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外滩建筑风格鉴定与室内环境特征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上海自近代开埠以来,基于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刺激,涌现出一批代表当时国内最新潮流、最高技术、最前沿设计思想的经典建筑,尤其以外滩建筑群最为典型。本文以上海外滩和平饭店南楼为例,讨论其被断定为不同风格的理由,并从设计思想、装饰细部、建筑材料等方面分析得“文艺复兴”风格的判定,随后对室内环境设计的特征与演变做出探究,从建筑本体视角切入,以期厘清和平饭店南楼的建造技术水平与建筑风格演变。
关键词:近代经典建筑;上海外滩;和平饭店南楼;风格鉴定;室内环境
1引言
外滩是近代上海繁华的见证,万国建筑集聚的港湾,这里也代表了上海乃至全中国近代最卓越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水平[1]。和平饭店南楼(见图1,原名汇中饭店)位于南京东路与外滩滨江面交叉口西南方,建于1906—1908年,由英国建筑师沃尔特·司各特(WalterScott)设计[2]。作为当时上海规模最大、高度最高、设备最先进的建筑物[3],和平饭店在建筑风格鉴定上依旧存在争议。除此之外,高标准的建筑室内设计,在历史演进过程的迭代更新中彰显了各个时代的时尚前沿和技术水平。从建筑风格到室内设计的深入探讨,不仅可以加深对和平饭店南楼的研究,更可一窥上海近代艺术、技术、社会等方面的历史演进[3]。
2建筑风格鉴定
关于建筑风格(见图2、图3)的讨论存在“安妮女王”复兴(“QueenAnne”Revival)风格与“文艺复兴”(Renaissance)风格两种观点。“安妮女王”复兴风格的判定多是从用材和构成逻辑出发。钱宗灏将该风格特点总结为:用地方石材和红砖砌筑,有尼德兰式带涡卷花纹的弧形山墙、宽阔的檐口和陡峭的坡顶,以及白色的凸肚窗和细木窗棂[3]。对于和平饭店南楼,红砖饰带和楣式的处理手法表明了建筑师在求变与动感,以色彩和材质的对比达到装饰效果的最大化[2]。无独有偶,常青从构成逻辑出发,承重的部分用白色面砖,所有窗套、水平饰带等装饰部分均用清水红砖,也认为是“安妮女王”风格的表现[1]。另一些学者从整体形象和装饰思想出发,将和平饭店南楼归于“文艺复兴”风格。文艺复兴强调的不是什么“式”,而是建筑形式的思想性和观念性[4]。例如,文艺复兴强调理性思维,所以建筑多对称、均齐;强调人文主义思想,所以建筑形象亲切近人。沈福煦认为和平饭店南楼是上海近代建筑中最典型的文艺复兴作品,底层石材,线脚整齐,上部有红色水平腰线和窗套线,窗楣统一中又有变化,这些都是文艺复兴的手法。国外有《弗莱彻建筑史》,国内亦有罗小未先生、伍江先生的著述,皆从底层石砌、红色腰线、三角或弧形的楣饰这几方面描述,将其归为“文艺复兴”风格作品[5-7]。追溯至风格的缘起,“安妮女王”复兴风格最早由日本学者藤森照信提出,把它归为外廊式建筑晚期的一种形式,立面使用红砖、青砖与白色石材,屋檐设人字山花、墙上砖雕,整体趋向自由繁杂[8]。郑时龄院士对“安妮女王”复兴风格亦有十分详尽精准的概括:立面的连续券构图,檐口上设三角形山墙,柱式变化自由多样,砖雕花饰大量出现,显示出“安妮女王”复兴样式的影响[9]。从材料上来看,新型砖木混合结构的和平饭店南楼[10],其大面积红砖符合“安妮女王”复兴风格的用材特征,且装饰效果强,呈现出众多该风格的细部特征。而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材料的选取不光考虑风格形象,亦要结合当时的材料制作条件综合考量。当时上海的红砖已完成从英国向远东的技术转移,1879年外商即在浦东开设机制砖瓦厂,用材为易得的地方材料,相比于石材和金属仰赖进口工艺,红砖似乎是一个非常讨巧的选择。除此之外,“安妮女王”复兴风格似乎只在装饰手法上有所体现,自然主义并没有很好地彰显。建筑上亦有巴洛克式的亭子、古典风的主入口、新艺术运动风格的铸铁外廊等多重其他风格要素,皆为装饰手法,“安妮女王”复兴风格并不能一以概之。此外,司各特常常在他的作品中运用巴洛克的装饰手法[11],而“安妮女王”复兴风格属于巴洛克风格,该装饰手法的运用可能只是出于设计师个人的习惯。而对于“文艺复兴”风格,它强调的理性思想、人文主义思想似乎有更突出的体现。和平饭店南楼立面上亲切又怡人的尺度、严谨又规律的排布、精致又有古典味道的装饰等,无一不诉说着这栋建筑所追求的精神,也是作者认为更能概括为建筑风格的考虑因素。因此,“文艺复兴”风格或许可以更整体全面地概括为和平饭店南楼的立面风格。
3室内探索
若立面是建筑示人的外衣,那么室内环境则是与使用者紧密关联的,探索人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发展的“钥匙”。本文重点针对最核心的两部分室内空间:南京路入口大厅和东厅(见图4)来进行介绍。南京路入口是一部新艺术运动风格的柚木旋转门(见图5),进入即见厅内的八根柱子,四根为整块石材的塔司干式柱子(见图6),白色石材搭配深色柱础、柱头、托板,颜色对比鲜明,轮廓粗壮有力。内侧一组(见图7)尺寸缩减,金色混合柱式柱头,搭配改良木质柱身,下部变为棱柱体,颇有几分中西合璧的味道。墙面由踢脚、墙身(见图8)和檐壁三部分组成,踢脚和墙身由护壁全部包裹,护壁中的木框架可以改善木板变形,木板置入回纹、圆形金色花朵纹样,显得墙面精致气派又不太过沉闷。石膏吊顶装饰(见图9)层次丰富,有金色植物枝叶样式的纹样。门厅内配有上海历史上第一部,也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奥蒂斯(OTIS)牌电梯(见图10)[12]。1923年,由公和洋行主持对建筑进行重修设计。厅内的旋转门、护壁、顶棚线脚描金、枝形宫灯等都是当时的设计,并且去掉了建筑建成时柱子上的拱券撑托(见图11)。东厅作为曾经“可容300座的大餐厅”(见图12)[6],现依旧是棕、白、黄三种颜色组合。1923年的重修在顶部装饰了艺术风格的灯具(见图13-14),周围搭配古典的雕花装饰,现代与传统的相撞,使其尽情展示高贵优雅和前卫时尚相结合的魅力。其后又有几次小范围的修整(见图15-16),对流行艺术做出敏锐回应,也引领上海室内设计发展潮流趋势。展示的目的明显大于对功能的需求,却也推动了业界的尝试和发展。
4结语
本文首先对和平饭店南楼立面风格的两种观点进行介绍,并从设计思想、装饰细部、建筑材料等方面做出讨论和判断,随后对建筑室内的装饰做法深入挖掘,以探究和平饭店南楼的历史技术水平与风格演变。对于建筑风格的判定,不可避免有主观性的存在,但以不同视角的推敲将有助于推动对建筑的深入理解。在外滩屹立了一个多世纪的和平饭店南楼,承载了太多历史记忆等待人们去挖掘。如今对经典历史建筑的修缮再利用工作日趋紧迫,应在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设计思想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对物质空间进行合理修缮。
作者:楚童 左琰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