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私营建筑业发展困境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但私营经济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年改革开放,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它的年平均增长率远高于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的发展速度。私营经济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国家财政增加了大量收入,还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解决诸多进城人员的生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至2010年间,私营经济的工商税收增长5倍以上,已经成为各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大量农民工进城时,私营经济减轻了城市的就业压力,大量吸纳劳动力,推动劳动就业的重心转移。私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私营建筑经济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是由于建筑业和建筑产品的特殊性以及“所有制歧视”的存在等原因,使得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私营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并促进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私营建筑经济行业内部存在的若干障碍因素
1、不公正待遇的存在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各种行业。但是在法律完善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私营建筑经济的行业内部的不公正待遇仍然存在。最为明显的是招投标体制,它不仅降低了建筑业市场的规范程度,而且严重限制私营建筑经济发展角度。招投标制度是在政府强制推动下逐步建立起来的、用来规范我国建筑业的管理体制。1981年开始试点,经过推行和逐步完善,它已经成为建筑市场的重要交易方式。招投标制度虽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完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加之旧体制没有完全消除,在交易中,往往容易造成交易成本过高,市场混乱,严重影响效率。
(1)对招投标方式的误解。招投标有很多方式,如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协商议标等。公开招标带有“公开”,一些人就错误地认为,公开招标具有公开公正的特点,其它招标可能潜规则多。事实上,公开招标所需要的时间多,布置准备久,会导致费用昂贵。若一律采取公开招标,会增加过多的开支,浪费社会资源。其它招标方式各具特点,均可利用。所以,应按照项目性质特点的不同和规模的大小,采用灵活的方式。
(2)最低造价的制定不规范。招投标拥有一个最低造价限额,只有达到,才能进入有形建筑市场交易。最低造价确定若太高,不利于充分竞争;若太低,可能延长交易周期,增大交易费用。所以需要谨慎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而且标准的制定要具体、实际、详尽。
(3)投标压价的盲目性。招标是为了选择最好的,而在现实中招标却是选择报价最低者,导致招标成了相互压价的平台,完成招标方通过竞争性招标,达到降低投资的目的。事实上,标价并非越低越好,市场是环环相扣的,若价格比成本低,市场会失衡,各单位为了压低成本,往往偷工减料,影响工程质量最终还是损害业主利益。只有价格比成本高,才能认为是有效的、合理的。若一味地压价,会违背了价值规律,偏离了社会福利最优的均衡价格,是不科学的、不可取的。可见,以上种种对招投标的认识不当和不合理利用,会造成建筑市场的不公正不公平,扰乱建筑市场的秩序,最终影响建筑经济的发展。
2、机制和体系的缺乏
市场的良性发展,需要完善相关的机制和体系。建筑市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热潮不断繁荣,我国上下兴起一浪浪的建筑高潮,但是由于相关的体制和机制的滞后,建筑市场的不完善,导致一些市场主体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加之建筑市场的供需失衡等原因,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的秩序,也给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如一些建设单位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强行按个人意愿进行各种不法行为,常常拖欠工程款;一些项目工程经层层转包,对承包商缺乏监管,往往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出现质量和安全的问题;一些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正,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建筑市场的相关机制和体制的滞后,已经阻碍了建筑市场和私营建筑经济的良性发展,建立完备的市场信用体系和相关的监管机制,是当前迫切的任务。
3、管理水平低下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技术及管理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极大地发展,但是计划经济仍有很多残留,加上文化的原因,私营企业普遍采用家庭化的管理模式。在初期,家庭化的家长制独裁可利用权力的高度集中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本,调动家庭成员的积极性,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但是,家庭化的管理模式,往往在用人上唯亲任用,缺乏活力,造成人才的缺失;同时家长式的独断决策,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信息量等的局限,难免会出现失策,做出错误的判断。经营理念的不成熟,管理手段的不先进,使企业难以驾驭市场,掌握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最终被市场淘汰。此外,我国大多数私营建筑企业对技术的要求也不高,沿用粗放型经营模式,一味地追求利益,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还缺乏高素质的综合性管理人才。这些缺失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使企业严重滞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的管理,是私营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关系到私营建筑企业的生死存亡。
三、克服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行业内部障碍的对策建议
1、完善招投标制度体系,强化对合同履行的监管
保障私营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逐步建设和完善招投标制度体系和相应的监管约束机制,强化建筑工程中的细节,落实各项监管,严惩各种不法行为,为私营建筑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认真宣传,让私营建筑企业负责人认清转包、挂靠和违法分包的界定,明确总包和分包的责任,严惩扰乱建筑市场秩序,威胁到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企业,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地方各级管理部门更需要在现有规定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操作细则,严格监督建筑市场的合同履行行为,认真落实,下大力度解决建筑工程的转包、挂靠和违法分包现象。
2、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更是保障私营建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经过多年的准备,我国有关部门不断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和新进展。当前各方面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大力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的出台更体现了国家对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重视。因此,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要求,大力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根据要求中“政府启动、市场运作、权威、信息共享”的思路,逐步实现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统一的信用法规体系、统一的信用奖惩机制的目标。同时,不断完善相关信用评级机构和建立相关行业协会,共同监管,相互约束,共同发展。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市场的有效运转,减低各种风险,推动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成就私营企业的繁荣。
3、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为了改变私营建筑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的现状,提升管理水平,
首先,必须转变管理理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企业。营造学习型的文化氛围,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第一,引进现代的管理理念替代家族式管理模式,革新管理方式并高度重视管理,切实做到“向管理要收益”。
第二,狠抓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贯彻落实相关人员的管理理论水平和方法常识问题,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争取发挥员工的最大效益。
第三,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理清和完备相关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做到有法可依,责任到人,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
第四,塑造学习型组织。我国私营建筑企业要在错综复杂的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去,把握市场的脉搏,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接受新思想、新理念。这就要求企业员工保持着学习的态度,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这样建立起来的企业就是一个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能够使企业不断壮大,使企业保持不败之地。其次,私营建筑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大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员,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技术素质。
事实上,大多数私营建筑企业都缺乏自己的专业团队,特别是设计和技术创新人员,往往只能聘请外面的工程师来协助,使企业缺少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自身的技术储备,也是企业潜在利润的增长点,更是企业未来向新领域发展的基础。强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形象,彰显企业的文化价值,还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引领企业成长和壮大。以上列举的种种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问题,它的解决对策必须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这基础指的是建立国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基础之上、建立在我国私营经济将持续快速发展基础之上,及建立在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已经孕育成熟、将要大发展基础之上。同时,私营建筑经济发展快慢还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而不断进行调整。
四、结束语
我国私营建筑经济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而产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不仅推动国家建筑业的进程,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完善和建筑产业的结构调整,而且缓解了城镇就业压力,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存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国家必须重视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鼓励和引导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按照市场经济及建筑业的发展规律制定长远规划,保障私营建筑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