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现状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现状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健康建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的健康建筑事业在各方共同推动下取得了良好发展。本文从简述国内外健康建筑标准、评价体系与认证的发展现状出发,浅析当下我国在健康建筑标准与评价方面尚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助其未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健康建筑;评价标准

一、健康建筑标准与评价现状

1.国外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现状1980年以来,“节能环保、生态低碳和舒适健康”逐渐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和行业关注的重点。很多国家和组织已制定健康建筑技术标准。美国WELL标准是行业中第一部体系较为完整、专门针对人体健康提出的建筑认证与评价标准。WELL是一个基于性能进行评级的健康建筑系统,重点关注物理建造环境如何支持人类健康、生产效率、幸福与舒适,探索建筑与居住者的健康和福祉之间的关系。WELLv2结合医疗、心理等多领域以人为核心构建了空气、水、营养、光、运动、热舒适、声环境、材料、精神和社区十类元素,对建筑的健康性能进行全方位评价,评价对象面向新建建筑和现有建筑。WELL标准并未对健康建筑进行明确的定义,而是解释了该标准的作用是将建筑设计、施工实践与促进人体健康的干预措施相结合,以建筑环境为工具,通过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尽量减少环境对人体的负面影响,以期打造一个能改善住户营养、健康、情绪、睡眠、舒适性和绩效的建成环境。英国BREEAM标准是世界上首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当今国际领先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之一。1990年以来,BREEAM体系不断发展扩大,现行适用于居住建筑的BREEAM2016对建筑的健康性能也做出了评价,在健康舒适环境章节中旨在营造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的室内外环境,增加居住者、访客和附近其他人的舒适、健康和安全。健康与舒适指标共分为9种二级指标,分别是视觉舒适性、室内空气质量、实验室安全防护、热舒适性、声学性能、便利性、危害、私人空间、水质。德国DGNB标准作为第二代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注重建筑可持续性方面研究,涵盖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方面因素,围绕建筑全寿命过程,重点针对环境质量、经济质量、技术质量、过程质量、场地质量、社会与功能要求这六个方面进行评估,强调了环境设计的协调、热工舒适度、声学质量、空气质量、采光照明控制等方面,体现了健康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紧密关系。美国Fitwel标准主要从疾病预防与控制着手,旨在促进建筑使用者健康、减少发病率和缺勤率、保障使用者安全等,进而促进和提高人们的健康发展与工作效率,现阶段主要应用于办公建筑。Fitwel标准重点关注位置、建筑通道、户外空间、入口和首层、楼梯间、室内环境、工作区域、共享空间、供水、自助餐厅和零售店、自动售货机和快餐店、应急措施等方面,涵盖了办公建筑的设计及内部构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国内健康建筑标准与评价现状1999年,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就联合建筑学、生理学、卫生学、医学、体育学和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开展了居住与健康问题有关研讨和实践。该中心于2001年了《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5年了CECS179—2005《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2013年了《住宅健康性能评价体系》。但受当时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制约,健康建筑尚未得到全面发展。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02-2016),是我国首部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健康建筑评价标准。标准指标的设置遵循以人为本、多学科融合性的原则,涵盖了人们所需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健康要素,构建了我国健康建筑的六大指标体系,即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截至2020年8月,已有约900栋单体建筑获得了健康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逾1000万平方米[1,2]。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健康住宅评价标准》(T/CECS462-2017)评价对象为新建和改建的居住建筑,根据居住者健康体验或健康痛点,从健康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考虑住宅的安全、舒适、便捷等健康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由空间舒适、空气清新、水质卫生、环境安静、光照良好和健康促进6类指标组成[3,4]。该标准是建立在2013年版《住宅健康性能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是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对《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和《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的发展形成的完整的评价标准。以该标准为评价依据的“HiH健康标识(住宅)”评价项目自2019年8月启动至今,已有10余个项目获得不同等级的“HiH健康标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专门设置“健康舒适”章节,提高和新增了对室内空气质量、水质等以人为本、利于健康舒适的有关指标要求,旨在创建一个健康宜居的室内环境,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强化对使用者健康和舒适的关注[5]。自2008年起,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实行第三方机构绿色建筑三星评价标识认证制度,截止到2019年底,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近2万个,总建筑面积大约14亿平方米。我国的健康建筑评价发展较晚,健康建筑理念主要还是在绿色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技术积累较为欠缺,仍然处于实践探索之中。

二、我国现行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

1.重设计、轻运行数据显示,在目前全国近百个健康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中,取得运行标识的不足10%,一些建设方出于扩大宣传的目的过于注重设计评价,但在健康建筑建造时却忽视施工和实际运行的效果,使得实施效果与设计预期偏差较大,建筑使用者获得感不强,“图纸上的健康建筑”问题亟待解决。2.缺乏评价指标和技术积累在建筑实际运行过程中,影响建筑健康性能的突发和不确定因素很多,目前运行评价主要采取现场检查、抽样检测、定期复检等措施进行质量保障,但上述方法往往只能证明建筑在某些特定时间点的健康性能满足要求,并不能确保建筑持续符合评价要求,尚缺乏健康建筑可持续运行关键评价技术体系、质量动态分析等技术积累,无法持续保障建筑的健康运行。3.缺乏统一认识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建筑物的生命周期主要分为前期决策、设计、施工、使用以及拆除五个阶段。由于现阶段健康建筑知识教育普及率较低,设计方、施工方和使用者在不同阶段基于自身利益,对于健康建筑全寿命周期影响因素的认知状况各不相同。同时,各方对影响建筑健康的因素认知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甚至还存在一定认知误区。认识上的不统一势必将影响到健康建筑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三、对我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体系未来发展的建议

1.加快建立健康建筑产品质量认证和健康建筑产品性能检测两大标准体系。产品质量认证标准体系包括:聚焦室内空气质量保障、噪声控制、水质优化、健康照明等方面的产品及系统认证标准、建筑整体质量认证标准等;产品性能检测标准体系包括:产品、系统、整体建筑的各种健康性能的检测方法标准。2.逐步建设适合健康建筑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明确建设前期、勘察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保修使用等环节的健康标准要求,建立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的建筑材料质量追溯机制,推行绿色健康建造方式,推广绿色建材和健康建筑产品,鼓励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和科技创新。3.推进健康建筑“认证+保险”的质量体系建设,完善参建各方的保险责任体系,鼓励采购经过“认证+保险”的健康建筑产品,引导开发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等责任主体购买相关保险,防范化解建筑工程重大质量和健康风险,进一步提高建筑质量水平。4.研究建立适合地方特点的可感知、可体验、可测量和可验证的健康建筑评价体系。结合本地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充分吸纳、转化健康建筑最新研究成果,开展建筑使用后评价技术研究,广泛收集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探索形成更加适宜地方建筑特点涵盖健康建筑全寿命期的评价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

四、结语

建筑的健康性能评价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相关部门和机构要不断吸纳健康建筑研究的最新成果,收集分析运行中的各种反馈数据,适度加强对建筑现场检查、检测的要求,强化健康性能要贯穿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评价指标,优化评价流程,推动健康建筑进一步的可持续性建设。

[参考文献]

[1]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中国建筑学会.T/ASC02-2016[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2]王清勤,邓月超,李国柱,等.我国健康建筑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科学通报,2020,65(04):246-255.

[3]中国工程建设协会.健康住宅评价标准:T/CECS462-2017[S].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

[4]仲继寿,李新军,胡文硕,等.基于居住者体验的《健康住宅评价标准》[J].住区,2016(06):14-21.

[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作者:吴相科 张洋 韩建军 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