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

摘要:江南传统民居建筑内外环境,包含着丰富的设计伦理内涵。具体体现在:选址上,是以“风水说”为依据的建筑生态环境观;用材上,是亲地恋木的技术伦理观;建筑群组的组织与平面铺陈,具有以“礼”为序,明分使群的伦理特点;建筑空间尺度的把握,体现了紧凑精致的人本特色;建筑在色彩与园林艺术上体现了江南文人的雅韵和气质。

关键词:江南;传统;民居;空间;设计伦理

设计艺术的伦理学目标是使人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宜人,生活行为更加健康、文明。清雅恬淡的江南人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具有独特江南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在选址、用材、建筑组织与布局、色彩与空间美学上,都满足了设计伦理思想诉求。江南传统民居在地域上是指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传统民居。这些地区多山多水,多河湖多河道,地势平缓。江南人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了具有独特江南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江南传统民居在结构上是砖瓦结构和砖木结构形式,这主要是因为江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太阳辐射强,砖木结构的建筑比较符合环境需要;同时,这个地区河流湖泊众多,形成密集的河网河道,房屋沿着河道呈带状,以水为轴线展开,独有如“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风韵;此外,这个地域的文化底蕴丰厚,文人雅士讲究造园,园林艺术独树一帜。总之,从江南传统民居建筑以及内外空间环境的构建,反映了中国传统人本思想和人居环境的生态观念。

一、建筑选址——“风水说”为依据的建筑生态环境观

中国的风水学的内涵是探究建筑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目标是寻一处生态、水土和气候都适合居住和生活的地方。“背山面水”是最简单直接的风水理论之一。古代的风水学说包括“形势”和“方位”两种。丁芮朴在《风水祛惑》中说:“风水之术,大抵不出形势、方位两家。言形势者,今谓之峦体;言方位者,今谓之理气。”这里的“峦体”的“体”,简单的理解,即是山,“理气”的“气”,即是水。古代风水师的工作,是通过观察自然环境状况,分析自然环境构成的要素,如山脉、河流、树木、风向、气流和星象等,推断出适合人居住的村落或房屋的位置与朝向。依据风水学说,在村庄、房屋的选址上,山和水是关键要素。有山必有木,无木之山或者木不够茂盛的山都是不太适合人居住的。木材是造房屋必须的材料,木材也是生火煮食物的来源;山还是最好的屏障,不仅遮挡风沙,还能够抵御外敌。水,有水就有气,水不仅为农耕生活提供灌溉和饮用,还可以调节气候环境。因此,“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以山为依靠,面前视野开阔,这样的“背山面水”,按照现代的心理学解释,是最具有安定安宁特征的。江南地域的生态环境,符合风水说对于选址的要求,更满足了中国人寄情山水的情怀。中国人对山水的偏爱是极致的,“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的物我交融之感,恰恰是江南民居的特色之一。《葬经》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江南地域特点就是水系多,河流河道与湖泊隽永缠绵,水是流动的,变化的,有水,代表生气旺盛。江南很多古镇,例如,浙江的乌镇、南浔、江苏的苏州、周庄、同里等,都是高墙窄巷、小桥流水的规划格局。民居建筑与河道、街道结合,形成“街道—民居—河道”“民居—河道—民居”“河道—街道—民居”,和“民居—街道—民居”等多种布局形式,通过建筑与水的交融,形成的是人与环境的交融——小桥、流水、人家的精致,遍布江南。“风水“学说里蕴含的山水情怀,是人与环境交融合一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的诉求与表现,因此,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空间,是时间、空间与情感交叠迸发的生命空间。江南古建筑聚落,白墙灰瓦、层叠繁复,像明珠一样镶嵌与掩映在广浩博大的清山秀水间,与山水交融合一。建筑聚落里是一簇簇承天接地的建筑组群,建筑群组内部环境布局与空间营造,又通过各种建筑语汇,例如屋舍的布局、门窗的设置与格栅形式、天井、回廊、庭院,以及园子里的廊、榭、亭、台、馆等等,形成“……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周易》)的融时间、空间和情感交叠迸发的生命空间。这样的建筑空间,将东西南北的空间变化、天地万物生长衰枯的更迭、春夏秋冬的时间推移,和人的喜怒哀乐交融在一起,建筑空间内外,虚实相生,阴阳相合,动静相宜,人在其中,常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二、建筑用材——恋木亲地的技术伦理观

“天始万物,地生万物。”中国人自古就明白人的命运与大地的关联性。因此,在居住建筑的选址和建造中,具有亲地恋木的情结。伦理意义上,包含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江南传统民居,是亲水的,水与建筑交融相携。白居易诗《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里,描绘的唐代水乡苏州风貌是:“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棋布城册方。人烟树色无隙罅,十里一片青茫茫。”水乡建筑则以水为生活核心,繁衍生息,房屋前面正门临街,背面或直接临水,或隔街道临水,体现出对水的亲和性。江南传统民居是亲地的,建筑平面沿着地面铺陈,通常是一层楼或者二层楼的高度,掩映在山水间,不向高处拓展。《管氏地理指蒙》云:“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欲其显而不彰扬暴露,欲其静而不幽囚哑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依山傍水的江南传统民居建筑平面布局,贴着地面向轴线纵深铺陈开来,与环境交融相合。小的宅院沿轴线纵深形成“门—院—屋”的格局,大的宅院沿轴线铺陈出“门—院—屋—院—屋……”的多进式格局,屋最多两层。建筑群组匍匐于地表,不向高度发展,讲求与地面山水环境的交融搭配,掩映纳藏,体现亲地的特色。建筑内部装饰上,也体现了亲地特性,例如木构件上多出现的写实的植物装饰纹样,并进行组合形成优美的意境。例如:连年有余、步步登高等。江南传统民居也具有恋木情结。建筑用材上,传统民居采用砖木结构。建筑外观是白墙、黑瓦、青砖,和褐色或者栗色的木构架。木构架结构为穿斗式,不用梁,而以柱直接承檩,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建筑的门窗、回廊,以及室内的博古架、格栅等,一律用木材制作。木材取自于自然,具有可再生、可回收特点,也是可以被自然消解的材料。这种朴素的自然观和哲学思想引导出来的行为,恰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因为恋木情结,中国传统建筑对木材的材性的理解和使用,达到非凡的程度,表现了“材尽其用”“物以致用”的设计伦理观,例如匠人亲自进山选材,一幢房屋尽量选用一个山域的木材,根据木材生长的位置和朝向决定使用位置和裁切方式等。在木材表面的装饰和防护上,江南传统民居以雕刻为主要手段,较少彩绘,主要用清漆呈现木材本色。家具上,江苏浙江一带形成的明清时期“苏作”家具风格,与“京作”“广作”比较起来,精巧细腻,文人气息浓郁,反映在用材上,则讲究物尽其用,比较节约木材。

三、建筑群组的组织与铺陈——以“礼”为序的伦理特点

一切设计,都受时代社会伦理及文化道德的制约。因此,设计唯有建立在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基础之上,才可能是一种“善”和“美”的设计,也才能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民居是符合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标的物,在时代背景下,民居建筑使人的行为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明确且和谐。江南传统民居建筑序列的秩序上,反应了“礼”序特征,即明分使群的层次性和秩序性。江南传统民居前堂后室,按照男尊女卑、长幼有序、内外不共井等秩序组安排建筑空间的层次和序列。例如从主屋到东西厢房,都按照尊卑秩序分配使用者,贯穿于院落之间的备弄是妇女和仆从进出的独立通道。祠堂是家国同构意义上的产物,是“礼”在江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独特表达。氏族的居住模式,使得群居的家族建筑群里有一座特殊的礼仪建筑——祠堂。祠堂是纪念性的建筑,是家族祭奠祖先的礼仪活动场所,是形成“家-天下”的社会认知与社会人文模式的道物象载体,是人与人关系和谐语境的物象表达。例如,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的丞相祠堂,是为纪念诸葛亮而修建的。由门厅、中庭、庑廊、钟鼓楼和享堂组成严格的建筑序列和层次性,古朴浑厚,气势非凡。祠堂雕梁画栋,门窗栏杆等部件均雕刻精细,美不胜收。祠堂最精彩的部分是中庭,中间四根合抱大柱,选用上好的松、柏、桐、椿四种木料制成,取“松柏同春”之意,祈求家族世代兴旺。中庭两边庑廊各七间,塑诸葛后裔中的杰出人士,用来激励诸葛子孙们奋发向上,成就一番事业。再如南京高淳老街上的吴家祠堂,门朝官溪河,背靠老街。第一进为正门(戏楼)、第二进是享堂、第三进是祭殿,间设天井,侧边是厢房。

四、建筑空间美的表达——人本设计情怀和文人雅韵的思想境界

江南传统民居在内外空间尺度把握上,紧凑精致,具有人本特色。民居建筑善于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貌进行内部空间设计,占地面积较小,讲求适中、精致、亲切、雅巧。例如,江南水乡的临水建筑,一般前面临街,背面面水,依据地形,做紧凑比肩的铺陈布局,户与户之间通过马头墙做分隔和防火之用。临街一面的楼下为店铺,楼上为住房。临水民居宅院的大门后有天井、楼房。宅院根据户的大小,有两组、三组不等,内有厅堂、厢房、穿堂、天井、后院等。江南传统民居在色彩和园林艺术上,具有独特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江南传统民居建筑和园林的色彩以黑白灰为色调,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建筑群组内,白墙黑瓦青砖的素色里,点缀着绿树、流水、与山石。白墙、黑瓦、灰砖的色系里,搭配褐色、栗色的木质构件,在文雅、素淡的气韵里涂上一笔凝厚的重彩,恰到好处。建筑木质梁架上少量精致的雕刻,建筑的内部,用木质罩、隔扇、屏门等自由分隔。这些亲和温润的木质构件,例如:建筑回廊的廊柱、栏杆,房屋的门扇、隔扇,室内屋架、挂落、博古架、家具等,与白墙灰砖相衬托,形成独特的艺术气韵。东汉经学大师荀爽云:“极饰反素也”。这样的色彩装饰,于“素”中显现文儒雅贵之气。江南传统民居讲究造园造景,几乎有宅必有园,园林艺术独树一帜。民居的空间美是以院落和园林为核心展开的。以山水为主题,以曲径为导引的园子,通过框景、隔景、透景、借景等艺术手法进行加工。水边是楼台轩榭,池沼里是堆叠的假山石,花草树木掩映其中,在方寸之地,蜿蜒连绵,迂回辗转,形成“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游”的山水画意境。群组建筑里的院落和天井,是赏月观星,亲近自然的去处,这与现代楼宇里的住宅难辨晨昏的状况完全不同。符合人的亲和自然的心理需求。总之,自古“吃五谷,穿丝绵布服,行南船……”的江南人,居住的屋舍“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格扇窗”的精致,在选址、用材、建筑组织与铺陈、建筑空间尺度、建筑色彩和园林艺术上,蕴含着丰富的设计伦理内涵,独具雅韵。

参考文献:

[1]丁清俊.江南民居[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夏洛蒂.勃朗特:风水与建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3]壅振华.江苏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王道静.礼主序贵中和——甘熙故居建筑组群空间组织[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4(12).

作者:王道静 杨叶秋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