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价值取向研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在本质上体现了个人、学校和社会对高校价值功能的追求与定位。当前,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的各方面变化在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校园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高度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对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的价值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价值取向;着力点
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在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与挑战:一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市场经济大潮不断冲击,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挑战;三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深刻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关于现代大学的价值功能,学术界一般认为有教育价值、科研价值和社会价值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大学价值功能的发挥主要通过两种作用方式:一是教化育人;二是环境育人。无论通过哪种作用方式,都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都需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助推高校价值功能的充分发挥。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的课堂教学、学术活动、建筑风格、行为准则、教师的优良作风、学生的精神面貌、校训、校歌、校徽等共同凝结为一个文化大熔炉,形成催人奋进、笃学励志的精神力量,时时激励着学校师生奋勇向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奉献力量。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在价值选择过程中,行为主体对行为方向的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选择。价值取向决定价值选择,在实践活动中,行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始终制约着实践目标、实践手段、实践结果的选择。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性质,也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成败。
1.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社会成员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是包括校园文化在内的一切社会主义文化的最终价值归宿,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准则。高等学校努力倡导的奉献精神、进取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不断追求的学术自由、学术诚信、师生平等,积极营造的团结友爱、诚实守信、文明和谐校园氛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好注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凝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含着中国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尚情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深刻反映着中国知识分子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文化传承和人生理想。这与我国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育人目标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发展的目标,它犹如一座灯塔,始终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围绕共同的价值目标不断优化完善。
2.以建设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为发展方向。
由于高校各自的地域环境、办学背景、历史传统、建设思路、师生结构等因素的不同,高校会自然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独特个性。如:牛津大学注重学术、麻省理工学院倡导实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的特色,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北大的精神。拥有自身特色和个性的高校,才是正常状态、应然状态下的高校,才是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高校。一所高校所独有的历史文化传统、鲜明的个性是其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校园文化生命力的源泉。丢失特色的校园文化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会失去其应有的感染力、凝聚力。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始终以建设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为发展方向,显示其独特的价值魅力。
3.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目标。
培养创新型人才既是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法宝,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和价值目标。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理应发挥主要作用。蔡元培曾指出,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为实现我国早日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追求。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高校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发展创新文化,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积极开展集启发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文体活动,有意识地开展学校创新教育,营造出轻松活泼、争创先进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感召下,在明确校园文化建设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针对性、实效性的关键。
1.优化校园环境,重视物质文化建设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文化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总是要借助一定的形式和载体呈现出来并对人产生影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有效载体。没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善的教育设施、先进的文体设施、齐全的服务设施等物质基础,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但须明确的是,物质文化是“物质”和“文化”两个因素的有机结合,“物质”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物质”的内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统一。因此,高校建楼宇、买设备、塑雕像、造湖泊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而不是内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赋予这些物质实体以鲜明的文化内涵,它才能够对人产生影响,才能够起到“山光悦人性,湖水怡心情”的育人作用。优雅的校园环境,高品位、有内涵的物质文化建设,不仅对广大师生具有很强的导向力、凝聚力,而且对社会也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高校物质文化建设要精心设计、精雕细琢,于细微处感染人。赋予每一条道路、每一栋楼宇、每一个湖泊、每一座雕塑,甚至每一棵树木以文化内涵,寓情于景、寓教于物。做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互为一体、和谐统一。总之,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用优美的校园环境、高品位的物质文化建设,陶冶师生的高尚情操。
2.弘扬历史文化传统,融合外来先进文化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校园文化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自行发展,它是在立足自身办学背景、历史传统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时展要求,融合国内外先进文化而形成的,是一个长期积累发展的过程。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依托历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要蕴含历史厚重感,又要体现时代特色,只有这样校园文化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一所大学,办学历史越悠久,校园文化越丰厚,历史文化底蕴越厚重。一代代的校园建设者奉献自己的青春、汗水,为后辈留下了值得永远铭记的事迹和精神,这些事迹和精神逐渐升华定格为大学的特色文化。这种精神文化,依托于特定的校园发展历史,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与检验,成为不可替代的宝贵文化财富,具有无限的激励作用,值得后辈学子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表明,文化只有在不断的交流、碰撞、融合中才能不断发展。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本着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融入世界文化的洪流,在碰撞中沟通、在冲突中交流,相互借鉴,取长弃短。西方校园文化更加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独立意识、创新精神的培育,这些都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应吸收借鉴的。
3.发挥网络优势、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网络具有即时性、共享性、全球性、交互性等先天优势,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多元、传播手段多样、传播内容分众、传播时效性强等优势,能够最大程度地突破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同时,新媒体能够集传统媒体功能于一身,可以同时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使得文化传播更形象、更生动、更具体,从而提高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信息化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信息化,首先,要了解新媒体特征、认识新媒体发展规律、把握新媒体话语范式,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文化特点,紧跟时代潮流,引入时尚元素,打造精品主题文化。其次,要重点培养一批专职的新媒体文化工作者,逐渐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领袖。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撰写有思想深度、有文化内涵的评论文章,积极解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引导培养大学生明辨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再次,要建设一支专业的新媒体建设支撑队伍。依托高校信息技术、美术设计等专业优势,为新媒体产品设计、开发、应用、推广、技能培训、软硬件设施维护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后,要完善对网络新媒体的监管,培养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舆情监测队伍。新媒体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交互性,要严格监控不良文化和不良舆论导向,防止其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
4.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校园制度是依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和学生行为准则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逐步建立和形成的制度体系。在高校各项建设之中,制度建设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根本性和全局性作用。校园制度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通过制定校园文化管理制度来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合理有序开展,同时蕴含高校独特价值理念的制度也是学校富有特色的文化。首先,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宣传部、学工处、团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推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完善学生会、学生社团管理制度,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开展活动要经过审批。其次,要完善各项文化宣传制度,对学校网站、公众号、微博推送的内容要严格审查;牢牢把握学校文化长廊、宣传橱窗、广播站、校报等宣传媒介,始终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最后,建立健全惩戒制度,对于蓄意破坏、干扰校园文化建设,散播不良信息者,要坚决予以打击,维护好广大师生根本利益,真正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侯典举 陈捷 单位:1.华侨大学学生处 2.华侨大学学生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