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筑垃圾有效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筑垃圾有效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建筑垃圾有效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建筑垃圾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如果对建筑垃圾只采用传统的粗放式处理方式,那么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也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保证建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同时,科学地处理建筑垃圾已经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根据目前建筑垃圾的现状,简要分析了建筑垃圾的危害性,并且提出了有效控制建筑垃圾和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垃圾;有效控制;资源化利用;对策

1现状

建筑垃圾是指在各类建设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废旧材料及其他废弃物。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需求量越来越大,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城市化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建筑垃圾的产量逐年增加,他们大多被运送至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这些建筑垃圾需占用大量的土地。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少,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那么“垃圾围城”的现象将很快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此外,由于绝大多数的建筑垃圾未经处理便被运走,其运输和堆放很容易产生扬尘污染,且会散发有害气体。如今,建筑垃圾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将重点放在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上,并且率先研究再生混凝土技术。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问题,并且开始研究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2建筑垃圾的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的数量逐年增加。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年产量约20亿吨[1],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2,3],其利用率不到3%。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装修材料、废混凝土、渣土等建筑垃圾,它们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2.1占用大量土地,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发展过程中必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堆放必将占用大量的土地。我国建筑垃圾绝大多数是被运到城市郊外或农村,采取直接填埋或露天堆放的粗放型处理方式,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少,如果我们继续采用这种处理方式,那么这势必会严重影响我国土地资源安全。此外,建筑垃圾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在施工现场,有时为了施工方便,有些施工单位会将产生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在施工场地附近,却未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这些任意堆放的建筑垃圾,容易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崩塌,从而阻断道路,影响施工。

2.2严重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

运输建筑垃圾会产生粉尘污染和空气污染;建筑垃圾中的石膏、沥青等物质在风吹日晒或雨水冲刷的作用下,会产生硫化物、氨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建筑垃圾中的各种重金属、废旧涂料、油漆等有害化学物质和有害放射性物质经过雨水冲刷,会跟随地表水直接进入河湖等水体,或渗入土壤,进入地下水系,严重污染土壤和水源;此外,建筑垃圾中的沙土、碎石、混凝土等材料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沙化,降低土壤的生产力,对农作物的生长、产量和质量等均会造成不利影响。

2.3引发其他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当城市扩张到某些建筑垃圾填埋场地附近或填埋场时,建设成本将会大幅度提高——垃圾填埋场地的地质条件无法满足建筑地基施工要求,建筑垃圾需要被再次转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拆旧建新会破坏城市原有的独特风貌,每座城市都变成了“钢筋混凝土森林”,千城一面,丧失了原来的城市魅力。此外,垃圾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3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有效对策

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企业必须在实现经济效益目标的同时,有效地保证生态效益。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较低,仅为5%[4]。与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速度相比,建筑垃圾回收处理工作明显滞后。为了尽快破解当下“建筑垃圾围城”的困境,就必须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

3.1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起步较晚,人们普遍对建筑垃圾资源化这一概念比较模糊,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的意识不强。因此,政府和媒体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提高全民垃圾分类意识,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意识。特别是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建筑垃圾运输单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的法律及规章条例,重视建筑垃圾处理工作,增强环保意识和建筑垃圾资源化意识,各方应积极协调配合,共同参与和监督建筑垃圾处理工作。投资商应摆正心态,严格遵循“适用即最好”的原则,杜绝盲目跟风、一拥而上,保证建筑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源头上有效控制资源消耗,从而有效降低建筑垃圾的产量。

3.2完善建筑垃圾处理相关的政策法规

针对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9号)等。符合规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建筑垃圾处理的需求,大多数建筑垃圾处理都不符合法律规定,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因此,政策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可以参考某些发达国家处理建筑垃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通过法律的约束,对建筑原材料的生产、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及环保标准,落实新型环保建筑材料补贴制度,健全建筑垃圾排放考核体制,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实际管理效果,从而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达到建筑垃圾减量化处理的目的,即“建筑垃圾削减策略”[5]。各基层政府和相关企业应当加大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项研究力度,在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方面,出台一系列相关的奖惩政策。

3.3优化建筑废弃物处置方式

建筑废弃物分类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循环再利用、就地消纳、填埋处理及外部运输等。在建筑垃圾产生初期,建筑企业要按规定或标准分选建筑垃圾,有些材料可以现场回收再利用,例如:废弃渣土可以用作地基基础材料、路基填料;废弃木料可用于造纸或经过加工用于生产再生板材复合板;钢筋余料经过再加工,可制作成各种规格的钢材;混凝土块、砖石等可循环再生为骨料,通过强化处理后用于生产地砖。建筑企业应保证建筑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最大化,让建筑垃圾物尽其用,将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变废为宝”,真正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树立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建设新理念。

3.4形成建筑垃圾资源产业

政府部门应积极与建筑行业内的各参与方积极沟通,为相关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建筑施工企业与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企业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建筑垃圾资源利用产业链;在优惠政策与科研技术的支持下,政府部门应鼓励各施工单位优先选用资源化再生建筑产品。此外,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就必须结合当地具体实际情况,在技术工艺、商业模式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升级,致力于在新兴的环保产业中脱颖而出并长期稳定运行。

3.5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先在工厂生产预制梁、板、柱和外墙等相关建筑构配件,经过养护并验收合格后,运送至现场进行安装施工的建筑方式。与传统的建筑方式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不仅实现了标准化、产业化的目标,还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施工现场产生的建筑垃圾。因此,预制装配式建筑更节能、更高效、更环保。在建筑垃圾处理前期,笔者建议积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拣,利用传感器将各种建筑垃圾进行扫描和检测,识别出不同种类、不同材质的垃圾,挑选出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经过后期处理以实现资源再利用。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降低人工费用,还能提高工作效率[6]。近年来,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作人员可以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工程设计阶段和工程管理阶段,用于整合数据信息,进行三维可视化设计,从而提高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减少资源浪费,从源头上降低建筑垃圾的产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垃圾不是真正的垃圾,而是放错地方的可再生资源。目前,我国在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建筑垃圾处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和有关企业应加大投资力度,积极立项,深入开展建筑垃圾的再生材料转化研究,不断创新工艺,提高建筑垃圾资源综合利用率,同时应在源头上有效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积极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可以预见的是,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真正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

作者:王群 单位:山东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