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合院式居住模式在山地小区中的重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为了使合院式居住模式能够满足当今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和居住模式,我们在传统合院空间的形式上进行了重构,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即:居民模式的重构和院落空间的重构。由于在此设定的背景是在城镇化向山地发展,在山地中寻求新的生存空间这样的一个前提,所以在这里我们对建筑的高度进行了控制:尽可能的以多层住宅为主。因为在山地中,体量大或者体量高的建筑物容易对山势造成堵塞,破坏整体山势的和谐,这种高数量低质量的状态不满足当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在新的居住模式在山地建设中尽可能遵循这一原则。
1居住模式的重构
传统合院民居的居住模式是由家庭血缘关系所组成的,一个几世同堂的大家庭由各个小家庭围合成院落,他们的交往存在于家庭内部之间。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模式越变越小,这种居住结构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需求。为了解决现代居住区邻里交往的缺失,增强生活空间的人情味,我们将传统合院空间引入并加以演化,构成新的居住模式,具体操作如下:将正房,厢房等维合院落空间的建筑转化成一个个独立的居住单元(图2),再由独立单元构成合院式居住模式的基本单元。
2院落空间的重构
传统合院民居的院落空间具有强烈的礼制观念,对房屋布局、空间形制都有严格的要求,在这里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山地特征,我们需要对其院落空间也进行重构,重构注重的是其空间围合的领域感而不是围合的形制。院落空间的围合主要包括平面围合的形式和对场地特征的尊重。以重庆市开县川心小区为例,该规划区范围位于南山山谷之间,高程多为200米以上,坡度较大,地势较为复杂,鉴于规划区地形条件的限制,我们在平面空间围合上主要采取了两种围合方式。(1)半围合式:在规划区地势较陡峭,可利用地较少的小型地块我们采用半围合空间,其最大特点是由传统的以建筑围合空间变为以空间围合建筑,建筑物占地面积缩小,但其围合领域感不会减弱(图3)。(2)围合式空间:对于面积相对较大的场地,可形成两进或者三进式围合空间(图4),其特点是和传统合院以建筑实体围合空间相似,但其院落宽度和形态则根据具体的建筑高度和周围地形决定。在山地环境中,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建筑物的基面可能不在一个平面上,这对院落的围合形成了关键因素。如在开县县城川心小区规划中,由于地形复杂,我们在此采用山地建筑的构筑手法,利用悬挑、架空、吊脚、掉层及地形分层入口的方式来处理独立的居住单元;然后再由这些独立的居住单元根据地形的变化,坡度的起伏来构筑院落空间,这些院落空间内部具有标高的差异性,形成了台地空间院落,这种高差形成的台地院落也成为合院式住宅在山地小区中的一个地域特色。
二、合院式居住模式的特点
1以合院式单元为基本模式,易于与地形良好结合
采用“合院式单元”模式来构成居住小区,其建筑由原来的一幢变成了以一组或一群为一个基本创作单位,空间组合更为灵活丰富,这样就可以利用成组成群的建筑来适应不同的基地状况。如在重庆市开县川心小区中,该规划区以山地地形为基础,沿中部南山公园向西、北两带展开,为了规划布局更能和整体山势的和谐,我们利用“院落”作为组合单元,在院落之间或通过坡道,或通过踏步来进行联系,解决其与较大范围山地环境的关系,这样更有利于把山体给晾出来,封而不闭的内部空间,开放的外部形式,对于在山地中和山势的结合是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形成了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建筑群落(图6、图7)。
2小区结构得以简化,易于提高小区整体环境质量
由于以“合院式单元”做为居住小区的基本构成单位,使得原有的居住小区—组团—单元三级制的规划结构转变为居住小区—合院式居住单元二级制规划结构,使得居民的聚合方式得以简化,是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一种适应。这种规划结构更符合居民的生活轨迹,小区空间由动到静,由公共空间(小区中心)到半公共空间(院落)到私密空间,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增进了邻里交往,并为邻里空间的综合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又丰富了居民户外活动的空间和内容,创造了小区自身鲜明的结构特色。院落内部布置的绿化场所和公共设施由于归属感的加强,使居民的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在合院式居住单元之间的院落根据山体水势布局,有效的保护了这些自然基本特征有效地提高了小区的整体环境质量(图8)。
3富有领域性的围合空间,具有归属感的交往场所
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领域空间对集体活动内聚力的形成至关重要,而集体内聚力又使得场所得以维护,邻里关系得以和谐的基础。所以邻里空间具有邻域性,能使人对这一领域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当归属的对象越具体,环境受关心的程度越显著,人们参与其中的活动可能性就越大。活动增多,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就会增加,这样就有利于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人际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合院式居住单元通过建筑群体进行围合的居住空间组织方式,形成对外封闭以隔绝外部干扰,对内则形成相对私密的空间特征,显然要比目前现代住宅小区普遍采用的向外开敞的行列式建筑群体布局模式要优越的多。因此合院式居住模式的空间组织方式能对现代居住社区形成良好而活跃的居住氛围,增加户外空间的利用率,在促进社区内居民间的交往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4人车分流,生活空间更加纯粹
重庆市开县川心小区规划所采用的合院式居住模式在车流组织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所有的机动车运行均通过院落外集中停车来解决,并且每个院落都只设一个或者一个方向的停车空间,人流则通过小区入口进入院落,即方便居民,更不会影响院落空间。通过这种交通组织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祥和、宁静的生活环境(图9)。这样的构成单元自身可以使生活空间更加纯粹化,生活受外部影响更加小,为在高强度的现代生活需求中提供一个更加宁静的场所。
三、结论
通过上文可以发现,合院式居住模式能够在山地小区中体现出其耀眼的光芒,是一种很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居住模式,但是它却不是唯一的模式,它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比如在地势比较平坦的情况下,如果还一味的用这种布局模式,就可能造成土地的浪费;同时建筑的高度也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如果高层建筑采用这种围合方式,那么它的围合空间势必会造成压抑、闭塞等情况。另一方面,它的普遍适用性体现在南方地区,因为北方地区如果出现偏多的东西向住宅,那么对日照的需要势必造成影响,而在南方地区,日照较为充足,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更多的需要考虑是地形地貌的特点。(本文作者:李宏东 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