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探析

摘要:在分析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危机的基础上,以高校基层党支部为抓手,发挥其主体作用、引导作用、培育作用和开拓作用,把握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原则,优化认同环境,提升大学生党员新媒介素养,创新培育新媒体载体,使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得到有效提升,使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工作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党支部;学生党员;新媒体;认同

一、新媒体时代价值观传播的特征

(一)新媒体时代价值观的来源和传播愈发多样

新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不只由特定的团体或组织来进行,所有人都可以融入到传播过程中来,新媒体使个人成为价值观传播体系中的基础单元,每个人可以是价值观传播的客体,同时可以是价值观传播的主体。传播来源的多样性,导致各种价值观参杂其中,严重干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网络传播途径的隐匿性和多样性干扰和降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效果。

(二)新媒体时代价值观的传播载体相互交融

新媒体时代诸多媒介相互之间彼此分离又相互融通,逐渐网络化。例如微信平台上的一则信息可以分享转发到QQ、微博、邮箱、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上。新媒体时代的价值观传播是多头平行发散的,既有一点发出的形式,也有多级发散模式,多种传播模式融于一体,造成传播载体和过程愈加纷杂,这种纷杂的信息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非主流价值观,纷杂的信息干扰了受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效果。

(三)新媒体时代价值观的传播周期大幅缩短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周期大大缩短,传播效率大幅提高,基本上实现了信息的全球即时到达。信息传播的迅捷性造成很多事件还没有结果定论,甚至没时间确定真伪,就已经传播到信息受众人。这使信息接收人的判断能力面临考验,往往造成他们的误判,从而影响了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4]。

二、新媒体时代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危机

新媒体的超强传播能力具有“双刃剑”作用。一是它改变了信息的来源,受众接触的信息变得多元化。既有自上而下传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平行传播的很多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二是传播的信息良莠混杂。由于监管不到位,很多信息没有过滤或者过滤不彻底就传播出去,学生党员容易被非社会主义的信息诱导。三是传播的交互性容易强化或放大某些信息的影响力,产生“发酵”作用,使小事件的信息产生巨大爆炸性影响力。

(一)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负面信息的传播干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我国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带来了社会利益的深层次调整,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步呈现,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价值失衡现象和道德失范现象,给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带来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影响了部分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一些党员干部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做两面人,抹黑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削弱了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相对开放的新媒体平台上多种思潮涌现,多种价值观的冲击影响,减弱了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效果[5]。

(二)全球化信息的冲击弱化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全球信息共享,造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领域的交锋更加激烈,国家意识形态问题也日益突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把攻破中国高校学生价值观认同堡垒作为对华政策的重要策略。他们利用新媒体不断对我国高校进行非主流价值观渗透,加紧输出所谓的自由和民主价值观,大肆宣扬西方的普世价值和议会民主,想尽一切办法以期改变我国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想用这种卑劣手段来实现和平演变[6]。

(三)渗入校园的劣质文化干扰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新媒体时代,部分学校党支部虽然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输入,但是缺乏情感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相对落后,认同效果不很理想。网络时代开放的校园环境开阔了学生党员的视野,但也带入了一些消极的思想和非主流价值观,这些渗入校园的劣质文化干扰了部分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导致一些违背核心价值要求的失范行为发生[7]。

三、新媒体时代改善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对策

新媒体时代下,改善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助于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洪流中。因此,要发挥好高校基层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引导作用、培育作用和开拓作用,以此把握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原则,优化认同环境,提升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和创新培养新媒体载体,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效果[8]。

(一)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主体作用,把握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原则

1.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坚持需求性原则。对学生党员自身发展的需求给予关注和重视,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引导他们把自身发展需求融入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大战略大需求中,找到“小我”与“大我”的融合点,感受自身发展的社会价值,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的认识,提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2.党支部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要融入生活性原则。价值观是基于人的生活实践且在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这种思想认识最终生成两方面经验,一方面是直接经验,一方面是间接经验。对于高校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来源于先辈的实践提炼,而不是基于自身具体丰富的生活体验直接产生的,它更多的是源于理论的思考和间接经验转化的价值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达成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联系生活,融入生活。党支部要开展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党员通过自身体验、眼前人身边事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二)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引导作用,优化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环境

党支部要采取积极措施优化环境,正确引导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体会。一是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网络和新媒体管理的政策法规,加大对校园新媒体平台的信息监管和审核,净化网络空间;二是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网络道德教育,制定新的校园媒体信息和审核规则,创造优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环境[9]。

(三)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培育作用,提升学生党员新媒介素养促进其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党支部要把学生党员的新媒介素养纳入到培养计划中。一是通过新媒介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党员对新媒介的认识能力,重要的是提升其在新媒介环境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同的能力;二是要提高学生党员对新媒介信息分析能力,提高其对新媒介中各种信息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三是要加强学生党员的新媒介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党员具有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利用新媒体的有利因素传播社会的正能量,提升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认知[10]。

(四)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开拓作用,创新培育

新媒体载体提升核心价值观认同效果新媒体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形成了人们新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提升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效果,要积极开辟新媒体主阵地,使其成为学生党员接受正面思想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新阵地。在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新媒体给学生党员创造了可以平等交流思想的平台,该平台的交互性功能可实现主流价值观理念的良好推送和群组讨论。基层党支部也应创新培育出更多像《学习强国》这类APP或软件,充分发挥其潮头领航作用,为学生党员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基础,提升按类引导效果,重视同学生党员思想的共同点、同学生党员群体利益的汇集点,有效提高新媒体平台的育人作用,让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有的放矢[11]。

四、结论

本文以高校基层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为切入点,提出把基层党支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发挥其主体作用、引导作用、培育作用和开拓作用,从提升大学生党员新媒介素养到优化外部认同环境,从增加实践体验到创新培育新媒体载体,这些措施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效果,而且拓展、丰富了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的内容。

作者:胡杨峰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渤海学院