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养老驿站建筑空间设计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养老驿站建筑空间设计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养老驿站建筑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在世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居住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养老居住设施的设计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提出的社区养老驿站的建设对于解决养老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其建筑空间设计也成为养老建筑的关注焦点。文章分析了国内外近五年以来养老设施空间设计相关研究文献,对国外该领域的既有研究内容与现状进行综述与分析,来寻求该领域研究的切入点,并促进对建设现状的反思。

关键词:养老驿站;空间设计;文献调查;综述

0前言

老年人人口分布不均,养老设施分布与人口分布倒挂、老旧小区养老服务场所严重不足等问题,使得就近养老的趋势更加明显。养老驿站的提出,将有效的解决社区养老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养老设施设计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将对国内外近5年内的养老设施设计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国内外对于养老设施的设计策略,希望能够以养老设施建筑空间设计为切入点,寻找新的创新点,对于养老服务驿站的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

1养老设施概述

2014年京民政局了《北京市2014年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方案》[1]。日间照料中心属于养老照料中心范畴,养老照料中心按建设层级可以分为街道级、社区级;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只接受日托和既可接受日托也可以接受全托两种。2016年京老龄委《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议的意见》[2]。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是一种就近服务于社区的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护理、心理支持、社会交流等服务的小规模、多功能养老服务设施。其具体服务内容分为两种:一种是提供生活照护、短期居住等驿站内的服务;另一种是提供无障碍出行、情感慰籍、老年营养餐配送、医疗服务、上门护理、器具租赁等上门服务。它是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支持和必要补充。养老驿站是北京市政府在完成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之后为进一步全面满足社区居家养老需求而提出的建设目标;养老驿站可以理解为比日间照料中心覆盖更全面、功能空间更细化、服务更周到、更有针对性的社区居家养老设施,是日间照料中心的补充与升级版。与日间照料中心相比,具有规模更小、补贴比例高、数量多、服务项目多的特点。两者都属于小规模多功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日间照料中心发展的较早,对养老服务驿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研究现状

2.1国外养老设施研究

周燕珉等人(2015年)[3]回顾了世界各国对于养老居住问题的探索历程,探讨了国外老年建筑的设计最新理念,老年建筑的关注点已经从物质转向精神、微观转向宏观,对于我国的老年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提供思路。袁庆帆等人(2015年)[4],分析了日本日间照料设施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政策,并根据实际调研,重点分析了日本的日间照料设施注重“地域化”、“小型化”和“家庭化”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卫大可等人(2013年)[5]主要对英国日间照料养老设施的场地选址模式和空间布局模式进行了分类,在对英国25家日间照料养老设施的空间配置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活动室、餐厅等公共活动用房的空间使用模式及设计要点,并提出了对于我国的日间照料养老设施的建议和启示。在老年人的行为系统研究上,胡慧琴等人(2014年)[6]主要以德国、美国、芬兰等发达国家的养老设施为例进行分析,对于老年人的“步行和探索”、“烹饪和用餐”、“户外活动”等行为系统和对应的空间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设计方法。

2.2国内养老设施研究

针对老年人社区养老设施的空间需求以及老年人的行为特点,国内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王小荣等人(2014)[7]通过对于社区养老的实态调研,通过满意度评价指标分析得出社区养老具体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要根据社区商业设施需求、社区环境安全性、住宅安全性以及老龄服务质量与水平来进行老年社区环境设计。林文洁等人(2015年)[8],将老年人的生活行为分为起居、就餐、休息、如厕,并且分析了老人对于各空间的需求。受到国外老年建筑设计的影响,国内的学者也开始进行老年建筑空间设计的研究。在老年建筑空间设置上,其中相关的论文有林文洁等人根据《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对日间照料中心的功能用房类型、数量、是否兼用、实际利用情况进行了梳理,对于多功能活动室、餐厅、休息室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日间照料中心的设计示例[9]。北京民政局(2016)392号文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设施设计和服务标准(试行)》将养老驿站空间分为生活用房、医疗保健用房、公共活动用房、服务用房,限定了各功能空间的构成,但是没有具体给出各空间的面积。3养老驿站就餐图4养老驿站医疗保健图周燕珉等人(2016年)[10]针对养老服务设施的使用情况提出了4条建议:①空间增加适应性,设备预留改造性;②打破房间“化零为整”,增加隔断“化整为零”;③注重员工服务流线,合理布局辅助空间;④共享周边社区资源,开放部分对外功能。林文洁等人(2018年)[11],通过调研北京地区养老驿站的就寝与如厕、全托老人就餐及社区老人供餐服务(如图3)、日常起居及医疗保健(如图4)、洗漱、洗浴及洗衣晾晒和其它辅助空间的利用现状,提出了功能空间设置和空间设计的建议,应该根据老人的行为特点、活动流线、护理流线、置屋空间以及管理需求来确定。北京工业大学卜德清对于北京地区的养老驿站进行了空间构成、空间组合关系以及功能空间设计要点三方面的分析,其中空间构成上分为应设置、可设置和可兼用用房;不同空间的组合,将空间分为需单独设置和可合并开设,合理的将各功能空间联系在一起;同时又分析了各功能空间设计的要点,多功能活动空间可根据活动内容分区设置,用餐区考虑餐桌分布,休息区分室,卫生间男女分设,为员工提供休息区以及具有外派服务的驿站要考虑扩大备餐和储藏空间。除了对于功能空间划分以及空间组合的研究,还有关于单个空间设施的相关研究。在老年服务设施中,用餐是最基本的服务需求,完善“老年餐桌”的配置和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朱柳慧等人针对北京地区养老服务设施中“养老餐桌”的现状,汲取国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经验教训,对于改善社区“养老餐桌”提出了建议,应该拓展“老年餐桌”的功能、配置专业化的人员、创新经营方式等[12]。

3结语

通过近年来的养老设施空间设计的文献综述,了解到目前的研究现状。国外的日间照料设施研究已经从物质转向为重视精神的空间设计,通过调查分析老年人的行为系统以及需求进行设计。国内的研究时间比日本等国较晚,由于与日本的养老理念相似,所以很多都是借鉴日本的养老经验,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到我国老年人的需求。近些年,我国的学者开始关注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以及他们在驿站中的行为动线等。相对来说,日间照料中心的空间设计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养老驿站的提出,改善了日间照料中心的不足,但在实践上还没有太多的经验,文件中没有给出明确的各个功能空间的建设面积指标,且目前的研究文献中对于养老驿站的空间设计仅有一篇。本文期望在分析同类养老设施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养老驿站的空间需求,分析老年人需求和行为动线,对于养老驿站就行空间设计的研究,以期对养老驿站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2014年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京政发〔2013〕32号)[S].2014.

[2]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议的意见[S].2016.

[3]周燕珉,林婧怡.国外老年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设计趋势[J].世界建筑,2015(11):16-21.

[4]袁庆帆,周典,徐怡珊.日本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的规划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5(10):112-116.

[5]卫大可,康健.英国日间照料养老设施的建设模式及启示[J].建筑学报,2014(05):77-81.

[6]胡惠琴,赵怡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行为系统与空间模式研究[J].建筑学报,2014(05):70-76.

[7]王小荣,贾巍杨.社区养老实态调研与满意度评价指标初探[J].建筑学报,2014(S2):157-159.

作者:杨艳 张雨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