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思政教育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体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思政教育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体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思政教育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体现

摘要: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如何实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生动引入思政教育,成为当前高校育人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新理念下,结合建筑法规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手段,切实融入思政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方法,对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的责任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思政教育;教学手段;建筑法规课程

思政教育不仅能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还能提高其道德素养,使学生更清楚地认知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需求,不同教学课程的目标,准备不同的课堂案例,改变学生对思政教学不积极面对、不积极思考的负面情绪,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建筑法律法规是关于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建设过程中不同行为、技术和指标的规定与要求,在我国维护建设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及义务履行中起着积极作用。学习建筑法规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观念,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把建筑法律法规中指导和约束的行为应用到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满足各方权益,降低建筑造价,为社会谋求更大的效益。

1建筑法规课程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建筑产业是我国经济产业支柱之一,加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建筑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因而国家也十分重视和关注建筑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筑法规在建筑行业中起到维护建筑市场秩序,规范、指导建筑活动,加强质量管理等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筑法规可以整顿建筑市场秩序,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虽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仍旧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随着建筑法律法规的不断加强与改进,其在建筑行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感强烈,父母在养育的过程中过分的宠溺,使得大部分学生存在不愿付出、不想担责任的思想。这种现象的产生会使大学生的思想扭曲,影响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从事建筑行业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建造高质量建筑物的思想保障,对于建筑行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良好的作用。因此,单靠建筑法律法规的监督和强制性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建筑行业中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使其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育内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国家、为人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将思政教育和建筑法规课程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和发展,还能够实现我国工程项目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实现专业知识和立德树人的良好结合,才能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赢。

2思政教育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体现

建筑法规课程的内容是从建筑开建之前到建筑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的全过程。其主要内容就是阐述建设法规的法律体系,介绍各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处罚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内容,涉及建筑企业的资质、工程的承发包、工程合同、工程监理、安全生产及工程质量管理等领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内容繁多、枯燥乏味。但是,建筑法规的每一章内容都具有思政元素。教师可以针对章节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解除学生对该课程的抵触情绪,然后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实施过程中加入思政教育,找到“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在授课过程中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1采用演示法教学手段实现思政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为了对城市土面貌的规划加强管理,呈现完美的城市空间布置,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促使城市面貌和城市经济协调发展而制定的法律。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演示法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例如,可用多媒体展示2010—2020年某城市规划宣传片,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乡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整个演示过程还可以结合我国法律条文的明确规定,告知学生违法行为和不予支持的做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规定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时不予补偿,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违章建筑的生存和蔓延,也有效地保护了开发商和建设方的权益。针对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违章建筑的弊端,让学生认识到拆除的必要性,在观看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建筑法律法规的认同感。这一章节中引入思政教育,可以使学生具有知法、守法、护法的能力。

2.2采用分组讨论教学手段实现思政教育

为了对各城市中房地产进行良好的管理,保持房地产交易秩序良好开展,确保房地产合法权益人的权利等,促进房地产业的积极向上的发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房地产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学生比较关心的话题之一。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分组讨论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是此章节经常采取的教学手段。教师给予各小组讨论时间,根据讨论过程中输出的观点和结论概括我国房地产行业当前的发展形势,使学生对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居民住宅建设以及相关调控政策有正确的认知。在引导学生认知章节知识点的同时加入思政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正确分析看待房地产市场现象,还可以让学生避免跟风现象,意识到自身专业的重要性,运用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建筑法律法规指导现实工作。

2.3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学手段实现思政教育

纵观整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共分为8个章节85条内容,主要是围绕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展开的一系列规定。这些内容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存条件和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的建筑行业长期出现不良现象,例如,非从业人员通过考取相关证书进行证件挂靠谋取福利,有资质单位承包工程后进行转包以及无资质单位借用资质实施投标活动,等等,这些违法违规行为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低劣,安全事故频发。因此,建立严格的法律责任体系和制裁体系尤为迫切,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讲述该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出建设活动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工程案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违法原因及应该受到的处罚决定,然后给出该案例中实际的处罚结果,最后对两者进行对比。这种教学手段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会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感知到法律法规的震撼力,引导学生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的能力,学会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关心社会,为家乡、社会多做贡献,为捍卫我国法律法规实施贡献力量。

2.4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手段实现思政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是为招投标活动的规范化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条文,能够在保护国家利益、不损坏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对所有参与招投标活动者做到一视同仁,给予公平保障,减少建筑业中质量问题的出现。工程招投标是一个有序的竞争过程,但投标方为了赢得中标都会想尽各种办法,其中不乏采用违法手段,如行贿、受贿等。《招标投标法》的实施,不仅可以规范在招标投标过程中的行为,指导招标投标过程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更能够进一步防止各种不正当行为的发生。以公开的方式开展开标和评标的活动过程,招标方可以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以及诚实信用的态度,同时也能对各个投标方进行充分的比对,避免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并能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在《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仍然存在一些不法行为使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开展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同时增加了工程建造成本,也降低了我国的工程建设质量。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养,不能够严格要求自我,违背法律条文,为了谋求利益不择手段。此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招标投标活动。教师分配学生角色,真实再现开标现场整个流程,除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外,更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工程招标投标的意义。同时加入思政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该职业操守的重要性。在招投标的模拟过程中可以体现出职业道德素养对于各方公平公正的重要性,对于当今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公平公正、职业素养等品质,是坚定当代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理想信念必要前提。在《招标投标法》教学的情景模拟过程中加入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结合当代的世界观和科学信仰教育,使得学生把坚持原则、恪守法规、职业素养等放在首位,把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自己的理想与奋斗目标。

2.5采用探究法教学手段实现思政教育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简单的引导,比如给予一些示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思考、比较、讨论等不同途径主动探索新的问题,它是一种能够让学生主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建筑法规课程中合同管理这一章节的内容较多,搞好合同管理这一工作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工程建设合同种类多、内容复杂等特点不难发现,一味地灌输合同及合同管理知识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而有效的管理方式会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因此探究法的引入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要对象,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教师给出建设工程《ICE合同条件》等合同范本,让学生比较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由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去探索现代国际工程建设合同法律制度、法律规范和相关国际惯例。探索过程中应从始至终把那些代代相传、长期沉淀下来的优良的传统文化继承、弘扬下去。另外,要不断地汲取历史发展工程中的成果,只要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外来文化,特别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经济管理和其他管理经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优秀的文学艺术、文化思想以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吸收,教育学生应具有创新意识,明确合同各项条款内容,具备解决工程建设中相关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教学过程中,在探究法教学手段中融入思政教育,结合课程中所讲述的各种法律法规以及《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示范文本》《建设工程设计合同示范文本》等合同范本,不仅能够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合同管理,并且能将学生潜在的对知识的探索的渴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调动出来,体现了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3结论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体现在专业能力上的需求,还明确了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而建筑行业的职业特征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尤为重要。建筑法规是一门多学科综合、复杂性、知识面广博的课程,这都对基础阶段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此,在教学手段的改革过程中正确地引入思政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在建筑法规的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两点:(1)针对不同的章节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只有采取内容和教学手段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汲取,掌握工程建设中的基本发展规律和原则,在将来的从业过程中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2)针对不同的教学手段恰当地引入思政教育。在思政教育“三全”化的过程中,专业课程“思政化”已成为必然趋势。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将思想教育引入,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能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对专业知识进行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2]李欢欢,韦湘燕,范小红.“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发展逻辑及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4):34-36.

[3]鲁文娟,王浩龙,李贵燕.思政元素融入工程建设法规课程的教学探索[J].住宅与房地产,2021(9):253-254.

[4]杨颖.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J].山西青年,2020(14):122+124.

作者:宋红玲 卜松 单位:安徽新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