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设计课程教学建筑空间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美术造型能力不扎实,学习难度大进而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与艺术高考生不同,本专业的学生在入校之前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美术基础训练,在课程的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造型能力、对空间的感知能力、想象力以及认识事物的方法,甚至思考问题的角度都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对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艺术类课程,难以理解、难以操作甚至难以认同,进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练习,建立学习的兴趣、体会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首先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个性化的辅导,指定切实的教学目标,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注意教学的节奏,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个空间过渡到整体空间;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控制讲课的时间,突出重点,抓住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避免讲得过多,而没有留给学生消化、理解的时间。
2)艺术审美方面不敏感,需要加强学生艺术方面的修养。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在方案的构思过程中,对设计元素的分析、提炼过程中存在认识不到位,对整体空间的感知存在误区,方案制作阶段表现能力不强,方案的实施阶段等方面出现问题。具体表现为,无从下手,对基本设计概念的认识不够,对颜色使用、搭配的混乱、不同风格的元素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方案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冲击力不够,同时在方案的制作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高,甚至需要“手把手”的辅导。归根到底是学生在艺术审美方面还需要加强。艺术思维的培养、艺术修养的提高,仅仅通过某一门课程是无法解决的,应当构建课(程)里课(程)外的多种学习方式,例如通过增加美术类基础课程、专业欣赏方面的选修课,一方面强化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通过不断地熏陶,增加专业的认同感,建立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进而主动探索学习。
3)根据学情特点,调整学习内容,适当降低学习难度达到“以小博大”。
a.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生源数的持续减少,特别是注册入学制度的推行,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呈下降趋势。学习能力不足,学习习惯较差,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主动性不够,对新兴事物缺乏求知欲;不仅如此,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课堂中“低头族”越来越多,课堂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改变教学节奏,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尝试通过体量不大的案例,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来实施,不断鼓励学生、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的成功体验以达成教学目标;
b.确定合理的课程设计任务,将企业的真实案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真实的案例具有真实的环境,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找寻设计切入点,获得构思灵感和真实的体验,对训练学生的空间感知、把握空间尺度等也大有好处,限制条件,不利于集体教学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全面的设计训练。因此可根据训练目标“量身定做”,有针对性地将真题进行修改,扬长避短,甚至去除部分限制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以达到最优的训练效果;
c.拓展传统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力。建立工作任务小组,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每一阶段的课程设计任务,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变讲授型课堂为讨论型课堂,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可将阶段教学目标作为剧本,教师导演、学生演出;鼓励学生多发言,通过设计方案PPT汇报的形式,让学生表述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设计意图,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共同分析存在的不足。发挥群体的带动、激励作用,通过讨论的方式掌控整个设计的进度,引导小组内进行交流和互评,发挥群体内成员的相互激励作用,设置专门的、开放的讨论空间,指导教师聆听、参与小组讨论、适时提出问题、引导方向、做出评价。走出课堂,利用多种方式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对美的认识和体会。
4)客观评价教与学的成果,变“结果控制”为“过程控制”。传统的设计课程通常以最后的完成效果,作为课程成果评价的唯一标准。教学过程中容易挫伤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客观,同时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一特定工作任务,团队中的成员难以正确评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过程控制,激发每个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学习潜力。通过制定设计任务指导书,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及工作时间节点,加强对过程的控制,确保全员参与。
作者:储乐 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