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绿色建筑现状评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绿色建筑现状评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绿色建筑现状评析

一、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最早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地提出来的。由于时间、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国际上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2006年,我国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一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应用了资源、环境、经济、健康的集成思想,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低环境负荷情况下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人、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二、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现状

当前各国对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都采用全寿命周期方式来考虑,通过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的费用与效益差异的比较来衡量绿色建筑。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在《绿色住宅的成本》中指出:“绿色住宅比传统普通建筑的前期费用平均仅增加2.42%,但它的低运营费用、低健康成本、低融资费用和保险费用、高出售价值体现出了绿色建筑的巨大优势”。美国联邦能源管理机构在《联邦能源管理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手册》中运用全寿命周期形式对所有联邦建筑中能源与水资源保护项目、能源更新项目的经济性进行评审,但只是从节能与节水方面考虑了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经济效益。2003年,在给加州可持续建筑专责小组的报告《绿色建筑的费用和效益》中,采用了全寿命周期净现值来评价绿色建筑,从降低能耗、能源相关的大气排放的减少、节约用水、废弃物减少、效率和健康的提高、保险费用的降低方面体现了绿色建筑的效益。但是该报告中的经济评价体现的是整个加州的经济效益,其中还包括社会和环境效益,并没有给出衡量单个绿色建筑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在国内,绿色建筑的认证评价工作经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的努力虽然已初有成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该标准中同样没有涉及到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但是在近两年中,国内对于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的探索工作并没有停止,如朱燕萍、胡昊在《生态建筑的项目经济评价研究》中提倡运用差值的经济指标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使用差额净现值与投资增额回收期评价指标,并在最终的评价中融入建筑功能的满足,全寿命费用,资源合理利用,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健康影响评价指标,并赋予一定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韩君伟、董靓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中指出,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应权衡初期经济投入和长期经济消耗之间的关系,把绿色建筑作为一项经济投资项目来看待,保证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投资回报率不能低于普通建筑的基准收益率。

三、当前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方法的不足

纵观国外与国内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方法,当前的经济评价指标还不完善,并没有形成一套成型且可操作性强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标准。而且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所涉及的内容没有从单个绿色建筑项目的角度出发考虑不同受益主体所能获得的收益,没有将绿色建筑所增加的经济效益做一个有效分配,特别是对消费者来说,不能明确购买售价高于传统建筑的绿色建筑到底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潜在收益,对销售经营性绿色建筑的开发商来说,也不能明确绿色建筑的初始增量投资费用到底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利润。

四、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的完善

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概念

1989年荷兰国家居住、规划与环境部(VROM)针对传统的“末端控制”环境政策,首次提出了制定面向产品的环境政策。这种面向产品的环境政策涉及到产品的生产、消费到最终废弃物处理的所有环节,即所谓的产品寿命周期。1990年由国际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ETAC)首次主持召开了有关寿命周期评价的国际研讨会,在该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寿命周期评价(简称LCA)”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通过对能源、原材料消耗及污染排放的识别与量化来评估有关一个产品的过程或活动的环境负荷的客观方法。在199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出版的14000环境管理评价体系中将它定义为:汇总和评估一个产品(或服务)体系寿命期间的所有投入及产出对环境造成的和潜在的影响的方法。欧盟将全寿命周期评价定义为:基于对产品、生产过程活动从原材料获取到其最终处置的调查,定量评估产品的环境负荷的方法。

2.全寿命周期经济评价阶段的划分

绿色建筑不但具有传统建筑的特点,而且还需考察其运营维护,以及最终废弃拆除的情况,所以通过全寿命周期经济评价来衡量它的阶段划分时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策划阶段。策划阶段作为建筑的概念阶段,其方案直接影响到建筑在随后的设计、建造、运营维护阶段的环境、经济,是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在本阶段主要是做好项目的前期管理、规划工作与可行性评价,即根据环境、市场、自身条件与发展,以及政府、地区的用地规划,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风险分析与综合论证,对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根据。

第二: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将项目策划阶段所确定的方案具体实施的过程,是绿色建筑方案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设计方案作为建造的依据,其技术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可行、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建成后运营维护是否方便等因素,不仅决定着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而且还决定着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

第三:建造阶段。建造阶段是将策划方案、设计方案具体落实到有形的建筑实物的重要阶段,通过综合考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使建造阶段所需费用控制到一个合理的程度。同时在建造过程中有效利用废弃物,有效维护环境。

第四:运营维护阶段。绿色建筑的优势最终是体现在使用阶段,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有效降低运营和维护费用,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体现绿色建筑的价值。

第五:废除阶段。废除阶段中绿色建筑剩余价值的有效利用,以及对场地的有效维护也具有显著的作用。

3.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

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须充分反应出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在最终综合经济效益比选上的差异,所以一般应尊重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全面性原则。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的体现不仅包括在全寿命周期内传统成本的降低,而且还包括生存环境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健康舒适的生活等,所以经济效益还应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将对比方案的差异全面融入到经济指标中。

第二:科学性原则。评价内容体现在评价指标上的数值要体现真实可靠地原则,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于不确定性较强的数据,须对比分析大量的实践数据,这样才能真实反映绿色建筑的真实价值。

第三:简明性原则。经济评价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将评价结果以简明扼要的形式体现出来,直观体现出各方案之间的差异,通过合理选用经济评价指标,降低工作量,便于最优方案的确定。

第四:灵活性原则。不同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所体现出的效益类型也不尽相同,在选用经济指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灵活运用经济评价指标。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