断总结、完善与发展,使现代雕塑真正无愧与这个时代。
【参考文献】
[1]潘绍棠.景观雕塑[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士出版社,2008.
[2]陈秦佐.中国城市雕塑掠影[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作者:武舒宁 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