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师范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对经济新常态和就业新形势,师范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笔者调查师范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发现一些师范生呈现如下特点:教师职业信念弱化、基层就业积极性不高、过于看重经济利益因素、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不足、就业心理矛盾复杂等,由此提出措施,以期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关键词:师范生就业价值取向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指其在择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和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1]。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过程和未来职业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对经济新常态和就业新形势,师范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悄然发生变化。因此,准确把握师范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现状及特点,提出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对于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进其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手段对琼台师范学院的师范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采用自编的《师范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6份,回收率为99.2%,有效问卷490份,有效率为98%。问卷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生源地、家庭人均月收入等客观信息;第二部分是正式问卷题目,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内容主要包含调查对象的从教意愿、基层就业意愿、择业期待、就业准备和就业心理等方面。另外,本研究还对10名师范生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入访谈,以便直观、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师范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现状。
三、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职业信念弱化
随着就业市场化,加之受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信念有待增强,具体表现在师范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具开放性,成为教师并非唯一选择。调查结果显示,24.5%的师范生表示今后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44.3%的师范生表示对于这个问题,自己也说不清楚,比较迷茫,只有31.2%的师范生表示非常愿意从事教育工作。从这一结果看,当前某些师范生缺失教师职业信念。关于师范生今后不愿从事教育工作的原因,从调查结果看,前三位分别为教师经济收入低,生活清苦;责任大、压力大;教师工作繁杂枯燥。一方面反映出当下师范生群体身上同样存在“95后”大学生的一些通病,比如畏难心理较重、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等,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教育行业工作压力大、经济收入相对较少、教师自我认同度较低等现实状况。
(二)基层就业积极性不高
师范生基层就业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基层就业政策知之甚少。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特岗教师”“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国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22.7%的师范生表示很清楚,62.5%的师范生表示听过但不很清楚,14.8%的师范生表示不知道。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师范生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二是就业地选择倾向大中城市。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师范生表示理想就业地为一、二线大城市或者省会城市。问及调查对象,如求职较为困难,是否能接受去小城镇、农村从事教育工作,34.7%的师范生表示乐于接受,53%的师范生表示实在没有其他机会,可以接受,12.3%的师范生表示坚决不接受。由此可见,师范生选择在基层就业大多迫于就业压力或是暂时就业受挫的无奈之举,并非第一选择。
(三)过于看重经济利益因素
影响一个人做出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又有家庭因素、个人因素;既有经济利益因素,又有思想观念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在择业过程中,师范生最关注的前三位因素分别是工作稳定度、福利待遇、个人发展。同时,近70%的师范生仍然希望在体制内工作。由此可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绝大部分师范生仍非常看重工作的稳定性和福利待遇。这一方面与师范生中女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居多,在一般情况下这两类群体更倾向于选择稳定度高的职业有关,另一方面与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绝大多数师范生走向社会之后不得不考虑结婚、买房、生子等现实问题有关。
(四)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不足
职业规划是个人在认识自己、熟悉行业、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对自身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计划过程。在调查中,问及是否有自己的职业规划,28.6%的师范生表示自己有3年—5年的职业规划,47.5%的师范生表示自己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23.9%的师范生表示感到迷茫,没有规划。以上结果表明,有超过半数的师范生缺乏清晰的职业定位和进行职业规划的能力,甚至有的师范生连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都没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职业意识未觉醒,缺乏主动进行职业规划、提升职业技能、实现职业理想的意识和动力。另一方面与师范生缺乏及时、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和实践有关。
(五)就业心理矛盾复杂
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师范生的心理是复杂的、矛盾的,其中既包括理性的部分,又包括非理性的部分。理性部分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师范生已经从内心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二是部分师范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预期趋于理性。关于第一份工作的预期薪酬,选择2000元—4000元区间内的师范生占比达到85%,这与往届师范毕业生的实际就业薪酬是基本相当的,表明师范生平时较关注和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但是在实际择业过程中,一些师范生并不能始终保持理性的态度,尤其是在求职受挫时,仍存在“等靠要”的心理。
四、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是以实施、实现职业价值观教育目标为指向,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三个子系统组成,是一个整合系统结构[2]。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时,应把握教育目标体系,理解教育内容体系,运用教育方法体系[3]。其中,尤以理解好内容体系最关键。以往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更侧重对师范生进行就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指导,忽视在思想层面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价值引导。因此,今后师范院校在对师范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时,应不断加大对职业认知、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内容的教育力度。同时,职业价值观教育应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坚定师范生教师职业信念
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对教育行业的热爱,树立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是师范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中之重。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职业信念是师范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重要动机之一。广大师范生只有具备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才会在毕业时主动选择教师职业,才会在走上教师岗位后,踏实工作、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三)加强基层就业政策宣传和完善工作
师范生就业离不开国家宏观就业政策的调控和引导。为了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同时为了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出台了“特岗教师”“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如何引导师范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基层教育事业,一方面可以通过专场宣讲会、校园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加大对国家基层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基层就业补贴政策、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选聘招录优惠政策等与师范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基层就业政策环境,畅通基层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国家宏观就业政策及相应的配套措施,不断提升和拓展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待遇水平和发展空间。
(四)做好对师范生的就业指导和生涯辅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师范生毕业后找到理想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师范院校可通过就业形势与政策宣讲、就业指导课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培训等手段不断加强对师范生的就业指导和生涯辅导,一方面要引导他们深刻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对自己未来将要进入的行业、岗位、就业地及预期薪酬有一个大致合理的判断。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尽早了解自我,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征、气质类型和个人性格等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尽早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五)重视师范生的心理疏导和就业能力培养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师范生在求职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产生消极心理,对此师范院校可以通过开设就业心理相关课程,在心理咨询室引入就业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员等各项措施,鼓励和引导师范生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师范生只有树立健康良好的就业心态,才会在选择职业时正确处理好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物质利益与精神享受之间的矛盾关系,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打铁还需自身硬”,随着就业的市场化,尤其是教师岗位“逢进必考”的现实状况,提高师范生的就业能力显得尤为关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夯实教育教学基础知识,深刻学习和领会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规律。第二,除了普通话、“三笔一画”等基本功之外,师范生还应该注意提升通用技能,如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第三,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师范生在校期间要重视学校安排的见习、实习的机会,将所学理论和技能运用于实践,不断积累实际教学经验,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自我短板,在今后学习中着重加强。
参考文献:
[1]高福存,田兆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3):92.
[2]薛利锋.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82.
[3]张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5:145.
[4]魏泽.师范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6).
[5]赵海莹,骆雁南.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7).
作者:尚婷 申琳 单位:琼台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