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媒介素养对大一新生价值取向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技术获取和交流信息,他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方便、多样化,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的不仅仅是新媒体带来的各种益处,更多的是挑战。文章分析大一新生媒介素养现状以及出现的负面影响,提出应对策略:加强新媒体监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教育;学生个人要主动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
一、大一新生媒介素养现状
(一)媒介接触频繁
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处于单纯、成长的最初阶段,是一个未深入接触社会的特殊群体,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对于新媒体带来的全新的世界具有极强的好奇心。[1]网络上海量即时的信息满足了大一新生的求知欲和不同口味,刷微博、聊微信、逛知乎和贴吧,已经变成每个大一新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与高中相比,大一新生日常接触网络的时间变长、频率增高,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各种知识与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沟通交友的主要平台。相较于高中和中专的学生,大一新生对于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强烈,除了网络的娱乐功能,他们更加关注网络上的相关新闻资讯和与学习有关的知识信息。这都会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信息判断能力不足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大的地球村,外界的各种信息对大一新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他们身在校园、心系外界,关注范围也比较广。“00后”一代的大一新生深受信息化大环境的影响,他们接受新事物快、关心社会公共事件、热心参与网络事件的讨论。但他们实践经验不足、判断能力较弱,嫉恶如仇的心理常常使他们在未明事情真相时就被网络舆论带偏。2018年10月28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中,在事故原因尚未公布时,部分大一新生被网络上各种媒体带动情绪,将责任的矛头指向女司机。从大一新生日常微博和朋友圈的信息内容来看,他们缺乏对事物独立思考和判断信息的能力,很容易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三)缺乏相关媒介知识
虽然大部分大一新生都知道如何从新媒体上获得信息,但却不能说出所使用的新媒体的具体性质、功能等,知道如何获取信息,却对这些网络信息具体来源是否可靠、权威不甚了解。相较于大一新生,高年级学生的媒介知识储备更多一点,这也说明大学生接触的媒介随着年级增加而变多,他们会逐渐了解更多媒介知识,更熟悉媒介的运作流程。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要从新生入学开始。[2]随着媒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媒介更新换代日新月异,这对受众的媒介技能及文化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掌握一定的信息传播知识,才能知道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新媒介获得信息与知识。
(四)媒介使用能力不足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源于其独特的信息传播特征。[3]由于新媒体发展迅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打破了传统媒体掌握信息权的模式,过去的那种泾渭分明的传播者和受传者的界限已经被打破,网络传播中的每一个人既可以是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传者。新媒体的低门槛特点,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在网络中扮演传播者角色的机会。但是,部分新生由于缺乏媒介使用能力,只能被动接受媒介传播的信息内容,而不知道如何主动地选择信息,往往并不能很好地扮演信息传播者的角色。信息传播看似更开放简单实则不然,新媒体在融合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优点为大一新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要求新生具备基本的信息判断、选择以及熟练使用媒介的能力,否则就会被媒介技术支配,失去接触信息的主动性。
二、新媒体对大一新生价值取向的不良影响
(一)偏离主流价值文化
大一新生选择信息的能力、是非判断的能力比较薄弱,在接触媒介的过程中他们的道德与价值取向极易发生偏差,出现理想信念背离主流价值取向的严重后果。[4]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带来的多样化视角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在这种信息环境的渲染下,大一新生的思想很难不受其影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中西方文化在不断地进行交流与融合,多元性意味着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大一新生能接触到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但同时也充斥着各种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立的意识形态信息,甚至是一些错误的人生价值取向,比如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新媒体环境下的“碎片”话语环境,也会导致大学生审美情趣的低俗化,追求一些浅薄感性的“快餐式文化”,逐渐偏离主流价值文化的轨道。而且频繁接触几种固定的媒介也会导致他们养成“一元化、板块化”的思维模式,如果不对其适时地引导教育,很容易养成固化的思考模式、单一性、利已性的价值追求。
(二)削弱其价值判断能力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正不断受到挑战,互联网上虚假信息的泛滥致使逐渐频繁接触新媒体的大一新生失去自主判断能力,轻信谣言。主要表现为轻信新媒体传播的一些失实、虚假的消息,在网络上随意发表不正当言论,部分同学认为网络是虚拟匿名的,可以随意发表言论而且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量信息的标题严重夸张,内容低俗泛滥,大量盲目跟帖歪曲了真实信息的本意,也导致许多缺乏判断力的新生盲目跟风,迷失了自己的信息选择方向,无法正确分辨信息内容,甚至成为网络“喷子”。大一新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缺乏理性判断力和价值判断力,他们会在这种高强度的冲击下迷失方向,造成已有价值体系的紊乱。
(三)形成利己性的价值追求
长期沉溺于互联网等各种新媒体使得新生的孤独感增强,当他们从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世界后,其内心世界会感到极度空虚与孤独,这种孤独感又会驱使他们再回到网络世界去寻求满足感。个人满足感会使他们逐渐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流露出较强的自我意识,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的是个人的享受与安乐。只追求自我而忽造成个人与社会关系,这种认知容易导致个人意识增强,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减弱,形成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价值追求。与传统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相比,当代新生逐渐表现出对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崇拜,这种错误的价值取向导致他们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不仅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对大学生媒介意识形态培养提出了严峻的警告。
三、提高大一新生媒介素养的建议
(一)加强新媒体监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一方面,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督,必要时可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堵塞传播虚假、有害信息的漏洞,对于违反网络正常传播秩序的新媒体进行整治和清理,从源头上遏制不良信息的扩散。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作为网络时代的信息“把关人”,要正确发挥把关功能,捍卫媒介信息的真实客观应该成为任何一个媒体工作者的准则,净化网络环境,让媒介环境发展呈现出一个良好的趋势,为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刚接触新媒体的大一新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媒介氛围。
(二)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新媒体事业是一项新兴的、实践性很强的事业,要结合新媒体的发展实际,灵活选择适合学校实际的新媒体素养课程[5],安排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大一新生媒介素养教育,同时也要考虑他们的文化水平和兴趣爱好。学校也可以加强对校园媒介的利用,如对校报、广播站、电子宣传屏幕的利用,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将各种信息传递给每个学生,向大一新生介绍新媒体知识,还可以介绍有关校报新闻信息的采集、制作流程,让学生对信息制作流程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加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发挥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三)学生个人要主动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
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才不会在信息海洋中眼花缭乱、迷失方向。刚进入大学的这段时间是媒介素养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一新生必须积极主动学习媒介知识、提高媒介素养。首先,要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媒介素养公开课,培养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构建自己的网络知识体系。其次,要能够使用批判的眼光和已有知识储备去解读信息,在平时要学会使用多种媒介、多种渠道获得有用的信息,提高对虚假信息的辨识度,避免成为网谣言的传播者和助推者。使用新媒体必须把握一个适当的度,现阶段学习是主要的任务,网络毕竟是虚拟的,不能代替现实生活,多和身边的老师同学保持沟通联系,不沉迷于网络,才能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保持清醒、独立和自由。新媒体时代,各种新兴媒体正不断深入每个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已经迫在眉睫。但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要学会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才能增强自己的价值主体意识,高校应注重培养新生媒介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媒介环境。
[参考文献]
[1]郭丽萍.论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6):64-67.
[2]邹火明,谭丹丹.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及对策[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12):102-103.
[3]钱文彬.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J].新闻界,2010(3):83-84+71.
作者:许婷婷 苏兆龙 方明旺 单位: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