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社区养老设施建筑空间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社区养老设施建筑空间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社区养老设施建筑空间论文

1社区养老设施建筑空间的构成

1.1社区养老设施的内容

养老设施与服务于居民的综合服务类、医疗卫生类、商业服务类等设施不同,是为老年人提供居住、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专项或综合服务的建筑通称,包括老年养护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以及社区老年家政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娱乐活动等养老设施。其中,社区养老设施有其特定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

1.1.1社区养老设施服务的对象根据《老年人能力评估》(MZ/T039-2013),综合日常生活活动、精神状态、感知与沟通、社会参与等四个指标的分级,将老年人能力划分为4个等级:能力完好、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能力完好的为自理型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可以接受家庭照顾,享受社区提供的服务设施和活动设施;重度失能的为介护型老年人,是失智和失能老人,以居家和入住机构养老设施为主,如老年养护院、养老院等;轻度失能和中度失能的老年人,是半失能老年人,是介于自理型和介护型之间的介助型老年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个人情感或经济因素,不愿意或不能住进离开家人和家庭的养老机构,但所需的家庭护理往往专业性不强,同时护理过程也使家人力不从心,所以社区养老设施针对这一特殊群体提供一定的社会性服务,包括交通接送、餐食供应、协助洗浴、保健康复、开展娱乐交往活动、部分设施提供短期寄宿照料等服务。

1.1.2社区养老设施的内容社区养老设施的内容区别于居家养老和老年养护院、养老院等机构养老设施的形式,国外以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主要设施,国内除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外还包括可以短期入住的托老所。社区养老设施的托老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与居家养老设施中的老年活动场站、老年服务中心(站)及社区老年学园(老年大学)、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合理配置,使社区老年人在老龄化进程中从自理到介助阶段都可以参与,让老年人在社区中参加文化娱乐康复活动,接受居家养老服务和生活照料,体会被尊重和关怀的感受,形成完整的社区养老与服务体系。本次对社区养老设施建筑空间集成与利用的研究,将以托老所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研究主体,在进行内部功能配置、内容分析、分区分析和集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与居家养老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之间的关系,进行社区范围内功能空间的集成与利用。

1.2社区养老设施建筑空间的构成

社区养老设施是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为主体的服务对象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起居生活、娱乐和交通接送等服务的设施。根据以上服务内容,社区养老设施需要配置的基本功能空间如图1所示。

1.3社区养老设施建筑空间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分析,社区养老设施的建筑空间可分为生活服务空间、保健康复空间、娱乐活动空间、交通及特殊空间、辅助空间和室外场地。各主要空间的内容如下:

1)生活服务空间:公共餐厅(含配餐间)、起居休息室、沐浴间(含理发室)、公共卫生间;

2)保健康复空间: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心理疏导室;

3)娱乐活动空间:阅览室(含书画室)、网络室、多功能活动室;

4)交通及特殊空间:出入口空间、走廊和候梯厅、避难空间;

5)辅助空间:办公室、厨房、洗衣房、其他用房(含库房);

6)室外场地:道路、车辆停放场地、绿化与活动场地。

2社区养老设施建筑空间的集成与利用

在分析社区养老设施的建筑空间时,以不同使用人员从事各项行为活动来进行功能空间的划分。使用人员主要分为老年人和工作人员,而老年人又分为社区养老设施内部的老年人和社区中可以接受社区养老设施服务的老年人。根据老年人在养老设施中的行为活动特点,可以将功能空间进行区域性、时间性的划分,从而达到更加有效的集成与利用。社区养老设施根据社区内的养老需求、设施内部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对社区中的老年人开放部分设施内的资源,如提供餐食供应、助浴理发等服务,提供部分文化娱乐、保健康复设施的使用等。为保证养老设施内部老年人的使用与休息,这些针对社区内老年人的服务可以分区域、分时间段开放与管理,形成空间上、时间上的有序组织,以达到养老设施的最大使用率。

2.1建筑功能空间的集成

2.1.1相近功能空间的分析社区养老设施的功能空间在进行基本配置的基础上,从老年人的使用特点出发,可进行进一步划分:社区养老设施的功能空间根据不同范围老年人的使用时间,从更有利于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特点进行内外分区、动静分区。其中,内区指专为社区养老设施内老年人服务的区域;内外区中的服务对象除包括社区养老设施内的老年人外,还包括社区养老设施能提供服务的社区中的老年人;静区可进一步细分为公共区域的静区与隐私区域。内外区+动区:公共餐厅、多功能活动室、康复训练室、相近的交通空间;内外区+静区:阅览室(含书画室)、网络室;内外区+静区隐私区域:医疗保健室、心理疏导室、沐浴间(含理发室);内区+静区:起居休息室。

2.1.2空间集成根据相近功能空间的分析和各功能空间的实际使用情况可以看出,一些功能空间需要独立设置,如康复训练室、沐浴间和起居休息室。复训练室内会布置不同的康复训练设备,而且设备区域相对固定,这个空间不适宜进行其他活动。沐浴间可提供助浴服务,虽然属于隐私区域,但针对的人群属于内外区,在交通设置上应便捷抵达,若设于首层也可单设出入口。起居休息室是为社区养老设施中的老年人服务的,应单独成区域设置。根据以上分析,可进行集成的功能空间主要有:公共餐厅与多功能活动室;阅览室(含书画室)与网络室;医疗保健室与心理疏导室。公共餐厅与多功能活动室因为要满足多人进餐和多种活动,都要求大空间并可以进行灵活分割,为有利于到达和疏散,多布置在首层,并宜设置单独出入口。所以,在建设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将公共餐厅与多功能活动室毗邻设置,进行灵活隔断,需要时可合并以满足更大的使用空间的要求;若建设条件有限,因两项功能的使用时间不同,可合一设置,分时间段使用。进餐的桌椅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便于搬动。这种布置方式在日本的很多日间照料中心中进行了应用,经济效益和使用效果都很好。多功能活动室一般开展老年人的室内活动,如棋牌、集会、体操活动等,多功能活动室若进行开敞式设计,可在部分活动的使用时段将临近走廊的区域包括在内。在进行健身操等活动时,大家可集中于这一区域,既扩大了使用空间,又调节了气氛,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其中。阅览室(含书画室)与网络室相对比较安静,设备设施比较接近,可以合并设置,在一个空间中进行不同功能的区域划分。医疗保健室与心理疏导室相对隐私的空间,需要进行独立设置,在条件许可时可毗邻设置,也可使用同一空间分时段预约以提供不同的服务。

2.2建设方式对功能空间的影响与利用

社区养老设施从建设方式上可以分为新建和旧建筑改扩建,也可以分为单独建设和与其他社区公共服务福利设施合建。从我国的经济水平出发,为节约土地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应充分利用其他社区公共服务和福利设施,实行资源整合与共享。

2.2.1合建社区中的服务整合,特别是社区各类福利性服务、卫生保健类服务,还有各项居家照料服务之间的项目整合,是进行社区规划和建设时需要关注的问题。过度的项目分立,会造成建设量的增加、管理服务人员需求量的增多,也会对使用者造成不便。社区养老设施根据社区的规划建设情况,可与居家养老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些项目进行合建,既可节约建设资源,又便于管理,同时扩大了相应的功能空间,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合建类型不同,各功能空间的配置也会更加健全和丰富。如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或中心合建,将在保健康复的功能空间配置和提供的服务方面得到很好的资源;与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合建,将在娱乐设施上得到很大的补充;与社区服务中心合建,将在生活服务上共享便利;与社区助残服务中心或其他养老机构设施合建,将减少各项功能空间的重复建设,同时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功能空间的种类和使用面积也会增加。社区养老设施与其他社区公共服务和福利设施合建时,要根据共享功能空间及人流的不同,关注人流的交通组织,进行建筑的内外分区、动静分区,既达到共享资源使用的便利,又不影响社区养老设施本体建筑其他功能空间的单独使用。社区养老设施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合建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社区养老设施应设置独立的主要出入口,内部水平与垂直交通宜相对独立,形成完整的养老设施交通系统,结合标识系统的设置,便于老年人的出入与使用安全;

2)中的“合建后可共享并扩大建筑空间的设施”的设置,在建筑布局中要关注可共享空间的设置部位,做到利于合建设施各自人群的分别使用;

3)合建后的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标准应满足国家相应规范的要求。

2.2.2改建社区已有公共服务设施随着使用性质的改变,可以进行养老设施应用的改造。在甄选既有建筑进行改造时,基本依据以下几点条件:

1)远离污染源、噪声源及危险品生产、储运的区域;

2)宜选择日照充足、通风良好、交通方便、临近公共服务设施的既有建筑;

3)选择低层或多层且独立设置的既有建筑;

4)改造后的抗震设计满足重点设防类建筑的标准;

5)建设标准基本满足国家相应规范的要求。若毗邻其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改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功能集成。

3总结

通过对一些社区养老设施调研情况的分析可知,目前国内很多社区养老设施提供的服务还停留在组织文体活动、提供餐食的简单项目上,而康复治疗、助浴等服务项目更多地由养老机构来提供。但针对社区老年人需求的调研显示,社区养老设施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是社区养老中需求量大且在使用上最为便捷的。合理配置社区养老设施的功能空间,在建设上贯彻执行建设标准,在经营上保证服务到位,是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基础。在以建设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为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土地和建设资源,是符合国内现实情况的,也是适应养老设施巨大需求量的。在进行社区养老设施的设计与建设中,其建筑空间的集成与利用,值得每一位建设者与设计师细细考量。

作者:杨旻 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