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学建筑空间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学建筑空间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学建筑空间研究

摘要:随着微课、MOOC等信息化混合课堂走入现代教育课堂,传统教学建筑空间与课堂形式匹配值降低,以河南科技学院教学建筑空间为例,从师生课堂教学行为入手进行调查研究,对建筑空间形式、室内空间布局等层面进行探索,对高校教学空间设计与改造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教学建筑,混合式课堂,教学空间

1概述

随着课堂教学与微课、MOOC等信息化在线课堂的深度混合,信息化媒介教育形式已经广泛在课堂教学中普及,并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形成补充与提升,“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迎来了新机遇。现行教学建筑空间与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课堂行为并不能完美匹配,混合式课堂教学中的大量师生教学行为在传统教学建筑空间中无法良好实施。而部分信息化设备(例如VR教学设备、全息投影多媒体、信息化教具、教室信息控制台等),在传统教学建筑空间中没有立足之地。教学建筑空间中的教师学生位置僵化、教室设备与座位缺乏机动性、信息化教学资源配备不齐、缺少讨论空间等各种不均衡问题尤为突出。

2传统教学建筑空间使用现状

2.1地方高校传统教学建筑空间类型调查

笔者以河南科技学院为本次教育建筑空间研究的样本,研究通过调查与实地测量河南科技学院共14栋教学楼以及实验楼。通过调查得到建筑空间布局与桌椅布置形式与师生使用轨迹,并将调研结果归纳总结,分出了三种主要教学建筑空间类型:普通教室265间、大型合教61间、实验室81间(包含各专业实训室或实验室)。

2.2传统教学空间类型分析

1)普通教室。现状的普通教室多数以60,90,120的座位数目进行布置。面积大多在100m2左右。该类型常用于2个~4个行政班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授课。内部桌椅多采用排列方式布置。2)大型合教。现状的大型合教主要以150~300的座位数量进行布置,面积大约在160m2~245m2之间。通常用作4个~6个行政班公授课。多数合教采用阶梯式进行空间设计,室内学生座位呈均匀排列的方式进行组合,教师讲台与多媒体操作台在教室正前方位置。3)实验室。现状的实验室多数为60m2~150m2之间。实验室通常为小班实验或小组实验使用,具有操作演示空间,可提供学生教师在其中进行各种类型的实验。内部桌椅多依据实验类型采取各种排列方式。

2.3传统课堂教学建筑空间分析

2.3.1传统教学建筑空间布局优势与劣势在传统教学建筑空间布局中,教师是教学空间使用主导,教师对此类空间中的课堂教学控制性较好,能够有效的利用讲台及附近的空间设计进行教学活动。而学生在此类教学建筑空间中,往往是单一且被动进行空间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对于课堂空间纪律的控制。传统教学建筑空间中在空间和授课方式的限制下,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交流。此类教学空间的教学活动大多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过程,面对现行的各种信息化互动教学,无法发挥课堂师生需求。

2.3.2师生使用调查统计

笔者对不同高校各专业的300余名在校学生的调查(问卷调查集中在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及部分网络问卷),得到如下数据。有55%的同学表示对现有的教学空间不太满意,4%的同学甚至表示非常不满意。较多对现行教学建筑空间的意见集中在对空间功能与视听关系上。在大型合教中,位置过于靠后或者靠近两侧边缘,很难体验到良好的课堂视听感受,经常看不清楚讲台上的活动,或听不清楚教师的授课内容。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师生普遍对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表示接受并欢迎,但目前现行的教学空间对于运行此类信息化课堂并不能够完全满足。通过对河南科技学院50名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教师普遍反映在进行信息化混合式课堂教学运行中,由于空间和设备的问题,取得的教学效果未达到理想层面。

3信息化混合式教学空间范式研究

3.1信息化混合教学空间属性特征

通过对课程特点分析和调查研究,信息化混合教学空间应具有如下属性特征:第一,开放性特征。学生不仅在教室中学习,建筑的走廊、过厅、草坪、户外广场、大台阶、景观小品都会可以成为自由开放的信息化教学课堂。在混合式教学中,应将知识传授的场所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层次交流的场所转变。第二,互动性特征。混合式课堂中的重要环节是互动,在教学空间中突出互动性是设计的关键。为满足不同教学的不同需求,在设计时要考虑空间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对教师在课堂上引领的位置进行调整,在所有人前方的位置调整到围合的中心。第三,均衡性特征。混合式教学教室空间应注意保持信息交流的均衡性。应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让不同位置的学生在空间心理需求上得到基本相同的感受。均衡性体现在教室空间布局上,主要是将教室去中心化,不再以讲台或老师的位置作为中心,而让学生、师生之间以一种平等的状态均匀布置。该类型的布置可以使得教学空间学习气氛轻松活跃,也为群组讨论营造了必要的条件。第四,教学表达创新性。目前广大学校中课堂教学工具正在逐步趋于信息化发展态势。教师不仅使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科技化设备进行授课,更是在教学中融入各种VR虚拟现实、远程课堂直播、实时课堂信息化统计、信息化课程作业批改等多层面的信息化技术。这种空间属性不仅体现在教学空间形态,还体现在教学空间家具布置上。

3.2信息化混合教学空间功能类型

3.2.1混合式教学教室

混合式教学所用教室主要指基于微课与MOOC课程的60人以下的小班授课教室。空间主要进行课程讲授、师生交流、学生讨论、学生讲授等内容。教室内桌椅可自由灵活摆放、变动,以增加教学空间功能的机动性。

3.2.2跨校区互动教室

跨区互动教室主要指用于异校直播课程使用,通常为了营造良好的课程氛围,会配备50套~130套学生座椅。此类信息化教室应具有课程直播、课程录播、多校教师在线教学互动的信息化教学设施。此类课程中,仍然以教师在视觉焦点的位置进行空间布局。

3.2.3课程录制教室

课程录制教室的课程场景主要是以小班教学、课程录制、教学观摩、分组讨论分享等为主,教室采用课桌灵活组合的形式,使得课室空间形态更加丰富。在该类教室中,应有明确的信息化技术设备辅助课程录制空间设计。

4信息化混合式教学建筑空间设计与改造

4.1教学空间改造研究

大多数现行教室空间都可以用设计改造的形式来满足混合式教学的教室功能要求。根据现有教室的形式不进行大拆大建,通过改造使其满足新型教学方式。

4.1.1混合式课堂改造

以普通双班60人教学空间为例,可保持其空间大小不变,将室内桌椅布局改造为自由移动桌椅,空间可呈教师教授为主型与学生为主的讨论型等。其中,以U型排布,可大大增加以讨论为主的混合式教学课堂需求,同时为学生们上台展示提供充足的空间。教室四面均可设置多媒体投影,以满足不同视角的视听习惯。改造后的U型教学空间中,桌椅排列方式使师生有更自由的活动范围。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空间展示功能。另外部分空间较大的教室,可按照知识传授和小组讨论两个阶段进行改造设计。传统教室空间由于座位的朝向与教师位置的安排等因素,在讨论环节中受限较多。将讨论空间置于排列空间之后,并把座椅设置为可随意移动。这样的改造打破了传统教室固定座位的空间模式。改造后灵活自由的桌椅排布为学生们学习形式提供了多种可能。

4.1.2讨论式课堂改造

讨论式课堂在今天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学校中却没有独立设置的建筑空间,本次改造讨论室课堂是将原有的普通教室进行空间分割与围合,形成一个个小型的围合区域,使小组讨论更加便捷,同样减少小组与其他小组之间的干扰。改造后的教室桌椅均可自由组合,十分便捷。该类型的围合性是设计改造的关键,围合空间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4.2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对于新建教学空间,可以直接将信息化教学的特点设计在教室空间中去。并且设计中不必拘泥于是否采用了传统的空间形态与组合方式,甚至可以将教学空间与室外景观融为一体。

4.2.1去中心化的混合式教室设计

以学生为教学核心的混合式教学课堂,可对教师的空间进行进一步弱化,来烘托出课堂上下的轻松气氛。在设计布局上,可把空间设计为多种形态,多数应将空间设置为没有明确方向感。

4.2.2利用公共空间进行微课堂教室设计

信息化混合式课程经常需要借助于网络进行授课,无论是授课端口,还是听课端口,均有着极强的自由度,对固定教室的需求并不是很高。因此,打造适合更小的群组学习或个人学习的独立空间,能更好的服务于混合式课堂。利用教学楼的过道或独立设置的厅室中,按照不同人数进行交往学习空间的设计,为信息化教学提供深度的场地适应。

参考文献:

[1]毛志远,马珂.园林建筑课程实施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12):76-78.

[2]袁丽.略谈创新美术课教学模式打造高效美术课堂[J].神舟(下旬刊),2014(7):48-51.

作者:李姗姗 马珂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