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筑风格与服装设计融合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筑风格与服装设计融合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建筑风格与服装设计融合研究

摘要:以建筑风格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建筑风格服装的特征,分析了建筑与服装之间在审美、造型、视觉语言方面的共性。通过分析建筑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美感表现,呈现建筑与服装设计跨界融合的可能性。

关键词:服装设计;建筑风格;服装风格;融合

建筑与服装自古至今都有着不解的渊源。建筑与服装都是人类迈入文明社会后,根据自身的审美标准而设计的一种精神的延伸[1]。时展与人们审美需求的提升,对建筑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造型结构的设计,还是整体色彩的表现、材料的运用,都为建筑学习服装设计或服装设计效仿建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建筑与服装审美风格的交融

建筑风格主要指在建筑设计中由设计内容和外观所呈现出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通常包括建筑设计的平面布局、构成形式、艺术化的表达方式等。其中,影响建筑风格的因素有很多,如地域环境、时代文化背景、设计观点等。服装风格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其轮廓造型、结构、工艺、面料、色彩等表现方式方面,而建筑风格的服装所体现的强势轮廓、中性风貌、极简主义和未来感等美感,都属于服装设计中审美形态的特点。从审美功用看,建筑与服装拥有相同的形式美法则,即都是按照结构的组合、色彩的搭配及空间的变化等法则,构建完整的建筑与服装,达到建筑与服装设计融合的和谐美。

2建筑风格服装的整体造型特点

对于具有建筑特征的建筑风格服装而言,在构成形式方面,其非常注重对空间的表达和塑造。建筑风格服装所呈现出的人体形态,是通过服装所占的空间创造出的,其使处于这个空间中的人体获得一种新的意义和价值。其中,服装的内空间指人体与服装之间形成的空间,其直接影响服装的造型和功能设计,是表达服装造型艺术的重点。由于建筑风格服装以塑造造型为目的,因此服装外空间的表现主要在于廓形。服装的造型是借助于人体以外的空间,用面料特征和工艺手段塑造一个由人体和面料共同构成的立体形象的[2]。服装在造型方面有比较大的展示空间,可通过服装造型修饰人体,赋予人体以新的轮廓,从而使服装与人体之间相互依托、相互包容,表达出无限的可能性。服装廓形与款式设计是服装造型设计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服装轮廓指服装的外部造型线,也称轮廓线。服装款式设计是服装的内部造型设计,具体包括服装的领、袖、肩及门襟等细节部位的造型[3]。服装轮廓设计作为服装的直观形象,会快速而强烈地进入人们的视线并制约着服装款式的设计。款式细节无论如何变化,都需在廓形的范围内变化和设计。通常,服装造型设计更倾向于服装的外部造型设计。常见的服装廓形有A型、O型、Y型、H型、S型和X型,如A字裙、蝙蝠衫、茧型服装等。建筑的造型与服装的廓形类似,如中国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建筑呈棱角分明的H造型、著名华人建筑设计师贝聿铭为巴黎卢浮宫设计的透明金字塔展览馆呈三角形造型。无论是建筑还是服装,其设计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大小、色彩等形式规则进行。此外,两者在设计过程中都不能仅侧重于本身的设计,还需结合建筑比例、人体比例进行适当调节。

3建筑与服装在视觉语言上的情感共鸣

作为视觉艺术学科的两个领域,建筑与服装以它们特定的造型、丰富的式样、绚丽的色彩、多样的材质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色彩是服装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色彩通过设计师的艺术处理,可达到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人们对服装的直观认识源自色彩,因此在服装设计中色彩是审美效果的第一视觉要素,在考虑服装造型美时,服装的色彩美决定着服装的风格。建筑风格在服装上的应用主要是汲取建筑的空间、形态等设计灵感,对服装的廓型、结构设计产生启迪或影响。建筑风格的服装因其表现的建筑感在色彩方面趋于简单明亮,因此改善服装设计“视觉语言”并与建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需依靠建筑元素(基因)的转换(联想)而形成,用单调的色彩反映建筑有别于服装的冷漠特质,重点突出服装的结构设计。服装艺术在时间跨度上具有短暂性,在空间上具有移动性的特点,建筑则具有相对的持久性和静止性,但它们所追求的最终艺术上的效果都是注重情感价值的表现。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服装艺术,都是通过色彩上的搭配、空间上的变化、形式与节奏上的掌控等方法引起人们的关注,使其产生联想并唤起人们心中的情感共鸣。

4建筑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美感分析

建筑与服装在本质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它们的创作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艺术的风格性,又要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研究建筑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美感,主要探究两者风格美感表现的相通之处,因此从艺术流派的角度出发,将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研究价值。以艺术流派划分,建筑风格可分为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和后现代主义风格这4类[4]。同时,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与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又可进一步细分出美学特征明显的哥特式风格、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建筑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美体现为某种艺术流派下相似的设计思路与特征表现。设计呈现出的个性与共性,将建筑与服装跨界相联。其创作过程引起人们审美情感上的共鸣与普遍思考。

4.1建筑风格在成衣中的美感分析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兴起于20世纪中叶的西方,其设计的显著特征是摆脱了传统装饰元素的束缚,以一种简约、直白又不失功能性的设计语言诠释建筑。对于简约概念的把握,是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与成衣设计内在的相似之处。在美国服装品牌卡尔文·克莱恩(CalvinKlein)2016秋季系列成衣会上,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标志性几何元素被设计者以褶皱结合线、面创作的手法在成衣上进行表现,突出了简约而内涵的时尚之美。设计采用了打散、解构的手法,通过深入分析,提取出由辐射状线形成的扩张感元素与由平行线构成的规律感元素,进而通过图案纹样与层叠褶皱的形式进行设计表达。该会上,系列服装的设计过程涵盖现代建筑风格灵感确定、形象分析、放射线与平行线的提取、线的概念化重塑、与服装特性相结合等多方面的思考与创作。高级成衣蕴含着传统美与时尚美的艺术特征,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并体现一定的流行性。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成衣的设计中运用较多,这种设计在传统美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融合了建筑的审美情趣,表现出各具特色的设计创意。

4.2建筑风格在时装中的美感分析

在当今时尚潮流领域,时装设计受诸多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一些结合某些“复古”元素,体现出如同建筑风格般立体而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美感。在时装设计中,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分类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掀起了一股精致、奢华而颇具复古气息的流行风潮。哥特式建筑风格是欧洲中世纪时期极为辉煌的艺术成就,轻盈纤秀的飞扶壁、修长矗立的排柱及高耸的金塔,构建出挺拔、轻盈而极富装饰性的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影响下的服装,呈现出纤细而极富装饰性的美感:高耸的帽尖、锐角尖头的鞋形、精致而冷艳的装饰纹样与色彩搭配等;结合“省”的服装结构原理,构成立体的服装感,从而收束勾勒出穿着者的身体曲线之美。哥特式建筑风格在时装设计中的审美表现为整体纤细而修长的轮廓造型结合点缀式的装饰设计,既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又能满足服装穿着的功能性需求。当然,建筑风格在时装设计中的美感分析不仅仅体现在哥特式风格方面,其他建筑风格(如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等)也均有体现。但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例子中,可总结出建筑风格在时装中美感分析的共性———服装廓形的塑造及装饰性元素的运用。

4.3建筑风格在礼服中的美感分析

巴洛克建筑风格兴起于17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属于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流派;它是以文艺复兴建筑为基础发展演变出的一种极具装饰性与强烈色彩感的建筑风格。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外形自由而富有动态感,以细致入微的雕刻与精致的装饰彰显美的形式,豪华、浮夸而极具装饰性,其风格对礼服设计的影响突出而深远。阿尔伯特·菲尔蒂(AlbertaFerretti)是1974年创立于意大利米兰的服装品牌,在其2015年系列服装会中,巴洛克建筑风格中标志性的吊顶、壁画图案以全新的面貌被应用于礼服上,结合巴洛克建筑墙体的装饰结构纹样,表现出礼服端庄秀丽、华贵典雅的服装气质。同属于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洛可可建筑风格,则更强调室内繁复而细致的装饰,以一种近乎奢靡且极富世俗情趣的形式,强调对自由奔放的推崇,追求格调与华丽。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等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礼服设计中应用时,其创作主旨在于体现礼服设计中浪漫、优雅、高贵的气质与符合穿着者风格的个性美感。礼服设计中的美感可由巴洛克、洛可可等建筑风格演生而来,但不仅限于这两种风格。在现代的礼服设计中,多种风格百家争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同的建筑风格在礼服设计中述说着各具特色的设计理念,满足多样化的客户群体需求。

4.4建筑风格在创意装中的美感分析

创意装设计是服装设计中最开放且颇具魅力的一类,它弱化了服装穿着的功能性需求,打破了设计创作中条条框框的束缚,凸显服装艺术的审美感受,进而以一种开放式、概念化的设计理念重新定义服装。创意装的设计可以看作对未来服装发展的大胆探索。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可认为是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修正与批判。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标志性特征是对建筑整体形势的分解、重组,通过视觉性极强的外观处理,以非线性或非欧几里德的几何设计表现建筑的特征与设计创意[5]。在这样的建筑风格背景下,许多光怪陆离的“奇异建筑”就此产生。这些千奇百怪的建筑造型特征即是对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具象阐释。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所折射出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为服装设计师带来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结合新型面料与3D打印等新型技术,可赋予创意装设计无限的可能性。在法国著名的时装设计师斯蒂芬·罗兰(StephaneRolland)2012年的系列服装设计中,后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被打破、分解并提取成细化的几何元素,通过创意思维的杂糅、再造与重新排列,以颇具科幻与未来气息的装饰结构重新活跃于创意服装上,诠释了设计的独特创意,传达着崭新的设计理念。极具现代气息的元素的注入,为服装风格平添了一份时尚感。

5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服装设计也逐渐走上多元化的道路,服装的功能和价值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穿着者对自身形象的认同和对服装造型独创性的个性化追求上。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改变,建筑风格对现代服装设计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建筑风格在服装中的应用形式也朝着多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影响着服装设计的整体表现。服装设计师更是大胆地突破现有的建筑风格服装造型,在服装廓型和细节的处理方面,从建筑的造型、结构和材料质感方面汲取灵感。服装设计与建筑领域间的跨界借鉴与合作,将为服装造型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洪飞.建筑元素与服装设计的碰撞与融合[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1.

[2]秦雅静.论建筑风服装的创意造型设计[D].上海:东华大学,2010.

[3]王嘉艺.建筑风格的变迁对服装设计的影响[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8788.

[4]张晓黎.服装设计创新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72.

[5]陈宇刚.建筑造型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国际纺织导报,2019,47(7):3842.

作者:孙斌 单位:泰山学院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