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对商业银行降杠杆的宏观经济解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对商业银行降杠杆的宏观经济解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对商业银行降杠杆的宏观经济解读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进行引导,以实现资产负债表持续增长的回归。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降杠杆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的重要性,其次研究了商业银行降杠杆的过程,最后对商业银行降杠杆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解读,对宏观经济变量受到降杆杠的冲击以及商业银行杠杆率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杠杆率;宏观经济效应

0引言

杠杆率是监管部门针对银行机构负债端展开监管工作的手段和工具,因此对于金融风险的敏感度更高。杠杆率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经营,更影响着房地产行业、公民存款以及政府融资等多个主体的运行。由此可见研究降杠杆的宏观经济效应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分析金融体系流动性水平。

1研究降杠杆宏观经济效应的重要性

我国从2016年开始,对货币政策和宏观监管的监管框架进行了全面完善,同时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增长负债表加以引导,推动了调整杠杆率的执行。商业银行出现降杠杆行为会造成经济主体负债难以平衡,对宏观经济的运行造成冲击效应。如果降杠杆协调路径未能得到建设,消费者、投资者以及其他企业同商业银行会出现互相影响的情况,造成实体经济减速、商业银行降杠杆形成负面循环,导致我国经济衰退。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杠杆率过度波动,将会造成银行部门资产负债整体稳定性受到破坏,从而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通过对降杠杆宏观经济效应的研究,可以得到以降杠杆为中心平衡资产负债的方法,了解宏观经济效益是制定降杠杆优化路径的基础。因此,本文对降杠杆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重点分析,从多个角度分析不同主体受到的冲击。

2商业银行降杠杆的过程

在特定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和外部资产出现再次平衡的过程,也就是降杠杆的过程。从经济学理论分析,降杠杆动力来源于市场和政府两个方向。美国在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后,使用主动增加杠杆以及稳定居民收入,让消费杠杆得到提高,让金融机构实现对冲,这就是市场诱致造成的降杠杆,对资产负债进行修复。当我国实体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状态,我国总负债以及总资产快速增长。金融机构扩张总负债规模以及总资产,一方面利用非标资产投资以及表内外腾挪两种形式,让房地产和金融之间、政府融资以及金融之间的信用链条实现扩张。另一方面在金融机构内部集中,通过嵌套增加杠杆的方式完成监管套利以及关联套利等。在商业银行、房地产部门、政府融资平台以及上市公司等多主体的资产负债表中形成了错配形态,让经济主体加强了价格波动以及利率波动的敏感程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以及货币工具政策带来冲击影响[1]。我国在2017年出台了严控三套利的政策,在证券市场中出现大幅度波动以及流动性短缺等情况,让宏观经济表现的负效应更加明显,意味着产生新的金融风险。依靠市场诱导造成降杠杆会剧烈震荡或者超调,政府强制降杆杠作为系统性工程,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

3对商业银行降杠杆的宏观经济效应解读

3.1宏观经济变量受到降杆杠的冲击

假设金融系统中循环货币信用,扩张金融系统信用建立在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以及存单规模基础上,利用短期负债端拉长周期,对流动性低的资产端进行固化。在2017年末,银行理财产品和同业存单综合已经超过了超额储备金的二十倍。如果降低到十五倍、十倍,甚至是五倍,金融体系内部的流动性受到冲击最为严重,其次是房地产的投资规模,固定资产和GDP两者受到的冲击力度最小。随着降杆杠力度逐渐增加,带来的冲击强度也在逐渐增加,影响周期也在逐渐加长。

(一)金融体系流动性

首先对金融体系内部流动性受到的冲击展开分析,商业银行面向同业理财以及居民理财提供的产品不断压缩规模,对商业银行扩张理财负债资产产生了抑制作用,商业银行只有存款业务、同业存单以及同业存款可以抑制负债规模,在2018年同业存款重新纳入考核的范围,利率定价对高息揽存加以限制,同业负债同样受到限制。商业银行可以保持负债规模的手段受到极大限制,去杠杆政策抑制了负债规模的增加。由于商业银行自身负债规模出现减少,必然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出现收缩,对市场流动性起到冲击作用。在2016年年末国海证券公司发生了代持时间,以及SHIBOR在2017年上半年出现利率飙升的情况,都意味着金融机构流动性短缺,出现争抢等情况。在理财规模杠杆率逐渐出现十五倍、十倍以及五倍的下降后,金融体系流动性水平会偏离稳定值-0.18、-0.35、-0.55.金融体系流动性必须要历经十五期才能恢复稳态值。由于杠杆率的降低造成流动性短缺问题,让金融体系出现流动性降低的情况。

(二)房地产行业

其次分析房地产行业受到的冲击。在我国,广义信贷囊括资产端大多数资产,在广义信贷中纳入表外理财,在本质上会对商业银行扩张资产起到约束作用。压缩理财规模可以消除商业银行使用期限错配增加负债池的情况,同时还能对银行信用活动进行限制。商业银行使用以新换旧方式增加负债受到了极大限制,而银行理财产品逐渐到期被赎回,加剧了流动性收缩的情况,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抛售资产。银行抛售资产首先考虑具有较强流动性的短期资产,如高级信用债以及利率债等[2]。其次会考虑减少房地产以及政府融资的投资,在杠杆率降低十五倍、十倍以及五倍后,房地产投资逐渐偏离-0.17、-0.29以及-0.45的稳态值,要经过11期才能重回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意味着金融机构资产和政府部门融资、房地产资产负债存在勾稽关系。降杠杆对房地产行业带来的冲击,对房地产价格上涨产生一定抑制作用。房地产价格上涨和商业银行理财规模存在一定关联。

(三)固定资产投资以及GDP

最后对固定资产投资以及GDP受到的冲击进行分析。我国出现投资回报率未超过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增长缓慢,使得货币信用在金融系统内滞留,实体企业融资拉长了链条,更加剧了融资的成本。通过研究信贷资源配置以及GDP变化,可以发现在2017年年初,房地产行业以及金融机构占据了69%的信用债存量,仅房地产行业占据了50%左右的非金融信用债量,房地产信用贷款也占据了总额的25%。实体经济同金融体系保持连接关系,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出现下降,对金融行业的利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更影响到房地产投资规模,但是对于固定资产以及GDP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杠杆率降低到十五倍、十倍以及五倍时,GDP保持-0.06、-0.1、-0.15的稳态值,要经过20期才能回到稳定状态。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发生偏离-0.015、-0.035、-0.078的稳态值水平,经过二十期后才能恢复到稳态值的水平。目前金融体系为房地产行业提供融资服务,对于制造产业以及民间投资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

3.2商业银行杠杆率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

由于商业银行资产大多和房地产相关,本文认定房地产价格变化是商业银行的外部冲击。金融体系信用循环来源于中央银行流动性的释放,利率对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本文认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也是一种外部冲击,从这两个方面分析杠杆率受到的影响。

(一)房地产价格降低的冲击

由于房地产价格出现降低,使得房地产行业目标收益有所降低,带动投资需求的减少。金融机构原本资产池中,出现房地产信贷风险加大的情况,需要对风险偏好展开调整,减少房地产信贷的部分攻击,对原本信贷资产采取收缩处理。由于房地产投资需求出现下降,信贷攻击出现收缩,同时传导给房地产价格,使其投资规模被放大,价格反馈放大了效果。最终金融机构可配资产逐渐减少,由于商业银行在资产端的规模受到限制,让负债端规模受到压缩,使得杠杆率出现降低。

(二)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冲击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的表现在于高杠杆率,需要承受更高的负债负担,对于利率和资产价格的敏感度更高。如果中央银行调整基准利率,需要将国债收益向上引导,基准利率的调整会造成同业存单、理财产品等资产提高收益率,让银行负债端增加大量成本,让金融市场流动性加强收紧预期。面对这样的环境,金融机构将资产端资产抛售出去,让杠杆率有所下降,但是也会加剧资产价格出现下跌,出现负反馈效应,对金融机构作出主动降杠杆行为起到推动作用。

3.3政策建议

首先出台杠杆率降低政策。通过对金融体系流动性的观察,掌握流动性波动变化情况,制定审慎政策。在杠杆率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由于金融体系流动性的短缺,会导致资产价格出现大幅度的下跌,使得出现其他金融风险,让金融体系稳定性受到影响,让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受到抑制[3]。其次要主动降低金融系统杠杆率。要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上涨以及政策基准利率进行宏观上的调控,尤其需要提出前瞻性建议,全面分析政策叠加效应、传导效应以及干扰效应,避免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矛盾的情况。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分析了研究降杠杆宏观经济效应的重要性,并简单阐述了商业银行降杠杆的过程。最后对降杠杆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解读。宏观经济变量受到降杆杠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金融体系流动性、房地产行业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以及GDP。杠杆率受到外部的冲击主要包括房地产价格降低、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冲击。

参考文献:

[1]胡育蓉,齐结斌,楼东玮.企业杠杆率动态调整效应与“去杠杆”路径选择[J].经济评论,2019(2):88-100.

[2]万光彩,左正东.杠杆率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2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1):81-87.

[3]冯旭波.探析企业通过银行债权开展转股权降杠杆的思路与路径[J].时代金融,2018,(14):206+209.

作者:苏县龙 魏攀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