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施工技术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施工技术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施工技术探析

摘要:近年来,建筑工程随着我国经济提升而不断发展,其中给水排水在施工过程中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施工质量。但是,建筑工程给水排水的施工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施工技术使管网系统自身作用得到有效保证,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弥补,以此满足给排水施工技术标准,从而提高施工质量。为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施工安全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技术要点

前言

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技术有较大的提升,使各领域较快发展,其中建筑工程在此基础上也得到有效的发展,逐步成为了我国支柱型产业,而给水排水施工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作用逐步显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为此,施工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给水排水施工技术来避免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

1建筑工程给水排水系统

1.1水压的降低

一般情况下一些建筑由于建筑楼层较高以及用途相对复杂等特点,对防噪、防振以及防漏等要求相对比较高,并且在较大程度上对水的使用标准也较高,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水系统进行有效控制[1]。此外,由于建筑工程楼层不同,水压力很难满足较高层建筑,一般进行分区给水再进行二次供水加压,以此对建筑供水满足不同的需求。除此之外,一些消防系统有较大的水压,并且一些配件设置年限有限,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水压过高而受损,大大降低了人们生活质量,因此建筑工程在进行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时,需采用合理的供水方法,以此对水压进行有效降低。

1.2消防给水系统要求较高

一般建筑工程对给水系统有较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2]:①一些建筑工程在出现火灾时,火势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扩散,这就需要室内需要具备较高的给水系统,有足够的水量才能有效防止火势的蔓延。此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提升给水排水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是建筑工程施工中较为重要的部分;②室内给水排水系统的设置需要根据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管理条件来完成,不但需要满足水压与水量的问题,而且在较大程度上还应预防火灾情况下的用水问题,最大程度上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问题。

1.3避免静水压过大

我国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工程设计时,还需要对底层管道中静水压力过大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供水方式使用竖向分区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来缓解静水压力过大。

1.4对排水管道合理设计

由于建筑工程高度不同,给水排水系统管道长度有一定差异,致使管道内气压有较大的波动,在较大程度上会形成堵塞的问题发生,这就需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手段对排水管道系统实施合理布设。此外,在进行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对通气管进行合理增加,以此能够对排水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其中通气管应当选用高质量的材料,能够有效预防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破损的情况。

1.5保证给水排水管道通畅

给水排水系统对建筑工程较为重要,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给水排水系统问题,不但会影响到建筑功能的发挥,而且对人们用水带来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建筑中居民较多,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应提高施工技术,并且采取有效的应急方案,以此保证建筑工程中给水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2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特点

2.1给水施工特点

在对建筑工程给水系统实施安装过程中,由于有较大的供水压力,一些城镇供水管网的压力供水能够较好满足地层供水需求,这就需要通过增压来满足高层供水需求。此外,由于建筑中高层与地层供水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差异,地层水压相对比较大,致使地层水流较快,极易出现噪音,高层压力相对较低,在用水量高的情况下会发生负压的情况,对居民的生活用水造成一定的影响[3]。为此,一些较为高层的建筑在进行给水施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采用竖向分区供水,这在较大程度上可缩短压力差。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压力式与重力式供水方法,其中重力式供水方法主要是把重力水箱在最高点进行设置,并且布置高低液位控制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实现液位自动控制,对水泵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水箱水位,以此保证给水系统在此环境中进行正常运行;压力式供水方法需要使用到变频加压泵组,一般情况下是通过该泵组将箱内通过抽吸的方式来达到供水的要求,其中通过管网中的电接点压力表对水泵控制柜进行有效传递,启停水泵时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建筑工程给水系统施工中,需要对给水系统安装要点进行有效把控,并在此基础上应通过消毒来净化水质,以此提高饮用的安全性。此外,为了能够降低施工成本,使用分质供水方法,另外还应对辅助给水施工进行有效的把控,在最大程度上能够保证其质量,以此满足给水需求。

2.2排水施工特点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使用排水管道一般选用的是新型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需做好排水系统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①在进行排水管道粘接过程中,需要把承接口与管道口清理干净,并将粘接剂通过摇匀来提高粘接效果,同时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承插间隙进行有效施工;②排水系统施工设计过程中,可以需要对废水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流,同时实施二次利用,比如对建筑中设计中水回用系统,由于高层建筑中水回用系统品质相对较高,利用该系统并采用一些处理工艺对废水实施有效处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用水要求,以此转换为饮用水。此种方法能够有效减少一些建筑用水量,以此在较大程度上可节约成本,其中能够通过单独出户的排水设计方法对污水进行排放,以此避免由于压力过大出现返溢现象;③建筑排水若采用通气管时,还需要实施异味处理工作,这就需要提高通气管连接密封性避免异味影响居民生活,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到美观与经济。

3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技术要点

3.1给水管道安装技术要点

建筑工程给水排水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对给水管实施有效安装,安装前应对地沟实施有效测量,并在此基础上检查支架是否满足安装标高,还需要检查图纸标准与支架家具吻合程度,对管道的运行与放空需求进行考虑[5]。此外,需要对一些焊接与设置的科学性进行检查,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若管道需通过墙壁,应当进行钢套管或者预留洞的设置,一般卫生间应当进行预留洞的留置,在进行给水管安装时,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阻火圈,需要进行阻火圈数量的适当增加,若排水管位置不在密封位置,无需进行阻火圈数量的增加,如果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了间断,需要对管口进行有效封闭。

3.2排水管道安装技术的要点

在进行排水管道安装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伸缩节实施安装,这也是安装最为重要的环节,这就需要在安装前进行详细的检查,必须要达到安装要求,若没有达到安装要求,应将伸缩节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情况下应保持在4m。此外,需要进行通球试验,通球率需保持在100%,同时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污水管道坡度,保证该坡度处于标准范围之内。除此之外,还应检查管道口,并且在安装过程中需对管口设计要求全面考虑,这就需要水平位置与中心高度间距保持在1m。还应保证排水通气管与风、烟道进行有效连接,并在此基础上安装工作需要具备规范化标准。

3.3室内管道的安装要点

在对室内管道进行安装时,因管道数量较多,这就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对管道进行排列并保持合理间距,其中气管需排列在上,液管排列在下。此外,室内管道安装过程中还需要确定管线间距,必须要使保温层、阀门等方便安装与检修,因空间相对较小,所以间距不易过大,并且相同排水管道中的并排阀门手轮间距应保持在0.1m,若出现碰撞现象,管道分支不能与管路主干相遇[6]。除此之外,一些施工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在较大程度上不考虑施工成本与后期维护,大大增加了较多隐患。室内管道的埋设一般是在阳台或洗手间位置,同时在安装时采用斜线安装方法,不但能够对施工材料进行有效节约,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可提高管道运行的安全性。

3.4安装管道支吊托架

在安装管道支吊托架时,安装位置的准确性是整个安女装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埋设应平整与牢固,同时支架与管道之间应当保持紧密接触,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证固定工作的可靠性,并且支架还需要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使滑脱与滑槽两侧有4mm的预留间隙。此外,设计标准需要与纵向移动量吻合,若管道吊架有一定的热伸长,应保证在吊杆中垂直安装,以此实现固定安装,从而提高结构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在对钢管支架实施安装过程中,需保证塑料管与给水系统复合管吻合,还需要把金属材料当作管道支架制作材料,同时在管道与支架间放置非金属。

4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给水排水施工技术,不但能够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可提升建筑工程未来使用价值,在较大程度上可促进整个建筑工程的发展。此外,在进行给水排水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技术严格把关,以此充分发挥建筑使用功能,另外施工企业在进行给水排水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保证给水排水安装工作的有序进行,并且对管道支吊托架进行有效安装,以此保证给水排水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昌武.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2):158.

[2]赵珈珞.建筑工程给水排水的施工技术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5(23):157.

[3]王军,祝成成.建筑工程给水排水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7(2):215.

[4]匡燕霞.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的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1):306.

[5]潘英英.建筑工程给水排水的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5(17):114.

[6]廖业恒.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7):186.

作者:苗培义 单位:山西西山金信建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