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建筑空间中水元素设计及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建筑空间中水元素设计及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建筑空间中水元素设计及应用

一、水元素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人们一直在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空间的关系,从古代择水而居的生活方式到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建筑环境,人们的居住方式和生活习惯在悄然发生改变。当下,倡导自然的回归,拉近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疏离感,成为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极力推崇的设计手法。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说过,像光、风、水体这样的自然要素只有将它从外部自然界中汲取出来,并引入建筑内部时才有意义。[1]这也符合“绿色建筑”所倡导的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构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2]建筑空间虽为人工产物,但也属于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从共生的角度来看,将水体运用到建筑空间中,丰富空间景观的同时也调节空间气候。建筑的目的永远是创造一种能让建筑之力和自然之力在矛盾之中共存的环境。[3]当水体与建筑空间结合运用的时候,或以背景衬托空间,烘托环境氛围;或以光影镜像空间,营造层次丰富的场所环境;或以象征符号传达地域文化;或以指向形式引导人流等,水元素的不同应用方式,形成不同的场所感和意境。接下来通过实例阐述现代建筑空间中水元素的应用方式。

二、建筑空间中水元素的应用方式

(一)衬托———柔化的空间

衬托作用运用在现代建筑空间中,是指建筑以水面为底座或背景时,以水托建筑的形式营造出衬托感。此时的建筑仿佛是水面的景观节点,水面又仿佛是建筑的空间延伸,这种利用水元素来柔化建筑界面的形式,目的是让更多的自然景色引入空间,使建筑像卧室一样漂浮在水池上,建筑空间硬冷的视线被水柔化融合为一体。例如,贝聿铭先生巧妙地借鉴苏州园林的空间形态特征,用水体建筑的形式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将代表当地建筑符号的粉墙、黛瓦等元素符号融于博物馆的建筑形式上,并有意识地利用水体作为建筑的背景,在水面的衬托下,建筑空间安静的舒展在水面上。博物馆的中庭外是以实体水景设计的莲花池,成为苏州博物馆的室内空间中的一个坐标式景观,人们或停下休息或驻足欣赏。中庭屋顶采用透明玻璃,大面的池水在光线的照射下将上方物体的倒影映射出来,虚实变化耐人寻味。池体延续了整体建筑风格特征,以黑边镶嵌,几何形设计极具现代感,水中展现的是具有苏州地域特色的浮萍与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莲花,壁泉将墙壁上延伸下来的流水汇集到池中,平静的水面出现了跃动的水花和潺潺的水声,空间中动态水与静态水融合,动与静的对比,虚与实的对比,烘托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空间环境,尽显婉约灵动的江南秀美气质。整座建筑以水为背景,是水运用的典型范例,大面积的水体能起烘托和基底的作用,小面积的水体则起点色或暗示作用。通过水体的衬托,一方面扩大和丰富建筑空间,另一方面使建筑与环境的构图更加完美。

(二)镜像———虚幻的空间

水元素中的虚拟方式是一种空间的交换方式,其中虚拟空间不通过存储映像进行交换。空间中水是一面镜子可以反射各种事物,把周围环境容纳进来,镜面后可增加建筑空间的层次,增加虚拟的空间。“虚”指的是在人的意识、心里感受或精神方面所营建的。[4]水的镜射作用在安藤忠雄设计的水之教堂的项目里展现的淋漓尽致,最特别的是“镜面湖”的人工水池,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现出风的存在。当光经过水,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投射,有价值的自然光成为表现水元素中的光影方式。建筑在水中自然的交错重叠,水与光影的组合成为教堂空间里表现最为活跃的氛围因子。临湖的玻璃幕墙可以滑动开放,呈现出极其唯美的风景。一个巨人的十字架矗立在水中,透过祭坛的玻璃墙清晰可见。由门框框住的景观随时间而变化,并映照在湖面上,形成一种空间的虚拟交换方式,使人们内心获得了一种心旷神怡的纯洁感和神圣感。整个玻璃幕墙都可以滑倒一侧,使教堂完全向水池敞开,而水池则安静地栖息在自然环境之中,创造出静穆、神圣的宗教场所。水面以其平静而又深远的气质,把人带到了建筑所需要创造的场所中,体现了日本文化中崇尚的纯净而又抽象的“禅”的意境,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塑造了具有东方风格的独特的场所感。另一个例子是印度泰姬玛哈陵前的方形庭园,庭院的水池横轴纵轴相交形成十字形向四面延伸,水池被设计的窄而长,纯白的建筑主体倒映在狭长的水池中,建筑的“形”与“影”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形成了静谧、安详的空间气氛。花园和水中的倒影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令无数人惊叹不已的奇迹。当然,利用水面创造镜像,一方面要考虑水面的大小应与景观的高度、宽度、希望得到的倒影长度以及视点的位置和高度等决定。当水面的比重过大会使空间产生空旷感,对其景观元素有抑制作用;而过小的水面体现不出水的审美特质。[5]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自身形态特征进行综合考虑。

(三)隐喻———诗意的空间

抽象手法是建筑空间表现的重要方法。水体抽象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隐喻,常用于表达建筑的文化属性,“隐喻就是用暗示、联想、回忆的手法使人感到建筑空间中看不见的更多东西”[6]。日本园林的“枯山水”中就常常运用隐喻手法,枯山水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常用于静谧、深邃、小巧的寺院。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为了体现“方寸之地幻出千岩万壑"的意境,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表达水体在建筑空间中的一种氛围,几块大大小小的石头点缀在一片白砂之中,白砂表面梳耙出圆形和长形的条纹,代表水的波纹,细沙石和石块将水流的涟漪与波纹定格在静止状态,如同时间在瞬间停止凝结于空间之中,以求达到一种冥想式的哲理思考,耐人寻味。

(四)分隔———阻而不隔的空间

在建筑群中,水体常被用来分隔空间,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将水体的阻隔作用比喻成一位不愿以全貌示人的贵妇人精心放置的一把椅子,从而使观赏者的视线限定她所希望的距离和角度上。水体通过对建筑形体局部或整体的分隔,自然而然形成了建筑空间与外部环境空间的过渡。[7]水体既可以分隔空间,有可以联系空间,阻而不隔。法国里尔美术馆老馆是一座自成一体、与城市空间隔绝的建筑,在1990年的美术馆扩建方案中,新馆是一个与老馆立面平行的矩形玻璃体建筑,简约现代。在新老建筑之间的空地上设立了一方水池,使这个本身匀质的空间产生向心感,形成了一处人流疏散和休闲游憩的场所,平静的水面和新馆纯净的玻璃界面一同映衬着老馆的庄重,水面和玻璃的“虚”的结合完美地衬托了老馆的“实”,人们在实体的建筑和虚幻的影像之间流连,仿佛徜徉在似真似幻的历史与现代之间,引发出无限的遐思和感慨。

(五)引导———指向性的空间

变化了的景观空间总是要求与之相应的空间形式,从而起到引导空间形态和传递空间的作用。[8]加拿大多伦多花园城郊小区的某建筑,长方形水体嵌入“L”型平面的中心入口处,线形水景,架空廊道使路线变的迂回又去起来,不显眼的凹形入口也因此变的幽深。水体引导人们到达入口,水体所营造的空间也成为空间序列的的起点。这就是水体对建筑空间的传递引导作用,也是建筑空间中重视边界效应的应用

(六)仿生———意向的空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材料的创新,水元素也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水体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突破了单一的水景运用,其运用方式也得到了极大拓展,扩大了建筑空间表达的可能性。例如,位于瑞典的冰旅社将水元素以固态的形式引入建筑空间,做出了令人惊叹的冰雕酒店。建筑空间通过冰创造出各种三维或二维的空间形象实体,凝固的水元素都被雕刻展现得极为精致。再如,某酒吧利用立体式剪影仿造水波利用光制造出梦幻与神秘的氛围,具有一种诱惑力,使建筑空间内部装饰剪影效果更加特殊,水特有的性质,水波通过光反射在天棚、墙面、咖啡厅、酒吧等周边环境物体上,具有闪亮装饰空间的效果。“水立方”也是一个以“水”为设计主题的建筑,虽然我们没有看到任何的水元素的实体表达,却看到了一个灵动的、梦幻的“水”的建筑。设计师将水的概念神话,利用其独特的微观结构,为建筑包裹上一层酷似水分子结构的几何形状,这种冰晶状的外貌,使建筑的外观显得格外柔和,水的神韵在建筑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三、结语

在这个呼唤回归自然的时代,水元素设计运用方式只是针对当地环境中适用的因素结合现代建筑空间的需要而提出的。随着现代建筑技术手段的发展,不管是传统形式水的运用,还是现今被赋予了新功能的水,水元素的应用范围也变得多样化起来。这不仅仅是节能减排,其中隐含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当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展览会上出现了一座所有墙壁都是用水幕做成的“数字水”的建筑时,这种新概念的形式预示着未来建筑中水元素的应用将从平面走向立面,从单向走向多向,并朝着生态、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复合意义发展,水体作为自然界要素之一,其运用方式及含义的拓展,无疑开拓了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新思路,不仅成为建筑空间和文化对话的媒介,还成为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交流互生的媒介。

作者:李建建 魏攀 单位:福建武夷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