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当代文化建筑空间形态创作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当代文化建筑空间形态创作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当代文化建筑空间形态创作研究

摘要:随着当代文化建筑职能的拓展,其建筑空间也不再止于自成一体,而是与其他因素密切联系以成为城市整体环境的一部分。本文提出了文化建筑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联作用,并对使两者之间互动作用以构成舒适和谐整体环境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空间形态;互动;关联

1.研究背景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交通的主骨架由街道拓展为公路,城市规模与尺度的巨变打破了原有的空间尺度观念,在这一剧烈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建筑“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个体表现往往成为城市空间破碎的重要原因;而作为城市重要功能单元之一的文化建筑,若其空间形态也存在与城市空间脱节的现象,则对于所在区域环境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事实上,文化建筑作为一个处于城市聚居环境中的子系统,与城市空间的关联性随着功能、规模及影响力的发展而越来越密切。当今的文化建筑由于其对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深刻作用,与城市空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其空间形态上也表现出愈加包容、开放的趋势。文化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互动和关联性既可以使建筑个体所链接的城市空间充满活力,也能够使建筑本身成为所处环境的点睛之笔,这种和谐共生的作用是当今文化建筑真正显示其城市公共性的关键。

2.互动与关联的内涵

2.1关联性

(1)地理空间的整体性文化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联首先体现在地缘关系上,在不同的城市片段空间中文化建筑无疑应该有属于自身的独特个性,但它也必须是所处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2)生态关系的整体性文化建筑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总会同建筑本身之外的生态环境有着能和物的交流。(3)要素协作关联文化建筑内部按照空间构成可划分为“核心”“线”“面”等空间要素,这些要素间存在复杂关联性。各要素或单独、或协同将作用延伸至周边环境,而各要素共同作用的整体效应将使其积极影响发挥至最大程度。

2.2互动性

“互”即相互,“动”为作用或改变。“互动”即为“一种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改变的过程”,作为一种联系方式以下三点尤为重要:(1)产生互动作用的前提是主体(个体或群体)同处于一个自然或社会系统之中。(2)主体之间有发生相互作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每一方都能够主动地影响另外一方,而不仅是被动地接受影响。(3)发生作用的主体有相近或相似的目标,每一方的发展都能带动另一方发展而不是成为一种阻碍甚至妨害。

2.3文化建筑与城市互动关联

文化建筑作为城市中一个容纳文化、社会活动的特定空间形态,其与所处城市环境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促进相关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对于消除两者的空间界限,建立同步发展联合体也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1)这种紧密关联的互动作用可以将相关资源有效整合并促进其合理利用。(2)能够将文化建筑—城市空间这一互动作用中的相关元素进行系统整合。(3)这种互动作用可以使建筑与城市在空间上的界限变得模糊,使两者之间产生丰富而生动的过渡层次,对城市空间的多样性起到重要作用。

3.文化建筑空间形态的创作策略

建立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联是当今文化建筑创作的要旨问题,也是评价其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因而其设计创作应首先以通盘考虑其与周围空间环境的关系作为出发点,这里不仅是指建筑所处的城市自然、地理、技术水平等物质环境,还包括城市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

3.1与城市空间秩序互动

当代文化建筑所承载的多重内涵使它已然超越了建筑的狭义功能,进而追求的是对城市机能起到积极作用,提升城市空间的综合活力。因此,在当今的文化建筑创作中,常将城市空间尺度和城市空间结构秩序引入到建筑当中,建筑空间也突破了自身的外壳不断向外延展,并积极介入到城市的运转过程当中,使所在区域空间的综合活力得以提升。在位于德国柏林波兹坦广场的索尼中心建筑群中,电影博物馆、电影院和音乐厅与商业、公寓、办公楼环抱在一起围合成覆盖有遮阳棚顶盖的中央广场(图1)。这个项目规模庞大,但由于采用了欧洲传统的街块形式,将建筑划分为小块基本单元的有机组合,并以辐射向外的数条步行街与周边城市街道相连,因而显得现代简约且不失亲切,多层次的公共空间为人们举办各类活动提供了方便的场所。再如伦敦的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其建设就是从塑造城市空间环境、丰富居民日常生活出发,基于城市区域的功能结构调整,从空间布局、交通导向、新旧结合等多方面对原有遗存建筑做出系统的组织安排,从而使建成的博物馆本身完全超越了一座建筑的范畴而具有了城市意义(图2)。设计者赫尔佐格(JacquesHerzog)和德梅隆(PierredeMeuron)通过南北、东西向的两条轴线把博物馆与城市中原有的一些公共空间片段联系在一起,加上基地围栏东西南北四个基点都有入口,围绕博物馆的花园和雕塑作品24小时开放,因此在这片内外无障碍的崭新地表上,博物馆真正成为一个为了公众存在的建筑,带给周围街区环境的活跃生命力,并在城市空间体系中成为极其重要的一环。

3.2与城市自然环境融合

在建筑创作中因借自然环境,从哲学理论上来分析是一种“有利物态”的发挥和借用,故而在环境中找到某一种、或几种可借以利用的“自然条件”,都能成为建筑创作构思产生的契机。于是阳光、雨水、风声、森林、大海……均可成为创新、突破的“题材”。位于南太平洋中心小岛上的吉巴欧文化中心虽是用现代技术建造的“高技派(High-tech)”建筑,却因为选取当地原生材料、比照本土的棚屋形式建造而显得“极具当地土著文化的魅力”。从高处鸟瞰,整个基地从岛屿边沿延伸至海面,设计者伦佐•皮亚诺(RenzoPiano)将建筑面对礁湖的一面更多地向周围环境敞开,建筑平面开放而有秩序,立面造型轮廓形似周围山丘上高大的棕榈和松树,又神似当地传统的卡纳克聚落棚屋,使原本高大的建筑很自然地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图3)。与远离城市的吉巴欧文化中心不同,由SAALS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东拉脱维亚创意服务中心位于雷泽克内市中心区域,由于临近这座城镇中最主要的观光胜地——一座中世纪的古堡遗迹,建筑由此将主要体量深入地下,而将三角形式的绿化屋面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图4)。虽然建筑有6000平方米的建筑规模,并且采用裸露的整体浇灌式混凝土结构,但满覆绿植且尺度宜人的屋顶形式使建筑嵌入到场地的地势中,成为环境“自然”的一部分。

3.3与城市文脉特色结合

建筑创作强调“场所精神”并延续空间环境的文脉特色,既是一种对城市历史文化、结构肌理、生活习俗等的关注和尊重,对人性的某种间接和直接的关爱,也是人本主义建筑美学观的一种流露。在文化建筑创作中对于环境文脉的个性化解读与再创作,往往可以成为设计的灵感源泉,而发掘和利用环境本身的文化资源和信息,以多样化的方式灵活运用其文化元素,不仅能够更好传承城市的文化精神,增强人们对于当地文化的认同度,还可以凸显创作本身的独特视角和境界,进而使建筑本身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坐落于杭州市郊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中国民俗艺术博物馆由隈研吾设计,建筑平面以平行四边形为基本构成单元。这种布局形式使巨大的建筑体量化整为零,并贴合了山坡地形的起伏,暗合隈研吾“让建筑消失”的理念。层层相叠的斜屋面是对传统建筑坡屋顶的重新解读,使建筑宛如青山绿水间高低错落的村庄一般(图5)。传统的灰瓦元素不仅用于覆盖屋面,还由金属丝网相连以用于装饰墙面,这不仅构成建筑外部极富传统色彩的视觉效果,也使内部参观者的视线可以穿过透明的玻璃幕墙看到瓦片墙斑驳的投影和周围的自然景观。藉由传统建筑形态和材料表达场所文脉特质,无疑可以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而运用新形式、新材料也可以对文化传统的情境进行提炼和表达。坐落于巴黎圣日曼区由让•努维尔设计的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外观是线条简洁的玻璃盒子,北立面的玻璃外墙将塞纳河对岸的巴黎城市景观映照其上,宛如一面反映城市的镜子。而作为阿拉伯世界在巴黎进行形象展示的“橱窗”,建筑师又将阿拉伯文化符号巧妙地融入建筑语境之中:在建筑南立面用整齐划一的铝制构件排列近百个光圈般构造的窗格,它们的作用本是通过内部机械驱动其开阖以调节进入室内的光线量,但建筑师将这些窗格图案设计为酷似清真寺雕刻窗的几何图形(图6),使这一精密的“科学产品”富于一种精巧、神秘、蕴含宗教氛围的阿拉伯文化,形成深具文化感染力的空间氛围。

3.4对城市空间机能的完善

如果从城市空间角度来审视文化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功能单元不仅要成为影响城市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性元素,更应作为城市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参与系统运转。文化建筑在城市空间骨架的构成中往往作为关键性的节点和核心,这一关键环节可以链接城市的历史和当下、链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进而使建筑及其关联的公共空间发展为城市活动的中心。譬如著名的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据统计每年的游客总数达到900万之多,超过埃菲尔铁塔居法国首位。但实际进入展厅参观艺术品的不足总数的1/4,大部分游客喜欢搭乘管道般的玻璃观光扶梯到建筑顶层观赏巴黎市容,或在建筑前面的广场上欣赏街头艺人的表演。虽然没有真正进入建筑内部,但藉由这座建筑所形成的公共空间环境,人们完全可以领略到巴黎城市文化的魅力。再如斯诺赫塔(Snohetta)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奥斯陆歌剧院,作为挪威国内最大的文化建筑其建筑基座的占地面积相当于4个标准足球场,但它真正为人所称道的并不是庞大的规模或炫目的外观,而是由三万块白色大理石拼接而成的倾斜屋面。犹如“地毯状”的斜面让人们可以自由地走上歌剧院的屋顶,也可以从屋顶上漫步而下到建筑前面的峡湾中踏水,从坡底到建筑顶部,人们可以自由地在任意角落坐下阅读、跑跳嬉戏,或是躺下休息。建筑师甚至在设计初期就收集滑板运动专家的意见,以使这个巨大的屋顶斜坡可以成为极限运动的场地。作为一个开放流动的城市公共空间,这座歌剧院的每一处细节都是为了合理地将公共建筑结合到城市空间中去,使其真正被所有人共享。

4.结语:

与城市互动关联的文化建筑文化建筑作为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功能单元,不仅是影响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元素,更作为城市空间秩序的关键环节参与系统组织运转。它不仅是城市文化物质和文化活动的空间载体,还能够美化与活化城市。文化建筑与城市建立互动关联的良好发展关系,不仅可以使文化建筑本身的空间层次更丰富、形态更多元,其所在空间环境也将作为当地文化的传承发展基地、公众活动的激发中心而在城市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冬青,冯梦龙.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哈罗德•史内卡夫.文化设施的多用途开发[M].梁学勇,等译.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RichardWeston.Materials,FormandArchitecture[M].London:LaurenceKingPublishing,2003.

[4]LibeskindDaniel.BreakingGroundAdventuresinLifeandArchitecture[M].NewYork:PenguinGroup(USA)Incorporated,2004.

[5]王承旭.城市文化的空间解读[J].规划师,2006(1):69-71.

[6]孙澄,寇婧.当代城市综合体的文化功能复合研究[J].建筑学报,2014(S1):77-80.

[7]张旭东,白乙拉,张景峰.对冲、触媒、共融——文化建筑组群空间适应性评述[J].建筑与文化,2015(9):71-73.

作者:王宇洁 仲利强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