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装配式建筑产业人才体系化发展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装配式建筑产业人才体系化发展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装配式建筑产业人才体系化发展路径

摘要:体系化的实现标志着产业的成熟。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当前面临问题颇多。其中,人才合理培养及持续性供应问题的解决办法亟待提出。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探讨装配式建筑产业人才体系化发展路径,阐明了构建人才体系化发展的核心系统、控制系统、环境系统及生态系统,为装配式建筑人才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与理论支撑。

关键词:产教融合;装配式建筑;人才;体系化

前言

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多条指示性意见;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一次性印发《“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三大文件,一系列政策文件颁发预示工程建设模式大调整势在必行。人口红利消失下发展装配式建筑是落实建筑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载体。装配式建筑契合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根本宗旨的现代建造理念,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科技创新的要求,是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和新增长点。现阶段中国装配式建筑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1]。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兴产业,基础相当薄弱,存在产业链不系统、环节不完善、产业间易脱节现象。装配式这一新型工艺强势切入,传统人才结构将面临洗牌与重构[2]。装配式建筑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最关键要素在于形成新型人才结构体系的全面规划。宏观上解决从业人员素养与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方可加深人才与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各环节的匹配度与融合度。因此,培养合格的职业化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新兴职业培养方式相对陌生、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人才输出渠道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均是作为人才供给方的高校所面临的痛点。此外,相关行业企业的一体化的组织协调能力不强,技术开拓较为分散,未能形成技术集成,且欠缺熟练产业工人进行传播发扬。以上充分显现出装配式建筑产业处在非稳定持续赋能状态。产业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其是否已实现体系化。因此,装配式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具备了清晰确定的要素关系结构以及要素紧密连接而产生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稳定性及自组织的体系。人才是保障产业正常运转的有力支撑,如何填补装配式人才缺口,规划人才持续、健康、体系化发展的任务亟待解决。

1装配式建筑产业人才体系化发展的构成要素

刘献君[3]认为,实现体系化的重点在于探索组成该体系的若干系统及其相互联系。对于装配式建筑产业而言,在人才体系化发展过程中,要完善技能形成条件,创建人才发展的核心系统;落实质量管理方法,创建人才发展的控制系统;颁发人才评价方案,创建人才发展的环境系统;明晰从业发展路径,创建人才发展的生态系统;同时兼顾各个系统与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如图1所示。

2装配式建筑产业人才体系化发展的构建路径

2.1人才体系化发展的核心系统构建

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之一是人才培养[4]。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共同促使培养工作健康有序展开是合理路径。专业人才体系化发展的核心是完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与内在素养。因此学校及行业企业应深度发力打造在校生或社会人才技能形成与完善的良好条件。深入分析装配式建筑各产业链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特色,落实校内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技能强化方案。规划、设计、生产、施工、检测、运营管理等诸多环节构成了复杂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5]。落实产业链配套化、系列化、标准化的体系建设,高校应作为先行者。高校将产业链映射成专业群或培训业务线,构建集群式专业体系或培训版块进行相应人才培养;参照产业链岗位标准,构建专业界限模糊、上下对接合理、融合有机无缝的流水化课程体系,以产业认知、技术培养、技能训练和职业提升为基本模块,将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培养、实训资源和创新发展等进行系统性改造升级,满足产业最大化需求。高校通过总结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当前需求,将“课程、教学、实践、培训”四大版块有机结合,构建相关技能养成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如图2;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建设符合时宜的新型专业及专业群;对接产业实际知识需求,进行校内“三教”改革,建立整合化的课程体系;对接在校生及社会人才多面性技术需求,建设资源共享学习平台库,全过程融入信息化教学;对接企业设定岗位能力需求,建设实战化教学,校企多主体联合实训;对接行业技术发展需求,建设常态化人才创新创业训练机构及推行相关竞技比赛,对接特殊性人才素养需求,打造优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2.2人才体系化发展的控制系统构建

装配式建筑人才体系化的可持续发展应构建产业链中以人才质量为根本的全面性、全员性、全过程性的“三全”质量管理体系。依照“PDCA”循环理论,质量管理应当以计划、执行、检查、实施为基本流程,落实好目标、策划、控制、整改等内容。装配式产业链人才发展质量管理体系隶属于质量管理系统,应具备“PDCA”循环理论中决策、管理、监控及整改的相应功能,于是从制度、组织、运行、监控和调整5个角度构建人才质量管理体系,形成完备的、严密的、有序的、精准的、优化的人才体系化发展控制系统。制度是顶层建设,包括既定规则、行为与潜在文化、思维双层面的内容。质量管理办法须设定相应的标准、计划、实施、监控、反馈机制;组织是落脚基石,是与外部环境密切联系的实体构成,确保要素间具备相互联系,质量管理办法的构建需落实完备的组织机构;运行是实质体现,是管理办法优劣的外在表达,运行过程中对行为、环境、资源进行意识整合;监控是问题抓手,质量管理办法运行中,发现制度、组织和运行纰漏,提出改进意见。调整是取向纠偏,对偏离原始设定轨道的元素进行纠正及优化,实现设定目标及保障最终成果的落实。5个角度落实质量管理办法的方式,如图3所示。

2.3人才体系化发展的环境系统构建

装配式建筑体系化发展中人才的鉴定与评价不可或缺。专业认证把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作为基本原则[6]。认证的合格性评价是达成培养目标和结业要求,核心任务是确认人员能否达到业内认可的质量标准。因此,高校可借鉴专业认证的方法,构建系统性、可操作性的装配式建筑院校与企业人才质量评价方案。当前教育已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达成度”为核心的培养理念;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实践成果及结业答辩等方面作出明确且具体的规定,建立起学员成就评估体系,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实行在校生及社会人才多元考评。在校生的技能水平以获取的X证书的质量与数量进行评估,对社会人才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不符合要求者需接受培训考核并获取相应资格。评价结合产教融合机制,纳入企业考核模式,推动人才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全方位的发展与完善。学校及企业双主体评价,建成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档案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评价结果与调节成果循环印证的多元化评价模式[7],见图4。

2.4人才体系化发展的生态系统构建

坚持从事装配式建筑产业的人才会在漫长职业生涯中精炼自己的成长路径,且遵循“从新手到高手”的发展规律,装配式建筑产业人才个人能力包括(生理能力、创造力及综合管理能力)会呈现极大增长幅度。成长的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即摸索初探—了解掌握—精通熟练—骨干—专家。不同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的人才行为特征呈现不同,面对的工作任务也大有区别。但总体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未知到已知”的能力发展及知识积累态势。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庞大,上下游产业盘根错节,人才岗位选择及发展路径示意见图5。

3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问题,提出了人才体系化发展的策略;综合分析新型人才的吸收引进、技能培养、考核评价、从业晋升等体系的内涵,提出了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打通的闭塞点,保障行业人员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制度的建设与落实。学校教育模式、企业晋升制度、社会认定评价、政府规范调控,必须实现一体化。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体系化发展的基石,须结合理论、实践、技能、创新多位一体研发,全面打造。

参考文献

[1]毛超,李世蓉,井昕.中国工厂化建造的关键驱动因素和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1):74-81.

[2]盖玮.装配式建筑需要怎样的人才[N].建筑时报,2017-09-28(6).

[3]刘献君.论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体系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2):1-6.

[4]彭林.装配式人才培养三人谈[N].中国建设报,2017-05-03(6).

[5]柯玲.以产业链为导向的集群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7):5-11.

[6]宁滨.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推动“双一流”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Z1):24-25.

[7]李传伟,董先,姜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之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31(9):75-77.

作者:龚琰 胡军林 王芙蓉 单位: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