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思考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
一、简析建筑物的商品性质与使用价值
集体群是建筑物所具有的一个独特点,由功能各异的建筑物所共同组成的建筑集体群,在其需要通过不同工艺、不同地点和不同专业等的模式的交叉生产来满足其实现的过程。此外固定性、单体性、符合性、协作性等也是现代建筑群所具有特点表现。在建筑下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通常选择于某一个固定地点进行分散生产,与一般性商品不同的是,建筑群不能进行集中性生产以及自由运输。要满足建筑工程的全面施工要求,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都需要由不同的部门、工种和技术间的协调配合,而一般性的商品由单一的环节便可完成其全过程的生产。建筑物的复合性特点则主要通过建设过程中的工厂预制和现场制作两种形式来加以表现。此外,一般性商品可以在市场上进行等价交换,而建筑物则只能依照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生产操作和项目工程的管理监督。从建筑物本身所具有的商品性出发,在进行建筑物的组织与预约生产的环节上,都应对建筑商品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同时按照实际要求开展生产监督与管理工作,以确保建筑物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使用价值是任何一件商品所必备的一种本质属性,建筑物也不例外,因此,建筑物在其建设施工过程中应以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为基础,具体的使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适用性。作为建筑物商品的基本特征,满足其相应的使用需求是建筑适用性的价值表现,如果一个建筑物没有真正的发挥出其适用性的一面,那么它的存在价值将会被无形的抹杀;(2)可靠性。只有完善可靠的保障才能保证建筑工程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和耐侵蚀力,避免因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而引起相关事故的发生,导致经济财产的损失和人民群众的损伤,为建筑本身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建筑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降低;(3)经济性。除了满足建筑物本身的审美性和质量性外,还应在最大的程度上体现出建筑物本身的经济价值,建筑物的经济价值是商品属性的要求,体现为应将其设立在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内,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到实施建设,每一个环节都应将经济效益摆在一个最佳的状态中,控制好整体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和质量标准的衡量,才能在最大的程度上获取建筑物的经济价值。
为更好的体现建筑物的经济效益,在建筑的设计规划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应将建筑物的适用性、经济性、美观性和耐久性等特点统一起来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从而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最优化的建筑标准。建筑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对于建筑的建设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更是衡量建筑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尺度,是建筑物经济效益实现的根本保证。因此,该项标准的制定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满足其自身的特点和实际要求,符合本国家、本地区的建筑标准要求和建筑模式要求,从而促进建筑物经济效益提高的根本目的。建筑标准与建筑作用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从工期、劳动材料定额、施工等方面进行标准化设定,才能保证建筑经济效益能够顺利实现。建筑企业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主要是对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把握。建筑质量控制过程中不仅要按照各种建筑标准进行实施,同时还要制定计划管理、物料管理、工序管理、劳动管理、机具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标准。通过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完美结合,可以对建筑经济效益进行全面控制。
三、建筑标准化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重要策略
建筑标准化主要是指人们在建筑活动中为实现经济效益制定一系类的规则,最终促使建筑业更好的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标准化主要是按照一系列的规则推进工作,保证建筑经济效益能够更好的实现。建筑标准规则是人们进行建筑实践的重要依据。建筑物实施过程中可以看成是一个复合品,而不是单一化产品,具体建造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建筑装备和建筑配件都需要在现场组建完成,具体实施过程会涉及到几百个单位,因此建筑实施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因此建筑业为达到社会化生产、商品化供应,必须按照定型化、模块化、体系化、综合化等方式推进各项工作,才能更好的提升建筑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实现建筑标准化。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把严密分工和广泛协作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建筑标准化工作对提高建筑经济效益起到关键性、纽带作用。
四、结语
建筑经济效益是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建筑经济效益的提升可以促进建筑业的全面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把提高建筑经济效益作用重要任务,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白洋 单位:抚宁县建筑设计所
(二)
一、影响建筑经济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
在进行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主要容易受到成本预算、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等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成本管理不到位而影响建筑经济效益。成本是影响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只有想方设法地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才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过程中,还存在着成本控制不到位的问题:
一是对成本认识不到位。有的建筑企业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片面地认为成本控制就是不顾一切地减少建筑工程成本,从而就会突破建筑工程质量的底线,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问题。成本预算不到位,预算编制不能够很好地指导实际。预算控制不到位,往往是发生了预算超标的问题后才知道,预算控制明显滞后。预算执行结果的应用不到位,没有对相关责任人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问责,无法增强预算人员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意识。
二是材料成本控制不到位。材料成本在建筑工程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在材料成本管理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在进行材料采购时,没有统筹地考虑到建筑材料成本因素,只是片面地考虑到材料的质量因素,从而导致所采购材料的成本过高。在建筑施工现场,对材料的使用管理不到位,从而导致材料损耗过大,或是由于管理不到位而使材料出现丢失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材料成本的增加,从而降低建筑经济效益。
三是人员费及设备费等费用控制不到位。在人员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工程的实际需要,因为人员安排不当而容易出现窝工的现象,导致人工费用过高。在设备费用安排方面,容易出现机械费用过高的问题,如设备配备不当,设备作业流程不畅就会造成机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从而造价设备资源的浪费。又如机械养护不当,而只是重视设备的使用,让设备带病超负荷运行,这样就容易增强设备的故障率。
2.质量控制不到位而影响建筑经济效益。在建筑工程中,因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返工。如果返工量越大,则需要重复付出的成本就越大,从而就会降低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问题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材料质量控制不到位。材料质量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如果材料质量控制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导致建筑工程返工量的增加。主要是没有把握好材料采购时的质量关,导致建筑材料的质量不达标。或是把握好材料的入场关,对于进入施工场地的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查不严格,没有进行材料质量试验检测,或是质量检测操作不到位,就会使不合格的材料混入到建筑施工现场,给后续的建筑工程施工留下严重的质量隐患,从而导致返工量的大大增加。
二是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到位。在进行质量控制时,有的由于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而导致施工质量较差,有的则是由于施工人员的违章施工而导致质量问题。施工质量控制的管理比较滞后,一般都是出了质量问题才采取弥补措施,而缺乏超前性、预防性的措施,往往使造成的损失无法挽回,从而降低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不同专业施工工种的相互影响,也会造成对建筑工程半成品或成品的损坏,从而影响了工程质量。
三是没有抓住重点。在建筑工程中,因为其涉及的因素非常多,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就往往容易顾此失彼,出现诸多管理的漏洞。特别对于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工程、建筑结构中的薄弱环节等重点,不够重视,没有严格地实施重点监控,就容易因为这些重点部位的质量隐患而增加投入成本,从而减少建筑经济效益。
3.管理机制不完善而影响建筑经济效益。
一是缺乏全程性建筑经济管理机制。往往只是就事论事,仅仅对零星的问题采取个别措施,而没有建立比较规范的、长期的建筑经济管理机制。在建筑经济运行状况方面,缺乏全程性地监督,正因为监督的缺位,就会导致问题的发生。当某个阶段存在建筑经济效益问题时,不能够及时地发现,也就无法及时的解决。
二是缺乏全员性激励与约束机制。在实施建筑经济管理时,仅仅将此作为个别部门和少数人员的事情,未能将建筑经济管理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科学合理地细化,没有将建筑经济效益与施工人员的个人待遇相互捆绑。正因为奖罚制度的缺失,就难以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参与建筑经济效益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建筑经济效益低下。
二、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1.从成本管理方面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一是加强成本过程控制。牢固树立“质量是前提,降低成本是关键”成本管理理念,只有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够想方设法地降低成本。加强对建筑工程实际的调研,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狠抓预算控制,采用超前性和动态化预算控制,加强预算结果的运用,对于成本管理不当而造成建筑经济效益受损的相关人严肃追究责任。
二是加强材料成本控制。充分考虑各种影响材料成本的因素,从质量、价格、运输费用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的使用管理,严格按照工程量领取材料,控制材料损耗,加强材料保管,严防被损坏或丢失。
三是降低人员及设备费用。在进行人员安排时,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严防窝工、怠工,降低人工费用。在设备费用上,科学合理配备施工设备,设计最佳的作业流程,提高机械利用率,加强机械养护,减少设备的故障率,从而降低设备费用。
2.从质量控制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一是加强材料质量控制,减少重复投入。把握好材料采购或入场时的质量关,严格进行质量“三检”,做好质量检测试验,从源头上减少质量隐患,从而减少返工量。
二是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选择优秀施工人员,提高施工人员技术,加强质量意识,规范施工行为,减少违章施工造成的质量问题。采用预防性和超前性的施工质量控制模式,随时出现问题随时解决,不让建筑质量隐患扩大化、严重化。科学布置施工界面,减少交叉施工和立体施工,减少工序之间和不同专业作业带来的干扰和影响。三是抓住建筑工程的关键点。突出抓好建筑工程中的重点工程、隐蔽工程、薄弱环节、关键部位等,特别是工序交接方面做好验收,严防上一阶段的质量隐患流入到下道工序中,以减少返工量来增加经济效益。
3.从完善管理机制提纲建筑经济效益。
一是实行全程性建筑经济管理。建立连贯性、全过程的经济管理机制,坚持以超前经济控制和过程经济控制为主,并与事后处理相结合,实行全程监督,便于尽早发现建筑经济效益问题,从而将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
二是构建全员性激励与约束机制。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建筑经济业绩突出的相关人员进行奖励,对于给建筑经济效益造成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和增强责任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如何提高建筑经济的效益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切实掌握影响建筑经济管理的主要因素,并从成本管理方面提高建筑经济效益,从质量控制提高建筑经济效益,从完善管理机制提纲建筑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确保建筑效益的有效提升,从而更好地应对来自国内外同行的挑战,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助推我国建筑事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李林波 单位:贵州建工集团第七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