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建筑风水在现代居住区中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建筑风水在现代居住区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建筑风水在现代居住区中应用

一、传统建筑风水的核心思想

风水,又叫做堪舆、青鸟术、相地之术。晋代风水学家郭璞所著的《葬经》中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可见风水之术在古代是一门关于“生气”的学问。而何为生气?《吕氏春秋-季春》曰:“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气是世界万物生长发育之源,是能够焕发生命活力的元气。风水始终把天、地看作是人类赖以生存之“气”的来源,强调“感天地之气”。所以,在塑造人居环境时,传统建筑风水也重点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俞孔坚教授在《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一书中认为“风水学是通过对最佳空间和时间的选择,使人与大地和谐相处,并可获得最大效益、取得安宁与繁荣的艺术”[1]。纵观风水学数千年的发展,不难发现,传统建筑风水的核心思想是关注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自然环境、客观条件为基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平衡发展。

二、传统建筑风水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总体布局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传统建筑风水中最理想的总体布局,即基址后面有主峰来龙山遮罩,左右有次峰青龙、白虎砂山和主峰相配,前面有蜿蜒河水环绕流过,山上要保持丰茂植被(见图1)。在简单的8字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层的科学道理和精妙的设计手法。从构图上来说,该布局方式完整均衡,围合稳定,开敞中亦有遮挡,直白与含蓄相得益彰;从生态上来说,这种围合的小环境,通过合理的要素布局,便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从心理上来说,这种布局十分符合传统中国式的情趣审美与追求桃源般安逸安全的居住环境的要求。因此,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的总体布局可在以下几方面参考借鉴传统建筑风水理论:1)内外空间的联系与区分“防守”和“藏匿”是风水的精髓。居住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群体空间,但它又不能完全脱离城市而存在,在倡导开放街区的今天,完全脱离世外的桃花源是不适合存在的,但是追求桃源般安逸与安全是居住空间的根本。因而,在规划设计时,注意屏蔽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如:噪声、污染等,引入外部优势因素,营造有机的内部空间。2)空间层次的丰富性传统建筑风水推崇“藏风聚气”,提倡居住区应具有生气。从心理上来说,居住区是人呆的时间最久的地方,内部空间的丰富与活力尤其重要。所以,在设计时,通过营造错综的空间层次,来引发多样的空间观感,同时注意“穴”(即空间节点)的设计,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3)建筑布局在建筑方位的设计上,风水讲究“负阴抱阳”、“面南而居”,这不仅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还与我国特定的地理环境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文化角度来说,朝向选择来自于《周易·说卦》,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故一直以来,都以面南为圣贤之选,吉利之择。从科学角度来说,中国处于北半球,欧亚大陆的东部,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以北,坐北朝南不仅便于采光,还可以避北风,从而达到夏季迎风纳凉,冬季背风招阳的目的。引申到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因地制宜安排住宅布局,确定合理建筑朝向,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高层居住区采取南低北高的布置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使每户居民室内得到充足的南向日照,小区内的室外活动场地也不会长期处在建筑的阴影中。

2、道路系统

道路交通规划是主导居住区规划结构的重要部分。与西方规划理论中常见的自由式,中心放射状,几何式等道路形式不同,风水中对道路的要求因地制宜,绝不可生搬硬套。传统建筑风水在道路设计上有四忌:忌折曲,忌斜射,忌四正,忌裸行。应用到现代居住区规划中道路设计应注意以下3点(见图2):1)居住区内的各级道路系统之间应互相顺通,避免互相错位或出现尽端式“断头路”,造成交通堵截;2)道路走向直接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及建筑布局,其走向应予优选。要满足采光和通风要求,道路系统应争取南北、东西走向,但要避免过正,力求微偏;3)除山区、水网等特殊地形地貌限制外,在平原地段,应力求道路的平直,避免无意义的弯曲,不仅有利于风水环境形成,也有利于工程管线设施和工程经济;

3、建筑单体

传统风水学对居住环境的探索主要在建筑形态与内部功能两方面。在建筑形态方面,传统风水学强调单体建筑的整体形态及空间结构的设计与周边环境保持和谐,建筑单体的规划设计也要逻辑完整,有依有靠,参考“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在现代设计中这些也可以用植物或塑石、假山等其他设计元素来代替,尺寸不宜过大,要符合风水形势学中“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原则,保持形体和谐,同时要注重安全的要求;与西方建筑追求夸张、扭曲等不同,传统风水学崇尚“阴阳互补、对称协调”,强调建筑形态的方正、均衡;另外,传统风水学认为建筑尺度要适宜,且建筑体量、面积不宜过大,古书有云:“室大多阴,室小多阳,阴盛则阳病生,阳盛则阴病生”这种住宅大小适中性的论述基本符合现代设计科学,对建筑单体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在风水平面布局中,各功能之间的相互位置也是十分讲究的,通常采用或凶来表达。比如王其亨的著作《风水理论研究》中,对于居室、客房等主要空间则以东、南为吉;厨房、卫生间等辅助用房则以西、北为吉;窗、大门、入口等以东、南为吉;从布局上也可以看出,主要空间、涉及到热交换的空间都以南、东向为吉,而次要功能点、热环境需求较低的功能,则放置在了西、北向[2]。这与现代生态建筑的布局要求相吻合,对现代居住环境的布置同样适用。

4、景观系统

从宏观上看,景观系统是现代居住区形成主要规划空间形态、营造特色空间效果的重要组织手法;从微观上看,景观环境设计是为人服务,与人的行为、心理等密切相关,不仅要有好的视觉效果,更要便于生活使用。传统风水营造环境时强调“天人合一”,即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对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有如下几点启发:1)景观系统的设计要结合整体场地,因地制宜;2)依据整体形态规划的立意确定景观结构及景观元素;3)藏聚与疏导,注意景观空间层次的丰富性与和谐性。从使用功能上来说,植物具有防噪、防风、吸尘、遮阳、调节微气候、美化环境的功能,与人的关系甚密。《阳宅十书》曰:“人不居草木不生处”。传统风水将兴盛的草木认为是旺盛的“生气”的显现,好的园林树木景观对形成“吉地”有重要作用[3]。所以,在现代居住区的植物配置上,也应趋吉避煞,具体来说:1)行道树、灌木丛走向忌冲向建筑;2)忌大树遮挡门窗,不利于采光通风;3)忌大树下建小建筑;4)在门、窗视野常见处忌种植其它意象不吉形态的树。

三、结语

传统建筑风水是综合气候、地形、以及宗法制度、伦理观念、营造技艺、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总结出来的经验智慧,包含着显著的美学成分和深刻的居住哲学,非常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挖掘,取其精华为我们所用。将传统建筑风水引入现代居住区设计中,不仅可以使传统建筑风水重新焕发生机,更可以给居民带来最舒适贴切的居住环境和体验。

参考文献

[1]俞孔坚著.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王其亨主编.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3]孙聪.风水学相关理论在居住区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9.

作者:谢亚男 戴雪茹 单位: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