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区域性传统建筑风格引入职校教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区域性传统建筑风格引入职校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区域性传统建筑风格引入职校教学研究

[摘要]为了传承和保护区域性传统建筑风格,增强职校建筑专业的独特性以及学生的竞争力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职校建筑专业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融合当地特色建筑风格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提出职业院校建筑专业教育融合区域内建筑风格、传统工艺教学的具体措施,并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建筑专业作为试点对象进行论述,显示该措施对建筑专业特色转型与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职教学;建筑专业;区域性;建筑风格;工艺

由于教育体系以及建筑标准的统一性,我国的城市建设风格相似性极高,特异性、民族特色正快速地衰退。2011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党的十八大之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将其作为新时期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组成部分;2017年1月,中央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要求“非遗传承和传统文化传承”应全方位、全学段、全过程融入从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甚至继续教育,并要“以幼儿园、中小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建筑是各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缩影,中国传统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传统建筑文化与工艺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了传承和保护区域性的建筑特色工艺,发展并弘扬本土建筑特色文化,通过在当地乃至区域内,针对职业院校(以下简称职校)的建筑工程专业进行本土化融合发展,既可以保护传统建筑工艺,也为建筑专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有效的方案[1-4]。

1  职校建筑专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1.1当前基础建设生态环境过度饱和

我国的基础建设工程在发展早期处于以国防、工业发展为主的计划经济时代,民用建筑的建设量相对较小。改革开放的浪潮催生了地产行业,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全国各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民用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个阶段的建筑行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等职校也为该行业输送大量的建筑人才。值得注意的是,这30年以来的民用建筑风格几乎没有了传统建筑的影子,建筑的外观设计让步于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的使用功能占据主导地位。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建筑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人才堆积、需求量大幅下滑的灰色时期;2015年起,基础建设行业虽然开始复苏,工程建设量开始增加,但与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的高速增长阶段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此时的建筑行业人才趋于饱和,行业对工程人才的素质要求普遍提高,职校建筑专业的学生时常面临就业不理想的窘境,特别是中职学生的就业质量普遍不高[5-7]。

1.2职校建筑专业改革突破难度加大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对成熟技术的传授,对于理论上的要求相对不高,学生侧重掌握实操技能即可。由于推广标准化、工业化、规范化生产,当前建筑行业对职校学生的技能水平、工艺水准要求不高,只需要满足建筑规范的最低标准,即可达到建设目的。由此导致建筑专业的改革动力严重不足,造成改革成效疲软,学校对教学质量的把控只需满足全国建筑行业统一的生产制作标准即可。在全国范围内,当前的建筑工艺因其具有的统一性,导致施工工艺以及方法不具有特异性、民族性,从而使建筑专业很难有较大的突破。而传统建筑对于工匠的手工技艺要求相对较高,但这种工艺在商业浪潮中日渐式微,具备传承手艺的工匠寥寥无几。但地域性的原因,不同区域的建筑风格存在不同的风格及独有的工艺,这就为不同地域的建筑专业学科走向特色学科提供可能,成为建筑专业改革的一大方向。

2  建筑专业融合当地建筑特色的重要性

2.1地方特色建筑需求增强

国家的经济转型腾飞,促进国民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诉求愈加强烈。对于居住环境、建筑审美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建筑的使用功能,将建筑的外观设计与传统建筑风格融合成为时下社会的主流诉求。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已得到历史性地解决,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开始走向乡村振兴的广阔道路。广大乡镇、村屯现仍存在大量的老旧自建房亟待重建,而农村的绝大多数自建房并不纳入招投标的范畴,可以随机选择外观及户型。根据调查,大多数农民群众对于本土的建筑特色保有独特的情怀,因而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村乃至城镇的自建房建设,仍需要大量具备传统建筑设计及施工工艺的建筑人才。

2.2对传统建筑保护力度加强

1949年至改革开放期间,受当时经济状况的影响,我国的民用建筑风格主要还是满足生活生产上的基本要求,除了政府、学校等部门建筑外观借鉴了苏式风格以外,基本都是方形的平房,没有观赏价值。改革开放后的40年间,我国的建筑风格开始向欧美学习,现存的大量地产楼盘、政府部门及学校的新建建筑风格,基本是建立在西欧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不相容,甚至在特定的区域显得极其突兀。随着人民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文化断层的危机意识不断增强,各级政府和人民开始挖掘和保护本土文化遗产。本土的建筑风格及施工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已经被重点保护和传承。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出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省、市、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传统建筑的使用价值已不完全是作为最初的功用,而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为大众所推崇,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地方政府和民众的保护和传承。而传承建筑文化与工艺不仅仅是修复文物,更重要的是不断发展和传承传统,将更适合时代的传统建筑融入时代的潮流,使传统的建筑风格在不断发展和传承中永葆生机。

2.3传统建筑工匠人才断层及缺失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的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传统建筑难以满足现代的生活需求,该类建筑的建设量急剧下降,甚至被钢筋混凝土结构所取代。具备传统工艺的工匠已经步入耄耋之年,新生的建筑工匠已经很少掌握这种工艺。传统的建筑风格传承主要是通过口口相传以及实物教学,并无太多文字记载,随着当前传统建筑的消失,更是难以培养和锻炼人才。人才的断层与缺失成为当前传统建筑文化难以为继的重要因素。

3  措施与实施

3.1保护和发展传统建筑工艺

城镇化的推进必然会导致旧有建筑物的拆除与重建,在西式建筑的建设浪潮中,我国的传统建筑正逐渐被淹没,保护既有的、修复残败的传统建筑已是极为迫切。由于当前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并没有将本土的传统建筑风格与施工工艺纳入教学大纲,要实现本土建筑的传承,职校可以成为中干力量,将保护和发展传统建筑工艺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纳入职校教学课程体系。由于传统建筑大多采用木质材料,这在一定层面上限制了其使用。作为职业学校,应该肩负起弘扬和发展传统建筑的责任,将现代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与传统建筑相结合,使得传统样式的建筑既能满足现代社会的使用需求,也能推动社会兴建传统建筑的浪潮,以此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

3.2建设传统建筑特色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注重“学中做,做中学”“知行合一,理实一体”,但在本土具有代表性、有特色的传统建筑往往存量比较少且分散,不利于教学。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为试点对象,职校应该根据《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标准》要求,建设传统建筑特色实训基地。如搭建可拆卸式大型传统建筑模型,制作斗拱、榫卯、四合院等小型教学模型,让学生能直观认识传统建筑;建立“古建筑彩画实训室”“木工室”“古建筑施工技能实训室”等,以丰富、真实情景和充实的实训内容,满足学生在传统建筑瓦石、木作、彩画方面的实训需要,掌握传统建筑的施工工艺的实战阵地。同时,实训基地也可对外开放,承接社会企业培训,邀请本地中小学生参观,做到传承、弘扬传统建筑文化和工艺与创造经济价值两不误。

3.3引进传统建筑工匠并开设工匠室

当前,职校教师大部分来自普通高等学校,他们虽然经过系统专业学习,具有较好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和能力往往相对较弱,甚至对传统建筑的施工和工艺不感兴趣,知之甚少。而在社会和企业有许多传统建筑建造工匠,职业学校应当聘请他们作为专业课教师,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彼此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另一方面也为工匠提供了更大平台,使他们的技艺和工匠精神得到推广和传承。同时,工匠们有较广、较好的人脉资源,也有利于推动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

3.4开设传统建筑特色班级

作为以实践动手能力为强项的教学单位,职校应该肩负起培养传统建筑工匠乃至工程师的重要责任。职校应当在自然班级中单独开设一个传统建筑教学班级,其宗旨是为了培养既能掌握现代建筑工程技术又熟悉设计运用传统建筑的工匠人才。应当指出的是,传统建筑的施工工艺乃至外观设计,应当聘请本土具有资历的古建筑建设工匠作为授课的常设顾问,通过工匠对年轻教师以及学生进行讲解和教学,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一大批传统建筑工匠,才能满足社会对传统建筑建设的人才需求。

3.5编撰本土建筑施工及设计教材

绝大多数的传统建筑是通过口口相传、手把手教学的方式而传承,并没有进行系统科学的文献记载。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以及传播和记录本土传统建筑的历史元素。职校教师在认真调研和研究的基础上,经由传统资深工匠的指导下,应当将本土传统建筑施工及设计编撰成体系教材,并将现代的力学原理以及结构设计运用到传统建筑的设计施工中。系统地对古建筑设计、施工等环节进行剖析,也为传统风格的建筑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4  结语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是全方位的,复兴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世界第一,还有文化的复兴,而本土传统建筑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国家复兴的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建筑专业的工作者,有必要、有责任对本土传统建筑进行传承和发展。借力职校于社会的直接对接性,在职校建筑专业开设传统建筑教学课程,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的掌握传统建筑设计和施工的现代化人才,更能为本土的传统建筑得以传承和发扬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杨春明.高职古建筑修缮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C]//中国民族建设研究会,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会.中国名村名镇保护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2007:90-95.

[2]吴德兴.现代建筑设计对地域古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5(3):111-115.

[3]谭远龙.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J].建筑建材装饰,2019(7):216,208.

[4]李宝军.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J].赤子,2018(7):249.

[5]石安然.巧手补天处绝技万古传——关于故宫古建筑维修与古建筑技术传承问题[J].建设科技,2018(2):81-82.

[6]黄松雪,王茁,向婧妍,等.古建筑的传承与发展[J].四川建材,2019,45(3):37-38+40.

[7]凌镇阳,王正,付如一,等.古建筑文化的发展与保护传承[J].农村科学实验,2019(9):85-87.

作者:梁华江 单位: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