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叙事性思维下建筑空间设计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叙事性思维下建筑空间设计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叙事性思维下建筑空间设计浅议

摘要:将“叙事性”这种在文学、影视中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建筑空间的设计方法来进行研究。通过“叙事性”的启发,去分析建筑空间内在的关系性以及时序性,从而提高建筑空间的质量以及增强建筑空间的氛围。首先对相关的理论进行研究,然后运用交叉学科以及案例分析的方法来构建叙事性空间的语言体系。

关键词:叙事性;建筑空间设计;时序性;语言体系

1概述

当下由于消费主义以及图形主义的影响,大众往往容易被那些更加易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某些建筑印象所吸引;这种建筑印象可能是一张图片,或者是一段视频等彰显建筑某部分特点的媒介。因此,很多建筑师容易从这些印象出发来制作特殊的、带有“消费主义”吸引力的地标性质的建筑。因而放弃了对建筑空间的挖掘以及批判性的思考。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建筑逐渐扁平化了。因此,当代建筑应更多关注到建筑的空间塑造上。以往很多建筑中由于叙事的“破碎”使得建筑呈现出一种不完整的空间体验。因此,通过研究建筑的叙事性,给建筑空间增加一个抽象上的“线性”概念来达到让空间避免彼此割离的目的[1]。广义上的建筑叙事性是指建筑通过要素、材料、虚实、空间结构、路径、功能等来达到叙事的目的。本文的“叙事性”思维建筑空间设计,也就是将“叙事”其中的概念作为一个可选择的方法去重新定义建筑空间结构。建筑的叙事性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跟随一类边界或者是路径去产生的一系列空间感受,这类边界或路径会随着不同功能、尺度、围合感等改变它的特性。本文的“叙事“这个概念在空间中更强调事物之间的线性联系或关系。叙事性空间也就是将“叙事”作为一个可选择的概念去重新定义建筑空间结构[2-3]。

2空间叙事性的相关理论以及实践研究

2.1“建筑与蒙太奇”理论

爱森斯坦森对于建筑叙事性的研究针对建筑和蒙太奇的关系。爱森斯坦森在1938年发表了一篇名为《Mon-tageandArchitecture》的论文,该论文被认为是第一次尝试将蒙太奇与建筑联系起来,也就是第一次通过叙事手法来探讨建筑空间之间的关系。在乔纳森的《ActionsofArchitecture》中,乔纳森·希尔讨论了蒙太奇在建筑中的运用。他用阿尔瓦·阿尔托的疗养院和勒·柯布西耶1931年为查尔斯·德·贝特吉设计的屋顶公寓作为建筑的例子,在这些建筑中,蒙太奇被用作建筑构图的策略[4-6],见图1。

2.2“建筑漫游”柯布西耶在其著作

《走向新建筑》中引用了雅典卫城“视觉动线”的概念,而其“体验建筑”的理论也受到了A.舒瓦亚对于卫城分析的影响,并把在雅典卫城中感受到的“视觉动线”应用在其建筑作品的设计之中,其中比较有名的案例就是Savoye住宅[7]。

2.3建筑叙事性

伯纳德·屈米认为形式以及简单的功能都不能去定义建筑,定义建筑的应该是发生在建筑中的活动或者是故事。建筑本质上是对这种活动或故事的应对。屈米将进入一座建筑抽象成进入一个故事:有序地经过建筑的各个部分,就像是电影里的连续情节,这些部分一起组成了这个故事。同时,屈米认为不同的功能空间不应简单的成为彼此之间的衔接工具,不同的功能空间之间应有其他的联系并发生有机反应[8-9]。英国建筑师寇替斯(Coates)的NarrativeArchitectureToday(NATO),即寇替斯在1983年组成的一个名为“今日叙事建筑”的社团。寇替斯认为建筑空间以及建筑构成的关系应远远大于在物质表面上体现的东西,建筑应不仅仅包含物质上的内涵,也应该包括它本身的叙述向度[10]。

2.4情境主义

荷兰情境主义国际派建筑师康斯坦特在其提出的概念中将建筑内部分为不同的片段以及各种各样的立方体,并将这些不同的片段立方体以及一些不同的分界以一种非功能主义的有序方式,而并非无目的、混沌、纯粹从功能主义出发的方式相连,创造出一种跳跃式的蒙太奇空间构成。并且在这种构成中,康斯坦特给不同的片段以及立方体赋予了不同的感受、愿望(desire)。这种构成可以根据人们的情绪和意愿,光线,色彩,进行调节变化,从而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情境。受到情境国际主义以及建筑蒙太奇的启发,库哈斯通过对于建筑作品和蒙太奇片段的比较与分析,强调了序列对于电影以及建筑空间创作的重要性。在库哈斯的蒙太奇建筑空间中,充满了解构以及重组,见图2。

3空间叙事性的体系建构

运用语言学的思维来理解这种空间体系建构,空间叙事性的语言系统可以分为两方面,即句法和词汇;句法就是叙事性空间在设计的过程中整体上遵循的结构模式,而词汇就是空间之间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所运用的具体手法,见图3。

3.1空间叙事性的语言体系的句法

在对建筑空间的研究中,如果将图式思维下所形成的建筑空间看成是一种“形而上”的也就是孤立、静止、片面的“面”类空间,那么与这种思维不同的叙事性空间就有一种“线性”的空间性质,一种通过类似时间、路径、流线等单一方向上的概念来增加孤立空间之间的联系空间概念。而这种“线”的概念主要分为两种:常规线性叙事和蒙太奇线性叙事。1)常规线性叙事。在为空间定下一个整体基调之后,空间整体上按照一个固定的序列来排列:尺度、色彩、材质、形式、原型等等。通过这些相同特质中的不同点来达到特定效果。爱森斯坦在其论文中引用了舒瓦希对雅典卫城的研究,探究了影像与观影者之间的关系,称雅典卫城为“古老电影的最好例子”,它拥有“最完美的镜头设计、镜头转换和镜头长度”,即当游者进入卫城时,游历的镜头序列与建筑的节奏是一致的,并且这些镜头的序列之间距离很遥远,以至于从一个镜头序列移动到另一个镜头序列,正是一个能保持建筑物庄严的长度,这种连续性的空间感受就是一种常规性的线性空间叙事。大阪的“难波公园”也是个很好的例子。难波公园是一个综合性的购物商场兼办公楼,建筑主要路径是一条由室外逐渐过渡到室内的“山谷”,随着这条路径两侧的建筑围合感不断增加,最终以开放的剧场和公共空间为高潮,提供了一种游历感,又紧紧与“自然山谷”这个概念相贴合,建筑空间由路径相统一,又通过一定的序列来逐渐过渡。2)蒙太奇线性叙事。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发明后又在法语中引申为“剪辑”。爱森斯坦森也曾提出一种将一些无关的、独立的片段相衔接起来达到一种特殊效果的方法。与常规线性叙事不同,蒙太奇线性叙事在确定一个大的秩序下内部空间处理手法独立性较强,即强调一种“多线”“多维度”的空间概念。王澍的“瓦山”就是在一个大的秩序下丰富差异性的空间:开放的瓦山西边休憩处、开阔的瓦山中腹木拱洞、小巧的瓦山中腹跌水池、宽敞的瓦山中腹院落回廊以及狭窄的瓦山缝隙等等这些在尺度、材质、色彩、功能上具有差异性的空间被一条“游历的路“所串联,被尺度巨大的屋顶所覆盖并通过这种差异性来表达内部空间氛围的丰富性。

3.2空间叙事性的语言体系的词汇

在拥有了叙事中“线”的概念之后,在体系中的词汇也就是具体手法运用较多的是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层次性、差异传递以及衬托性。空间的对比与变化有助于更好地去塑造建筑空间氛围:高大与低矮之间: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可借体量对比而使人的精神为之一振;开敞与封闭之间:从前者步入后者,人会因强烈对比而顿时感到豁然开朗。这与叙事性强的某一类作品中当需要交代一个庞大的背景或情节时往往从一个小的节点开始有相同的效果。因此在叙事性空间的体系构建中的词汇涵盖了这些具体的空间联系的处理方法,包括了空间递进、空间穿插、空间冲突、空间并置等方法。1)空间递进。空间递进是现代建筑中使用较多,也较为常见的一种叙事性的空间处理手法,空间递进的处理手法就是两个空间处于包括像空间尺度、色彩、明暗等某方面的统一基础上进行过渡的关系,这种空间变化一般遵循着某种韵律关系;常规线性叙事就是通过像高度、宽度、色彩、开放性等单一“线性”或“维度”的递进关系而设计的空间序列;例如,NationalMuseumofRomanArt的内部空间由相同形制、不同尺度的巴西利卡式砖拱连接起来,拱券本身被视作罗马建筑文明的伟大标志,并且通过由砖拱统一向不同尺度的空间递进,来表达罗马文明的恢弘。另外这种模式在中国传统宗教建筑中也较为常见:在南岳大庙中,整体空间沿中轴线在保持建筑整体形制色彩不变的前提下建筑空间由收到放,空间尺度由小到大,周边附属空间围合性逐渐增强,整体的建筑氛围也由动及静。常规线性叙事的空间递进相不同的是,蒙太奇线性叙事的空间递进更强调递进的多线性,即整体建筑空间沿多个维度进行递进,在王欣的《折子戏台》(见图4~图6)中强调利用一种《夜宴图》的构图方式通过多线的空间处理手法来展现空间的多维度以及复杂性[11]。2)空间穿插。空间穿插的手法即利用交替穿插并行两种不同尺度、色彩、氛围的空间手法来达到设计目的。常规的线性叙事的空间穿插就是通过在类似于走廊等交通空间这种单一“线性”或“维度”的空间中穿插其他类空间,在柯布西耶的Savoye住宅中就是个很好的体现,Savoye住宅整个建筑体量是较为简单的,整体上是一个由柱子架空的方盒子。但其内部空间对于“视觉动线”的应用之处在于通过坡道来将不同功能、尺度、材料构成的空间通过特定的动态序列相穿插,不同的空间氛围与感受随着使用者的移动而变化。而只有通过在Savoye住宅中随坡道穿行时所产生的特殊感受,使用者才能真正理解到建筑巧妙的布局。同时,使用者通过在由坡道相连接的不同氛围的空间之间的运动能感受到建筑的逐步展开。在矶崎新的湖南博物馆中通过在幽暗闭塞的展览空间中穿插着一些开放休憩空间来打破因展览流线过长对于观展人群造成的疲倦感。除此之外,传统书院建筑也多运用此类建筑处理手法:石鼓书院根据地形,自由的摆放建筑,通过书院建筑空间与片墙围合的自然空间相结合,形成一条以教学空间为主的功能路径以及一条以放松休憩为主的游历路径,并通过两条路径之间的空间穿插,缓解了在长期教学以及学习活动中建筑给使用者带来的枯燥感3)空间冲突。空间冲突就是当为了突出某一建筑空间特性时,常常在其周围布置尺度、色彩、氛围相差较大的空间。常规线性叙事的空间冲突多表现为一维单向的冲突性,即由小到大、封闭到开放等空间序列性:贝聿铭的在美秀博物馆,建筑师通过一条长长的隧道以及建筑物前的广场将空间塑造成充满人工痕迹的空间,但进入门厅之后,则由一面通透的玻璃将建筑周围的自然景色框住,提供了强烈的由人工与自然冲突所产生的空间感受。此外,由于中国传统宗教建筑注重运用空间的对比与冲突给人带来的特殊空间感受,因此这种手法在中国传统宗教建筑中也较为常见:在祝圣寺中既有开敞的空间,也有封闭的空间,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中强烈变化,并巧妙利用了不同空间氛围的廊道、庭院、天井以及主殿等建筑空间,通过“抑”与“扬”、“大”与“小”、“明”与“暗”等冲突性的空间处理手法,让空间感受更加丰富。蒙太奇线性空间冲突则强调一种片段空间的冲突性,库哈斯的超建筑(HyperBuilding)是将一系列在城市中相独立的空间集合于一栋建筑中(见图10~图12),通过空间解构,由一条“路径”相联结,经由联结之后一座城市尺度的建筑最终变成了一座“微缩城市”,与传统综合体建筑不同,这座“微缩城市”的空间尺度以及感受是相独立与冲突的,但正是这种冲突与独立性以及复杂性给建筑内部空间带来了一种“城市外部空间感”,在这座“微缩城市”中,库哈斯赋予其内部空间以非常规意义上的空间体验。4)空间并置。空间并置就是差异性的空间相并置来形成一种对话的关系。常规线性叙事的空间并置往往是一维的,如同“古典-现代”这种“二元”对话性,这种空间叙事手法多应用于一些古典建筑的更新之中,ZGFArchitects在波特兰办公室的项目中,将现代办公空间并置于传统建筑空间之中,使两者形成了一种对话;既平衡了公司的需求与历史价值,又给在其中办公的人创造了一种好的工作氛围。蒙太奇线性叙事的空间并置则更强调一种多元对话的空间概念,往往用于表达在与城市的复合性相关的建筑空间概念之中,在康斯坦特的建筑空间研究中,提出将不同空间形态在一栋建筑中相堆叠、并置,并通过这种堆叠与并置让建筑体现城市生活的复合以及多面性空间概念。另外,在当下诸多展览馆与博物馆也会采用这种空间处理手法来强调博物馆功能以及空间的多元对话性,在南岳古镇茶博馆中的“一馆九区”中就将功能区、体验区、制茶区等空间通过进行在“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参观-体验”“生产-参观”等多方面对话的空间并置,脱离了传统博物馆功能空间独立的布局模式,使这些功能空间之间进行有机反应,让参观者获得多方位的体验以及独特的空间感受,见图13~图15。

4结语

通过文学以及电影中叙事学的启发,从人的感受出发更加直观地去认识到建筑空间关系的组织特性,强调建筑空间的时序性,从而避免将建筑过于“扁平化”。建筑空间叙事性通过将文学以及电影中对于片段的组织方式的手法抽象化,并将这种手法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并通过研究相关理论以及分析来构建建筑叙事性中语言体系。提出了两种叙事性空间语言体系中的句法,也就是建筑整体空间组织或者是建筑核心空间组织的两种空间结构模式:常规线性叙事以及蒙太奇线性叙事。常规线性叙事强调“单一线性”,即在为空间定下一个整体基调之后,空间整体上按照一个固定的序列来排列,整体空间感受是统一的,有层次性的;而蒙太奇线性叙事强调片段化、“多线性”,即在一个大的统一秩序之下,空间形态是多样的、差异的,产生的空间感受是复杂的。同时,提出了四种叙事性空间语言体系中的四种词汇,也就是四种具体的空间之间的处理手法。

作者:仇粲华 陈蕾 刘丹丹 唐飚 单位:南华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